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4月11日,在位于龙池镇飞虹社区的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片区“大熊猫友好产品示范种植基地”内,农户们正忙着采摘试种成功的赤松茸。该试种基地是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管护总站引领推动的首批试种区域。
采摘现场,赤松茸如雨后春笋般从地里冒出,深红的菌帽、白色的菌柱,长势十分喜人。飞虹社区党委副书记王贤详告诉记者,食用菌的生长周期比较长,前期有机料培育加菌种培育需要一个多月时间,才能出物。这几天气温稍有回升,赤松茸疯长,一天甚至可采两三茬,而且个大肉多,一分地就有好几百斤,收益颇丰。首批赤松茸于3月下旬采摘,由于品质高,市场反响十分好。
一直以来,管护总站紧密围绕我市“五大新城”建设,积极引进世界自然基金会、成都中医药大学等合作组织(单位),引领周边社区绿色产业发展,努力实现大熊猫国家公园共建共享和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管护总站高原站站长刘波说:“飞虹社区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入口社区之一。我们为社区提供了种源、技术和部分资金,助力社区试种灵芝和赤松茸,已取得一定成果,灵芝获欧盟农业可持续发展认证,赤松茸产量可观。我们将持续助推社区发展,引导入口社区绿色产业发展,提振社区经济,促进群众增收,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换的通道。”
(本报记者 黄代凤 韩晓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