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2022-03/25/011285.html

等待处理…

世界水日:
都江堰,守护幸福的源泉

点击量:483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水,是生命之源,是幸福之源。3月22日是第三十个“世界水日”,3月22日至28日是第三十五个“中国水周”。作为天府源头、“三遗”之城的都江堰市,这个日子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座城市以水为魂、因水而兴,切实担当起成都平原水源涵养地的重任。近年来,在水功能区保护、水环境治理、水生态经济发展等方面,都江堰人作出了有效探索,迈出了坚实步伐,牢牢守护幸福的源泉。

河长制:用心呵护一江碧水

在都江堰市,细心的市民会发现,河流旁树立着的“河长制公示牌”,不仅公示有河长姓名、电话,还有河流的简要故事。住在都江堰大道幸福公寓的张大爷说,“每天清早出来晨练,一看到这些公示牌,我们心里就踏实了,知道这条河有这么多人上心,作为都江堰人,我们更要自觉保护河流!”而来自重庆的游客张女士说:“看到这些河流故事,就觉得河流仿佛有了生命,我们能了解她的历史,明白这座城市的文化源远流长。”

据了解,去年以来,都江堰市河长办新设立了50余个河长制公示牌,这些公示牌涵盖了河道名称、起止点、河道长度、各级河长名称和联系方式、河长职责、管理目标、河长办网址、河道故事等信息,对河道保护、方便群众起到了重要作用。说到这些公示牌,就不得不提到都江堰市近年大力推行的“河长制”。2017年,按照四川省委省政府、成都市委市政府河长制工作安排部署,都江堰市制定了《都江堰市全面实行河长制管理方案》《关于全面实行河长制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确保都江堰市河长制管理各项工作任务明晰明确。

都江堰市设立了总河长领导下“二级党政、三级河长管理”的市、镇(街道)、社区三级河长制管理体系,并根据实际,设立总河长2名,分别由市委书记和市长担任,设立市级河长11名,镇级河长175名,村级河长483名。制定了完善的联席会议、信息共享、信息通报、巡查督办、督导检查、工作考核激励和验收办法等“六项制度”。

2018年,都江堰市制定了《都江堰市河长制湖长制管理2018年度工作要点》《都江堰市锦江沱江金马河流域水生态治理工作方案》等配套制度。修订完善22条重点河道“一河一策”管理保护方案,深入开展了清河行动、河湖“清四乱”等专项行动。2019年以来,都江堰市将湖长制工作纳入河长制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河(湖)长制管理工作意见,完善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资源管理等工作机制,确保各项任务有序高质量推进。

都江堰市河长制自推行以来,积极创新水生态旅游检察模式。由市河长办挂牌成立生态旅游检察联络室,成为全国首个在县级河长办挂牌成立的联络室,拉开了协同推进“长江流域”“岷江水源”生态环境保护的帷幕。另外,都江堰市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河长制管理和推进都江堰市城区2.5环内排水体系改造工程,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都江堰市河长制工作实现了管理范围全域化、群众参与全员化、协调机制联动化、技术手段信息化、问题处置刚性化、资金筹措多元化、奖励惩处常态化。河长制工作的抓细抓实,使得都江堰流域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锦江流域都江堰段柏条河、徐堰河、江安河、走马河等河流水质持续保持II类水质,优良水质达标率100%。2020年,都江堰市荣膺“中国净水百佳县市”全国第一名。

为民生:碧水惠泽人民群众

“今年夏天,一场山洪把这里的河堤冲垮了,河边人家的围墙当时都悬吊吊的,另一旁的道路也出现了毁坏,车辆也不敢通过,虽然及时拉起了警戒线,但仍然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2021年12月的一天,记者来到蒲阳街道花溪社区,当地村民唐友军对记者说道。目前,曾经的水毁河堤已完全修复,河道两旁绿荫如盖,许多当地人在这里聊天、晒太阳,一派和谐景象。正是在都江堰市水务局的组织协调下,在蒲阳街道的具体实施下,这件民生实事迅速办理。唐友军对记者说,“到了枯水期,河堤修复工程全面展开,仅仅一个月时间就全面完工,老百姓一颗悬着的心终于安稳了。”

众所周知,都江堰市河道众多,水毁河堤修复工作一直是都江堰高度关注的民生工程。市水务局防汛抗旱科负责人周杨告诉记者:“每年汛期结束后,市水务局立即会同沿山镇街对全市山溪河水毁点位进行统计和普查,逐一对相关点位进行现场核实,经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后,由市水务局牵头,相关镇街作为项目业主实施水毁河道修复工程,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立足当下,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水务局真抓实干,确保群众诉求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今年伊始,市水务局即会同相关镇街对市域内的淤堵渠系进行清掏,解决了因汛期水位上涨导致内涝、居民房屋常被水淹等问题。同时,全面完成了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全力保障春灌用水。

都江堰市水务局负责人告诉记者:”2021年以来,市水务局强化水生态环境风险防控,常态化开展河湖‘清四乱’工作,持续巩固水环境治理成效,黑臭水体实现动态清零,都江堰市出境断面水质常年达Ⅲ类及以上水质标准;全面完成全市16座污水处理厂(站)提标扩容技术改造工程,出水水质达到岷沱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实现20户以上农民集中居住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到92.59%;紧紧围绕提升区域乡村旅游景观,全面完成多个水美乡村项目,并对周边水景观进行提升打造。下一步,市水务局将严格对标对表‘五大新城’建设,把察民情、解民忧、送温暖贯穿始终,紧盯时间节点,采取有力措施,持之以恒践行为民初心使命,全力将民生实事办深办实。”

产业强:绿水流淌成金银河

画家吴小融的家坐落于都江堰市聚源画家村,家的旁边,是碧波荡漾的走马河。上世纪90代末,吴小融决定建一个自己的工作室,她到成都周边的一些地方考察过,在尼玛泽仁等画家大力推荐下,她来到位于聚源镇迎祥社区的画家村。她对记者说:“一看见这条河,我一下就被迷住了,水是那么清、那么绿,是一种翡翠绿,这是在市区看不到的。我就下决心在这里定居了!”对很多来都江堰旅游、定居、投资的人而言,“翡翠绿”的水是最大的吸引。作为成都平原经济区的生态保护屏障和水源涵养地,都江堰市始终坚持并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五大新城”目标,强化“上游意识”,呈现人水和谐的水生态文明,发展产城融合的水生态经济,为城市发展提供新思路。

近年来,都江堰市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依托水生态本底为绿色发展增添新动能。大力推进建设的都江堰精华灌区修复工程将再现水旱从人、美田弥望、产业兴盛的灌区盛景,是绿色产业发展的典型工程。2021年6月,元气森林饮料生产项目入驻都江堰,将进一步提升都江堰市绿色工业发展水平,加快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换通道,助力都江堰市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人口老龄化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因此,养老将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都江堰市山川秀美,气候适宜,水土养人,正适合医疗康复群体和年老群体休养。通过对康养主题的强化,对乡村进行多元化开发,以健康养生、休闲等健康产业为核心,集休闲农业、医疗服务、休闲娱乐、养生度假等功能为一体的田园康养综合体正在形成。

都江堰市坐拥世界文化、自然和灌溉工程遗产,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大,常有“青城落霞渐收红,岸上黄桷唱晚风。玉垒森森拥山月,岷江滚滚入苍溟”之景。2020年,我市全年游客接待量2600余万人次,成绩十分喜人。当前,涉水旅游项目也成为都江堰旅游发展的应有之义。“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环境不仅可以提供视觉美感上的享受,还可以开展水上运动、休闲垂钓、水岸休闲等多方面的活动,对休闲度假人群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蜀地古时水患严重,从《蜀道难》中的“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到后来的“沃野千里,天府之地”,凝聚了李冰和无数代水利人的艰辛努力,其中的“堰工精神”更值得去深度发掘和传承。在第三十个“世界水日”和第三十五个“中国水周”来临之际,再一次审视都江堰的“水”具有重要意义。毫不夸张地说,水是这座城市的灵魂。她滋润大地、濡养生灵,带来两岸的繁华,孕育厚重的文化。作为都江堰人,理应既担当起成都平原水源涵养地的责任,又承担起让一江碧水绵延后世、惠泽子孙的重担。(本报记者 宋正刚)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依法履职奋力开创都江堰人大工作新局面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