本报讯 8月26日,市委常委会召开第29次(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精神、中央有关会议精神和省委、成都市委常委会会议精神,研究部署经济、安全、民生等近期重点工作。市委书记蒋蔚炜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省委常委会和成都市委常委会会议精神,研究我市贯彻落实措施。会议强调,全市上下要深入学习领会、把握精髓要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省委、成都市委决策部署上来,融会贯通理解、一体推进落实。
会议要求,要全力以赴拼经济。强化项目攻坚,坚持以项目为核心组织经济工作,聚焦做优做强核心功能,加大项目招引力度,明确产业图谱,深入开展重大项目攻坚大会战和招商引智工作,主动出击靠前服务,着力破解项目落地过程中的政策、资源、审批约束,帮助项目早建成、早投产,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抓好目标调度,紧扣全年目标任务,倒排时间节点、细化工作举措,主动作为,积极向上级争取政策和资源,强化精准调度,科学分析滞后原因,精准制定改进措施,切实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奋起直追、决战决胜、迎头赶上,攻坚奋战三季度、全力冲刺下半年。科学复工复产,未雨绸缪主动对接沟通,提前掌握复电计划,科学做好统筹调度,指导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各分管市领导要下深水,靠前服务,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密切政商关系。精准落实稳经济系列政策措施,结合实际动态调整、系统优化,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促进消费回暖,围绕中秋、国庆等节假日,精心策划推出纳凉赏月等节庆主题活动和精品主题线路,以系统思维统筹做好旅游营销推介活动,利用数字化创新手段丰富旅游活动形式,培养一批网络营销达人,打造更多网红旅游景点,营造多样丰富消费场景,点燃游客消费热情,吸引更多年轻消费群体。
要坚持不懈保安全。常态抓好疫情防控,压紧压实“四方责任”,严格落实扫码、测温、戴口罩、亮行程卡等防控措施,加强重点岗位、重点人群核酸检测频率,提升核酸检测效率。强化安全风险防范,迅速进入临战状态,树立底线和极限思维,加强防范应对,强化上下游联动,清理下河露营、戏水、游泳、钓鱼等涉水行为,在河道旁设置物理隔离和警示标牌,坚决杜绝溺水事故发生;加强地灾隐患点监测防范,全面提升人防+技防监测预警水平,严格落实“三避让”“三个紧急撤离”刚性要求;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好消防、校园、燃气、交通运输等领域安全生产工作,以结果为导向,终端问效。强化社会风险稳控,扎实抓好网络安全工作,守好网络安全防线,开展“开学第一课”“小手牵大手”活动,增强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和文明意识,牢牢守住意识形态阵地。
要持之以恒惠民生。做好电力保障,科学统筹用电需求,优先满足民生用电,倡导全社会节约用电和低碳生活;压紧压实“四方责任”,指导老旧院落、特殊人群安全用电,避免安全事故发生。深化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抓好问题整改提升,做好网上材料申报,科学精准有效开展创建;把创建标准纳入到行业管理标准和重大专项工作中,广泛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提升公益广告品质,创新社会动员方式,培育文明风尚,力争今年测评排名进入全国前30名。提升公服水平,聚焦做优做强基本功能,按照优质均衡、就近满足原则,统筹推进道路交通、教育卫生、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等,构建“微网实格”治理体系,加强对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的关心关爱力度,组织开展好“敲门行动”,为特殊群体服好务。
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及有关会议、文件精神,研究我市贯彻落实措施。研究审议《都江堰市迎接2022年度成都市区(市)县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工作方案》《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重点工作的意见》《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重点工作任务分工方案》等议题。会议强调,要聚焦“国之大者”,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围绕粮食安全、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耕地保护“三件大事”,牢守底线任务,强化考核指标。要精准专业推进,对标方案和意见确定的指标任务,加强科学统筹和督促指导,每月进行复盘推演,确保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各项任务落实到位、全面完成。要全力创新争优,在乡村振兴和“天府粮仓”建设中扛大旗,全力争创四川省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县,在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国土空间规划、乡村产业发展等方面下苦工,对标指标找差距、补短板。
会议研究审议《2022年“都江堰工匠”推荐评选活动工作方案》。会议要求,要严格评选标准,坚持宁缺毋滥、优中选优的原则,扎实做好“都江堰工匠”选拔推荐工作,把在6条重点培育产业链和“三个做优做强”中表现突出的能工巧匠选出来。要强化宣传引导,创新运用短视频等宣传手法,讲好工匠故事、展示工匠形象,营造全社会尊重劳动、尊重技术、尊重科学、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要做好服务保障,建立健全专业人才、优秀技术人才、优秀工匠的培养和激励机制,开辟上升通道,持续壮大新时代堰工队伍。
会议还研究审议了其他事项。
(本报记者 胡馨怡 赵兴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