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依托全市41个气象观测站点、天气雷达、数值预报等数据库,整合气象防灾减灾一张图综合管理平台和“天时·智慧”气象决策服务平台,完善气象预报和气象实况的模块化、订制化、智慧化服务内容,让气象信息迅速直达“最后一公里”的下沉能力不断提升。以“智慧气象”为核心的城市气象防灾减灾治理应用场景,正为城市治理提供更为直观的数据展示和有力的决策依据。
整合联动 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这几个预报数据有些偏低。把石羊、聚源的最高温度定为37℃。天马、幸福调整为36℃……”在市气象局内,气象预报员正对“天时·智慧”气象决策服务平台上14个站点监测的气温数据进行研判、分析以及最终审核。
据市气象局副局长罗衣介绍,数据审核发布后,“智慧都江堰”系统内相关单位将实时接收到这一数据信息。“天时·智慧”气象决策服务平台正是市气象局在气象防灾减灾“一张图”综合管理平台基础上,融入智慧气象决策服务理念搭建服务地方决策的管理平台。围绕辅助决策的功能清单,该系统建立了气象实况和预报数据的计算模式,实现高影响天气灾害数据分类、隐患点位管理、预警信息分类自动发布、涉灾人员精准叫应、短临天气形势预判、短期天气预报、气象灾害影响预估等功能,“一旦监测到的数据实时共享到市智慧治理中心的系统中被判断有灾害危险时,便会联动网格员管理平台、天网系统、旅游大数据平台等管理资源和监测资源。同时,通过天网确认现场是否真实发生对应气象灾害,并通过调度现场网格员人工再次确认,以辅助进行最终决策调度。”罗衣告诉记者,为优化辅助决策气象服务的品质,该平台还自带了“翻译”功能。“为让决策部门能更加清晰地了解区域内正在发生的一些气象实况平台能把一些需要分析才能得到的结果通过后台处理,直接展示在平台上。”
精准监测 服务城市发展
据悉,根据地理地貌、灾害风险、防御区域等信息数据库,“天时·智慧”气象决策服务平台重点针对417个灾害隐患点位、7条重点河流、49个易燃易爆场所、151个重点社会机构靶向提供暴雨、雷电、大风、高温等8类预警服务,将监测时效精细到分钟级,以“技防”减轻“人防”压力。
“我们依托‘天时·智慧’气象决策服务平台建立的‘智慧气象’为核心的城市防灾减灾治理应用场景,已有效应对了近期出现的13次重大天气和41次局地性强对流天气。”据罗衣介绍,除了在防灾减灾上的辅助决策功能突出,“天时·智慧”气象决策服务平台还具有绘制路线提供精准服务的功能。打开系统,罗衣为记者演示了如何为重大赛事提供精准气象服务,“假设明天会举行马拉松赛事,点击系统这个绘线模块,就可以在地图上将比赛途径的路线绘制出来,系统会反馈影响这条线路天气情况的所有云系实时监测数据,为赛事主办方提供参考。”
除此之外,“天时·智慧”气象决策服务平台能针对性开展旅游气象服务工作,加强旅游气象服务保障,服务城市发展建设。据介绍,该平台已与上游阿坝州地区建立了协同联动机制,上游第一时间监测到的气象灾害和预报预警都会共享到该平台,协助政府和旅游部门加强预警信息发布和对游客的风险提醒。
管家模式 提质民生服务
除了赋能城市防灾减灾智慧治理的现代化,都江堰智慧气象服务生态系统的触角更是延伸到服务民生领域。今年初,“都江堰气象服务”微信服务号正式开启运行。市民、游客关注“都江堰气象服务”后,在子菜单里点击气象管家智慧气象服务,填写好个人信息即可享受定制服务。
据介绍,依托大数据分析,深入调研群众个性化需求,平台绘制出了“22个职业大类、4个年龄段、4种交通方式、5种户外爱好”精准需求画像,梳理出了集气温、降水、自然灾害、出行提示等气象元素于一体的“智慧气象服务需求清单”。罗衣说道:“比如,猕猴桃种植户的关注点是气温,家庭主妇们则会更关注天晴还是下雨,会不会影响她带孩子出门等等,根据这些数据资料来实现一对一的精准推送气象信息。”
有需我在,无需我隐,有信我报,无信我静。这正是“都江堰气象服务”面向民生、针对个体开展的智能化气象服务生态探索。目前,“天时·智慧”气象决策服务平台已面向2223个用户个性化推送出行通勤、健康提醒、风险预警等“定制”气象服务提示1万余条。
接下来,市气象局还将不断完善服务逻辑和产品内容,持续引入新型数值预报成果,不断增强服务终端的智能化服务能力,逐步建立一套定位精准、服务高效、互动便捷的智慧气象服务生态系统,使其真正成为精细化惠民气象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