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
天马镇圣寿源农业有限公司蔬菜基地内,已是一派绿意盎然,基地育种的蔬菜幼苗已经长到一拃高,育苗2000多方,为即将到来的春播春种做准备;在石羊镇川芎产业园里,种植专家正在跟农民讲授春季管护要点,一起展望今年的好收成……
沃野平畴欢歌起,乡村振兴满目新。农民对新的一年充满了新的期盼。这份期盼,来自过去一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聚焦“兴产业、保供给、推改革、促增收”取得的丰硕成果;来自过去一年我市“米袋子”“菜篮子”供应充足、价格平稳,农业农村经济保持稳中向好的良好基础;来自过去一年广大干部群众持之以恒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不懈奋斗。
农业产业“建圈强链”
在石羊镇竹瓦社区16组,村民李玉蓉清退掉了耕地里的低效果木,将5亩多的耕地全部种上了水稻,她告诉记者:“把耕地轮种,春季种水稻,秋季种川芎,收入比纯粹卖果木强多了。”2021年,我市大力实施“米袋子”“菜篮子”强基行动,着力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主动作为,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2万亩,大力推动精华灌区种植业结构调整,新增水稻6000亩,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实现“双增长”。
一片绿色葱茏的川芎产业园里,来自成都中医药大学的专家正在田间地头取土采样,土地酸碱度是否达标?施肥比例该是多少?在专家的指导下,如今,我市川芎产业已实现“标准化”种植。2021年,石羊镇建设总面积3000亩的花蕊里灌县川芎产业园,为调整产业结构,以及流转土地引入社会企业打下了基础。同时企业和高校积极展开合作,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智慧农业迈进,助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新城建设。
农机入田、灌溉入地、企业入驻……2021年,随着高标准农田的建成,我市耕地质量和产业产能得到明显提升。当地老百姓称赞高标准农田建设让“天变宽,地变长”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了旱能浇、涝能排,推动了良田、良种、良法、良机的有机融合,推广了水肥一体化集成技术,推进粮食作物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都江堰精华灌区粮食作物单产亩均有提高。”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通过高位强力推动、健全机制联动、加大投入拉动、完善政策促动等举措,加快推动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农业产业展现出更多潜力与可能性,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稳步增强。
在天府源田园综合体,我市通过“理水、亮田、护林、改院”等举措,不断优化田水林院农村形态,全面展现了“绿道蓝网、水城相融、清新明亮”的生态格局。同时,激活12亩闲置宅基地打造了为陌见山高端民宿,创新“五维共生”猕猴桃产业联合体、“七统一”蔬菜质量安全联盟等模式,成功打造了以粮优菜绿猕果花香为特色的田园综合体整体。在由人民网主办的2021乡村振兴大会上,由市农业农村局推荐的《建粮优菜绿猕果花香田园综合体·引领县域乡村全面振兴》荣获2021乡村振兴示范案例。
猕猴桃作为我市特色产业,此前引进的新品种已全面上市,并获评2021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品牌,品牌价值优势不断彰显。央视以《庆丰收迎国庆,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为题报道我市猕猴桃产业发展有关情况。2021年,都江堰猕猴桃品牌价值突破25亿元。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猕猴桃产业将加快建立标准化体系,以地标产品为引领,充分发挥特色产业优势,助力乡村振兴。
人才保障注入活力
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关键。
家住灌口街道灵岩社区的袁洁是95后,2020年,她看中了家乡的发展机遇,决定回乡创业。她和父亲一起在山地搞起了中药材种植,还在家里搞起了多肉和花草种植。2021年,袁洁参加市农业农村局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系统培训使她不断拓宽了农业发展思路、提高农业生产技能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袁洁告诉记者:“培训帮助很大,以前遇到虫害只知道盲目用药,对于田间杂草是否清理干净也不太了解。现在知道了如何科学用药,了解了外来物种该如何防治。”
强化人才保障,注入乡村创新发展活力,突出农民乡村振兴“主体”地位。2021年,市农业农村局开展职业农民培训2000人次,新增农业职业经理人200余名;深入实施“优秀农民工定向回引培养工程”,开展乡村旅游、农村建筑工匠等培训226期8063人次,1名人员受训后入选2021年“全国优秀农民工”。
作为返乡创业农民工代表,石羊镇猪圈咖啡负责人宋建明获得了2021年“全国优秀农民工”这份荣誉。通过盘活所在的川西林盘,宋建明带动了一方经济,吸纳邻近村民就业,推动了区域群众共建共享。如今,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石羊镇年轻人纷纷返乡创业,形成了一股“创二代”返乡潮。
在天马镇胥家猕猴桃产业园科技小院内,从3、4月猕猴桃生长到9、10月收获季节,四川农业大学专家常驻在小院,采集猕猴桃相关样本、观察仪器监测数据、解答农户疑问。有了他们的专业指导,农户们知道了如何控制温度湿度、如何防病治病。对此,种植户刘小红深有感触,“川农大专家来指导我们进行病虫害防治,通过避雨栽培技术,现在亩产量可达近3000斤,果子品质提高很多,我们的收入增加了许多。”据悉,我市首个“科技小院”由专家团队带领科技人员长期驻扎农村和生产第一线,开展科技创新、技术服务和人才培养等活动。入驻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围绕当地农业生产中的问题开展科学研究,解决农民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在干部配备上,我市着力选拔基层优秀年轻干部,将20名硕士人才选派到全市7个涉农镇街,服务产业一线,并成功入选四川省基层农业博士、硕士科技服务创新试点县。2021年,我市建成天马镇农业创新创业孵化园、聚源镇现代农业园等农业创业基地;都江堰市青年创业园代表四川省到农业农村部作农业“双创”线上交流发言;累计孵化出园项目70个,扶持青年、退转军人等返乡创业带头人182名;获评“成都市级乡村振兴就业创业示范市”。
乡村旅游强势上扬
发展乡村旅游既是改善村民生活、帮助村民致富的重要手段,更是落实“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理念的关键之举。
又见花开都江堰,2021年,青城山下问花村以花为媒,青山为底、江河为脉、绿道为轴,让正奋力构建世界遗产山水文旅新城的都江堰可感可及。“提升乡村旅游,打造村美民富的示范模式;不一样的人文,推动游客‘流量’向消费‘留量’转化,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问花村文旅集团董事长杨仁祥表示,作为人大代表,他有责任带领村民走好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发展道路。
2021年,全市启动川西林盘保护修复16个,新增杜家墩子、七彩原乡、青城道茶3个A级林盘景区,我市3A级林盘景区达到11家。在杜家墩子林盘景区,迷迭香农庄、桃花岛及各类民宿形成了一个休闲度假的小生态圈。成都市民杜女士几乎每个天晴的周末都会到迷迭香农庄度假,吸引她的是乡村的淳朴自然和生态美味。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截至2021年,我市梯次推进11处公园城市示范片区建设,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完成国家级传统村落马祖村“数字传统村落”展示;启动建设精华灌区“天府蓝网”示范项目4.5千米,实施生态修复48.3万平方米;城乡环卫一体化率达100%,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1%,132座农聚区小型污水处理站实现专业化运维;构建“分级管控、预警为先、全域覆盖”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智能电子监管防护系统,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危险废物转运处置率均为100%;积极开展省级乡村旅游重点镇、重点村创建,推动玫瑰花溪谷、融创文旅城申报AAAA级景区;赵公山获批国际山地旅游联盟(IMTA)首批国际山地徒步旅游示范点。2021年,全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274.53万人次 ,乡村旅游综合收入68.57亿元。
随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按图施工,迈入虎虎生威之虎年,古堰大地升腾着勃勃生机。“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2年,我市将严格落实中央、省、成都市决策部署,全面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聚焦构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新城,聚力建设“五个乡村”,让乡村成为乡愁寄放所、诗意栖居地、价值新风口,走出文旅引领的绿色低碳乡村振兴新路径。(本报记者 缪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