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2022-08/12/012182.html

等待处理…

从六月六到七月七

点击量:327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中国人崇拜双数,比如月与日的数字相同而成双,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九月九等等,在国人眼里,无一不是吉利数字,无一不是嘉节良辰。

“六月六日,晒书,曝衣”(光绪《怀仁县新志》)。有些年辰,则流行在七月七日曝晒。六、七月的日头比端午的毒气还毒,却不失为天然环保的杀虫剂。古人代代相传,在这样的阳光下曝晒书籍、字画和衣服,可以除湿防霉、驱虫防蛀。

元丰二年七月七日,蜀人苏轼在湖州曝书画,无意间,翻出了文与可生前送给他的一幅墨竹图,睹物思人,不禁失声恸哭起来。平复心情后,挥笔写就《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这篇散文非常别致,既诙谐又沉痛,还衍生出了一个成语——胸有成竹。

竹是造纸制衣的原材料之一,所谓“麻构竹藤桑,青檀稻瑞香”。用这些植物造的纸、做的书、制的衣,稍不经意是很容易滋生蠹虫的。“衣书中虫,一名蛃鱼”,又称衣鱼、书鱼、壁鱼、蠹鱼、银鱼。其体长而扁,有银色细鳞如鱼,畏光,好蠹食书籍、衣服、浆糊等物。称其为鱼,抑或还基于这么一点:从线装书的上一页穿到下一页,书虫可以像盾构机似的,一直打洞,最终穿透整本书而游弋自如,少被人逮个正着。

后来,纸张自带的防虫功能增强,樟脑丸发明且普及,六月六或七月七晒书衣的习俗便随之式微乃至彻底消失。如今,没有人再过六月六,七月七则被包装为国产情人节,鬼才晓得什么“曝书晒衣日”(民国《西丰县志》)。

之所以视七月七为情人节,主要源于“七月七日,牵牛织女会天河”的浪漫传说。牵牛,织女,天河,传说的三要素已同步出现在《诗经》之中,但要串联成有情有泪的通俗故事,则要等到《古诗十九首》的流布于世。“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这水就是天河。当然,早于或与《古诗十九首》同时,牵牛织女的艺术形象已经为众所知、为众所用,圆雕如汉武帝开凿昆明池所立之“左牵牛而右织女”,画像如郫县(今郫都区)新胜公社东汉砖室墓石棺上的牵牛织女,都是比较著名的例子。

当然,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两情若好,天天都是情人节。到如今,梗阻在红男绿女之间的并非“维天有汉”,也不是小小寰球上的空间距离,而是判若云泥的三观;要想沟通交流乃至于融洽,将心比心恐怕才是最有效的鹊桥。

七月七日晚上,“人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鍮石为针,陈几筵、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蟢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向谁乞求女红所需的巧手巧艺呢?自然是织女。成都的支机石,老官山汉墓的明器织机,也许皆与乞巧的信仰有关。然而随着缝纫技术、缝纫机械的发展和发达,七夕乞巧之俗也很快退化成了历史陈迹。

妻子说,年少时,七月七晚上,她会接上一盆清水到核桃树下,看牛女相会投影在水中,结果连续几年什么都没瞧见,才慢慢醒悟过来,这只是人们美好的期盼,或者就是窥私欲,而已。

六月六与七月七之间,尚有“二王庙会”和“火把节”,举行的日期都在六月二十四这一天,举行的目的都有祈雨这一项。前者要烧香,后者要举火,可以说又都是火的节日,这火很烈很鼎盛,从古一直烧到今。今天,尽管洋节泛滥,二王庙会依然是都江堰儿女乃至川西平原民众的盛会,火把节依然是凉山州彝汉百姓的狂欢节。

比起七夕,七月的立秋,似乎更让今人切切盼望、津津乐道。因为暑热难耐,夏季便显得格外冗长,一看到“立秋”,或听说“立秋了”,身上仿佛一下就凉爽了许多,尽管后面多半还有“二十四个秋老虎”(道光《遵义府志》)在等着炙烤人们汗涔涔的肌肤。由于幅员辽阔,中国各地秋老虎每年肆虐的时间并不一致,短则半月,长则两月。二十四,只是取乎中的一个概数,当不得真。(林赶秋)

上一条:苦瓜之美
下一条:古城诗韵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