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4月8日,我市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专项工作推进会召开,市委书记、市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蒋蔚炜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将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专项工作作为贯彻落实省、成都市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自觉增强使命意识,不折不扣贯彻落实,确保高质量完成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各项目标任务,为都江堰高质量发展夯实底部基础。市委副书记、市长、市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张亚丹主持会议,市领导王志海、王育本、张显虎等出席,市级相关部门、各镇街主要负责人参加。
会议传达学习成都市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有关会议精神,通报都江堰市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相关工作进展情况。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务局、市教育局、市卫健局分别汇报全市乡村国土空间规划、专项规划编制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等情况,市文体旅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局、市委社治委作了发言。
蒋蔚炜指出,要深刻认识统筹规划编制和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重大意义,聚焦生态优先,树立底线思维,强化水源涵养和生态屏障功能,严控生态敏感区、风景名胜区建设用地和发展规模,对沿山滨水区域实行减量限高,严控近山远山、建筑体量、高度退距等关键指标,留出观山观水和通风廊道,亮出山脊线、优化天际线,形成疏密有度、开合有致、眺望雪山的“城市阳台”;推进生态价值转化、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公园城市乡村和城镇表达是成都市赋予我们的重要功能。要聚焦郊区新城功能,就近配套,优质均衡,保留乡村建筑、水系、道路等原乡肌理,引导乡村风貌建设和大地景观营造,彰显见山望水记乡愁的成都平原原乡风貌,严守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线,提高耕地容积率。要聚焦“五大新城”,统筹好国土空间规划,扎实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要聚焦多规合一,科学统筹做好各项工作。
蒋蔚炜强调,要突出盘活要素,优化资源配置。引导市场要素资源合理分布,搭建好产权交易平台,促进要素有序流动。结合产业发展,盘活闲置资源,积极探索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机制,带动乡村旅游,实现乡村振兴。依托优质资源,大力招引总部经济、林盘经济等产业形态,补足短板;要突出产业振兴,提升发展质量。精心编制产业规划,探索行政区与经济区适度分离,将产业规划精准落到空间规划图斑上,推动产业振兴发展。坚持农商文旅体医融合发展,加快发展康养、会展、文创等高附加值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做强产业载体支撑,加快形成集体经济组织抱团发展、优势互补的良好格局;要突出民生幸福,增强服务能力。整合优质资源向中心镇集中,按照片区类型,配置与主导功能相适应的特色服务能力,提高公共服务集约水平,增强老百姓幸福感;要突出共治共享,提高治理效能。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建强建实村民议事会,用智慧点亮乡村,探索社区党组织、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和物业机构多元化协同治理模式。
蒋蔚炜要求,要清晰工作路径,压紧压实责任,坚持开门问计,积极引导基层干部群众、专家学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家和专业大户建言献策,确保规划编制契合“五大新城”发展所需;要精准分类施策,做好要素保障,加强风险防范。要做好终端问效,把群众感受作为衡量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工作成效的标准,强化对规划编制进度的督导,制定清单,挂图作战,确保各项任务全面完成。
张亚丹指出,统筹做好乡村国土空间规划和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对做优做强郊区新城核心功能、做靓公园城市示范区乡村表达具有重大意义,是加快生态价值转化的“催化剂”、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先手棋”、公园城市乡村表达的“新画卷”。编制乡村国土空间规划就是推动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的重中之重,要突出要素活化编规划、突出产业融合编规划、突出便民惠民编规划、突出共治善治编规划。 (本报记者 王洋 贾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