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盆景应该造型有姿、立意有境、可养可赏。”……李泽云,四川省花卉协会副会长,川派盆景文化艺术分会秘书长。40年来,他一直默默耕耘在自己的园林,用时间沉淀技艺,同时,积极参加园艺博览会,将川派盆景文化艺术发扬光大。作为2021“都江堰工匠”获得者,李泽云表示他最大的愿望是打造出一片独具特色的川派盆景示范园,为更多人提供精神愉悦、美的享受。
潜心研究 雕琢出风景
三月的春天,明媚的阳光里藏着跃动的韵律。记者来到位于玉堂街道青城山大道的李泽云盆景园。“春暖花开,是时候给盆景剪枝、除草了。”园内,李泽云正在向几位工人讲解修枝的技巧,“就拿罗汉松来说,每年春秋两季都要修枝,以保持其造型。”看似简单的修剪,却藏着学问。经过一个寒冬的蛰伏,需要除掉罗汉松的枯枝,再适时“摘心”控制其高度,使其萌发更多的新枝条,更方便做造型。
漫步园中,罗汉松苍翠挺拔,紫薇盘旋虬曲,贴梗海棠明艳动人,树梢上鸟鸣啾啾,一派自然欢喜。李泽云笑道:“每株盆景都有它的故事。”从小受爷爷耳濡目染,1980年,16岁的李泽云也做起了盆景。期间辗转尝试其他工种,但内心始终保持着对园艺工作的热爱,如今的他早已将园艺作为毕生的事业来追求。
2013年,李泽云获得成都市“川派盆景大师”荣誉称号。他认为,川派盆景除了具有盆景艺术的咫尺千里、小中见大、缩龙成寸等艺术特征外,还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它的发展经历了造型上的从简到繁、再从繁到简的过程,前‘简’是简单,后‘简’是简练。”谈起川派盆景的艺术特点和魅力,李泽云如数家珍。他说:“只有掌握不同的制作技艺、造型方法,胸中有丘壑、取山水灵韵,再反复雕琢才能化作盆中风景。”
参加世园会 展川派成果
创办都江堰兴艺园园艺有限公司,荣获第八届、第九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先进个人,2018年4月代表都江堰市参加第十五届中国杜鹃花展……李泽云获奖无数,最让他难忘的经历当属2019年4月代表四川省组织参加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
“世园会的规格很高,当时有170多个国家参赛。”李泽云还记得,2019年世园会的主题是“绿色生活·美丽家园”,以园艺为媒介,提升人们尊重自然,融入自然的意识,牢固树立绿色、低碳、环保的生产生活理念,共同建设多姿多彩的美好家园。在经过反复思考、听从专家的建议和支持后,他明确了参展方向,将具有上千年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川派盆景作为主要参展作品。
北京世园会从4月到10月,跨时160多天。期间,为确保展出顺利,李泽云在筛选、拍照、命名、参展、转运中间来回奔波。最终,经两次评选,四川馆选送的展品获得2个特等奖、9个金奖、27个银奖和若干个铜奖。李泽云和同伴们不仅为参观者带来了美好的视觉盛宴,还充分展示了川派盆景的独特魅力。
回忆参赛经历,李泽云表示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参加世园会,通过展品展示中国四川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让园林艺术走进每个人的生活,让园林园艺粉饰点缀生活,让生活环境变得更美好。”
坚守初心 建展示基地
作为聚源镇普星社区村民,李泽云积极带动社区村民参与盆景制作,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并联系购销渠道。如今,社区规模较大的生产户有几十家,家庭式制作数量更大。
盆景,顾名思义,是在器皿内以植物和山石为基本材料表现自然景观,并借以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艺术。虬木盘韶华,十指塑乾坤。从事盆景园艺工作的这些年,李泽云凭借一双手,在盆景的微观山水间,打造出自己心中的万里天地,传承了川派盆景上千年的技艺和文化,也让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更加开阔和多元化。
如今李泽云的园子,已成为众多园艺爱好者的交流场所。一杯茶、一把剪子,大家共同的话题源于自然,却高于自然。村民李泽贵在李泽云的带领下从事盆景生产经营,他感叹道:“李泽云不仅带领我们增收致富,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盆景这门技艺的魅力,园艺盆景具有灵魂与生命。”
将川派盆景作为毕生的事业,李泽云表示,下一步,希望打造一个都江堰川派盆景展示基地,集川派盆景文化传播、盆景观赏以及盆景生产经营、盆景艺术人才培养于一体,以此提升都江堰市盆景产业,弘扬传统盆景文化,提升品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