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7月16日,大熊猫国家公园社区巡护员芶永在青城山镇茶坪社区发现一只受伤“怪鱼”,并对其进行救助。后经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管护总站专家确认,这是国家二级保护两栖野生动物大鲵,因叫声酷似婴儿哭声,俗称娃娃鱼,极为罕见。
当天上午9点左右,芶永发现有条“怪鱼”趴在岸边石头上疑似受伤,他和当地居民迅速采取措施将其救助上岸,仔细一看发现是一条娃娃鱼。芶永迅速向上级汇报,经过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管护总站科研所所长尚涛确认,“怪鱼”确系国家二级保护两栖野生动物大鲵。尚涛从救助地点判断,可能是由于近日上游涨水,在河水冲击下导致其腿部受伤。经检查,这条个体重量7余斤、近0.8米体长的娃娃鱼精神状态良好,右后腿有2厘米左右伤口,为皮外伤,不影响其正常生存,满足放生条件。
在为娃娃鱼“体检”后,管护总站工作人员便在发现娃娃鱼的原水域将其放归“回家”。据悉,2014年,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世界自然基金会在我市建立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小区,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巡护工作,成为社区巡护员。随后,保护小区拓展到了青城山、玉堂区域,多次开展巡护宣传工作,社区群众保护意识大幅提高,野生动物遇见率明显提升。此前,该区域社区巡护员已发现和救助野生小熊猫、白鹇、棘腹蛙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成效显著。
“野生娃娃鱼对生活环境极其挑剔,多生活在水质清凉,水草茂盛的山间溪流、河流或湖泊中。近年来,我市屡次发现野生娃娃鱼,这说明我们的水质越来越好,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尚涛温馨提醒大家,一旦遇到疑似的稀有动植物,不管是不是野生,都不要擅自处理,应该及时联系相关部门,让专业人士进行科学妥善的处理。
(本报记者 黄代凤 韩晓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