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2022-07/15/012019.html

等待处理…

山水“氧”人

作者 王富祥
点击量:540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把大假的时间放在城市里内卷太可惜了。这大热天寻一处既可养肺,又可养胃,继而养眼养心养神的地方,被清风宠着、被蝉鸣鸟啼缠绕着,该是多么惬意。

朋友相约,各自输入导航,出发前往世界遗产地青城山。

不用浪费笔墨,以“天下幽”闻名的青城山,植被几乎全覆盖,夏日里满眼的绿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前人造福的绿荫和后人的守护才有如今的这个样子。在青城后山停车场停稳车子,目光往四周一扫,顺着导航语音最后一句的提示,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明显高出一大截的楠木林。我们此行的落脚点楠遇山舍就在这片楠木树的绿荫庇护之下。

“来青城山,我‘氧’您。”这算是别具一格的欢迎辞吧,写在停车场旁的堡坎上。我长长地吐出一口气,重新调整呼吸频率,让自己尽量平缓下来呼吸。再举头看看头顶洁净的天空,从青藏高原远行到此的云朵,或浓或淡,簇拥着越过我们的视野。给看惯了的城市高楼落地窗圈养的平视天空相比,瞬间感觉到自己心灵的空间放大开来。

正是晚餐时段。我们的肺已经自然而然地呼吸到了青城山里略带湿润且含草腥味的负氧离子。我心想,看店家拿出什么菜品来安顿我们的胃呢?

没料到,第一道菜便是一大盆白果炖鸡。白果又称银杏果,产自这一带山林中。青城山最出名的银杏树是成都现存2042株古银杏树中最高龄的天师银杏,达1900岁,相传为东汉末年道教创始人张道陵所植,2020年这棵银杏树当之无愧地入选四川“十大树王”。天师银杏占地面积为25平方米,高达50余米,胸围阔至7米,需六、七人才能合抱,站在其下能强烈感受到时间积淀出来的古朴、雄壮和沧桑。

白果炖鸡的另一个主材土鸡,也是在青城山林中敞放吃虫吃草长大的,村民戏称为“虫草鸡”。当地村民在自家房前屋后的林荫间养鸡,不定时投放玉米等食物。大部分时间,“虫草鸡”还是以屋基为半径自食其力,其活动量之大,是笼养鸡的肉质所不能比的。

微火慢煨了半天时间的白果炖鸡漂浮着一层肥腻、蛋黄色的油脂。听端菜的大姐介绍白果有美容养颜之效,同行的女士们再也顾不上吃相,抓着勺,用勺背将面上的浮油拨开,猛地舀一瓢鸡汤盛入碗中,然后再一次吹开碗中少许的油星,鸡汤呈现出牛奶般的乳白色本底,喝下第一口,女士们异口同声称绝。

其实早有耳闻,这就是青城四绝之一的白果炖鸡。

晚餐的最后一道菜,是两小碟泡菜。红色的辣椒、肉色的嫩姜,其色彩不但没有被盐水泡淡,反而更加鲜亮。莫非是这泡菜坛子和坛子里加的辅料还另有讲究?无论女士们怎么刨根问底,店员只是轻飘飘的一句:用当地食材,加山泉水泡制,也没什么特别的手艺。是呀,在如此茂密的森林间浸润出的山泉水,甘洌、清澈、纯净,这样的山泉水泡出来的泡菜自然能品尝出蔬菜的原味。此时我的脑海瞬间蹦出“原生态”三个字,历经纷繁生活的人们,对原浆生活形态的人和物都充满了好奇和赞许。

当夜,我入住客房的三楼。推开窗,就能看到楠木树中间的一截断面,向上看望不到顶,是窗口给我的视野太小,使我只能看到楠木树的局部。我无从获知这片楠木树的身世,只是直观地感觉到:这些早已历经上百年的树木,是见证了无数风雨雷电和人间沧桑后成活下来的,而且还将正直地活下去。是它们,让空洞枯燥的时间,活出了葱郁的样子。

客房有纱窗,我索性半掩窗户,风从不设防的窗户进入室内。犹若今夜不设防的我,放下城市的喧嚣,卸下口罩和面具,坦荡接受纯洁清风的洗礼。

早晨五点左右,有鸟语从四面八方传过来。吱吱、嘁喳,吱吱、嘁喳,明显感觉到一种叫锈眼的鸟在楠木树枝上雀跃。锈眼体型娇小、敏捷好动,有高颜值的羽毛,声音清新动听,它们成群地生活在林间。鸟们相互感染,偶尔有音量更高的布谷鸟用高音频的“布—谷—、布—谷—”声覆盖锈眼的声音,此起彼伏,树林的空气被鸟鸣声粘成一片。

鸟语唤醒了我的耳朵,让我睡意全无。起身洗漱后下楼,经过底楼餐厅过道时,碰到一个戴厨师帽的大厨刚做好早餐跨出厨房。厨师手捧着一个可容纳约有一公升水的茶杯,目测茶杯中有一半多是茶叶。厨师感觉到了我的诧异或者好奇,便自我介绍说:我叫骆四哥,这茶是青城山的手工绿茶,您也泡一杯不?

我被骆四哥的茶汤色泽吸引,倒了刚泡好的铁观音,从骆四哥这里要了一撮手工绿茶,加开水,第一道洗茶,再加入开水,稍许揭开盖子,闻到从茶杯中飘浮出来热气里有一股山野的植物青涩味道,这时水温正好,呷一口,能感觉到微涩的茶汤从口腔进入喉咙,又再从喉咙进入胃部的过程。呵一口气,再呷一口,反复几次,像被这早茶洗涤了口腔和肠胃的感觉,特别是口腔里,茶汤浸润过所有的牙缝,又在舌尖上来回搅拌才缓缓咽下去,口腔的回味明显清新了许多,居然有了一丝山野的气息。

其实青城茶历史悠久。在公元993至995年,青城山爆发过茶农王小波、李顺起义,建立大蜀政权。这是与青城茶有关的历史记载,因青城茶的品质优良,北宋时已每年向宫廷纳贡。青城茶从此名声大噪,历经不衰。唐朝时,翰林学士毛文锡所著《茶谱》中,就多处记录了青城山茶叶,其中有雀舌、麦颗、蝉翼等茶中上品。《茶谱》中有这样的记载:“玉垒关外宝唐山有茶树悬崖而生,芽茁,长三寸或五寸始得一叶或两叶而肥厚,名曰沙坪。乃蜀茶之极品者。”

四十多岁的骆四哥是喝茶大口地喝的那种,举起杯一抬头就能喝下三分之一的茶水,一口下去就明显看到茶叶搁浅在杯子中。我们对坐在餐厅的卡座上聊天,问一句他回答半句。原来,他年青时跟兄长们一道靠山吃山,以靠砍木头、采笋采药为生,实行生态保护后,家中兄弟姐妹利用自家房屋开起了民宿,骆四哥从那时起正式当了厨师。谈到厨艺,骆四哥有些腼腆的面部居然浮上红晕,不好意思的声音在喉咙结处蠕动:“一生只学几个菜:白果炖鸡、青城山老腊肉、泰安鱼……”其实,只要把简单的事情反复做到极致,必定会摆脱平庸。从我的赞许中,骆四哥的眼神充满明亮的光泽。

假期早已经结束,“来青城山,我‘氧’您”这句话在我的脑子里却萦绕了好多天。虽然这只是文创人员精炼的一句话,用在这里却是多么的贴切。这片富含负氧离子的金山银山岂止是养育了骆四哥一家,也岂止是喂养了我们一行人这两天的五脏六腑和五官。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荷香(外二首)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