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成都降雨降温,居民的用气量开始提升。在使用天然气过程中必须牢记安全第一,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记者联合燃气公司,为大家整理了安全用气的“七对策”“十不准”。
“七对策”
1.燃气灶旁不离人
使用天然气做饭时,一定要随时监管,要做到“人走火灭”。如果无人看管很容易出现汤汁溢出浇灭火焰造成燃气泄漏,导致火灾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2.开窗通风要谨记
在使用天然气的时候如果不开窗通风,一旦发生泄漏容易造成燃气中毒,遇到明火极易发生爆炸事故,因此大家要记得经常开窗通风,另外,燃气热水器也一定要安装在通风处。
3.使用后关阀断气
使用燃气后应当关好灶具开关、灶前阀,防止燃气泄漏。如果需要长时间外出(旅游、出差等)还需关闭表前阀。
4.灶具要符合标准
一定要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燃气具。不合格的燃气具会因燃烧不充分产生有害气体,极易造成室内人员中毒。
5.厨房器具常清洁
在使用完燃气灶之后,记得将灶台打扫干净,切勿将面粉、打火机等易燃物品放置在灶台附近,保持用气环境的干净整洁。
6.定期检查燃气胶管
燃气胶管应该18个月更换一次,防止出现龟裂、老化、发硬发脆。胶管不宜超过2米,两端要用管箍卡紧。胶管不能高出灶台以免被炉火烘烤引发事故。
7.建议使用铠装管或不锈钢波纹管
铠装管或不锈钢波纹管耐腐蚀、防鼠咬、使用寿命长、可以任意弯曲而不变形、不阻气,可以减少非人为原因造成的户内燃爆事故。
“十不准”
1.不准在厨房使用多种气源。使用管道气的用户,厨房内严禁使用瓶装液化气或生煤球火。
2.不准在厨房内堆放易燃易爆物品谨防火灾和爆炸事故发生。
3.不准在燃气设施上拴绑绳索、电线或吊挂物品,燃气设施周边禁止燃放鞭炮。
4.燃气用户不准擅自增、改、迁、装燃气设施和燃气计量器具。
5.不准占压、覆盖燃气管道设施。
6.不准在燃气灶打不着火时反复打火,空气中的天然气浓度上升反复打火有可能引起燃爆事故。
7.不准将设有燃气管道、燃气具的房间改成卧室、客厅和卫生间。
8.不准将燃气管道、阀门、燃气器具等燃气设施密封或暗设安装。
9.不准擅自移动、覆盖、涂改、毁坏、拆除燃气设施安全警示标志。
10.不准非法使用燃气设施和盗用转供燃气。 (转自《成都日报》)
专家答疑
生活中的小事藏隐患 中毒发生在不知不觉间
据成都市疾控中心环学科主管医师孙婧雯向记者介绍,中心接到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报告并不少见,烧煤、烧炭、洗澡、吹空调、烫火锅,这些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小事,如果在做这些事的时候不开窗不开门,整个环境是封闭的,不知不觉中就会发生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就是我们常说的“煤气中毒”。“正常情况下,我们吸进体内的氧气跟血红蛋白结合变成氧合血红蛋白,然后随血液把氧气带到全身细胞。如果吸进去一氧化碳,那就遭了。”按照孙婧雯的解释,“一氧化碳跟血红蛋白结合的能力比氧气强得多,把氧气挤走自己跟血红蛋白结合,变成了碳氧血红蛋白,细胞没有氧气供应,人就中毒了。”
值得警惕的是,一氧化碳本身无色无味,在很多情况下,中毒发生在不知不觉中。排烟不良的家庭厨房、热水器安装不当的卫生间、密闭的空调汽车内、使用燃气或煤炭又通风不良的居室以及理发店、饭店旅馆、公共浴室等都是一氧化碳中毒的高发场所。轻则头晕头痛,重则昏迷,再严重可引起死亡。
发生一氧化碳中毒该怎么办?
第一步:鉴定是否一氧化碳中毒。凡现场散发有煤气异味,病人口唇呈樱桃红色,是最有力的一氧化碳中毒证明。
第二步:立即打开门窗。若自己意识到一氧化碳中毒并感到全身乏力不能直立时,应就地匍匐前进,及时离开或打开门窗。居室外的人进入室内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千万不要开灯、用打火机、火柴等,防止引起爆炸。
第三步:把中毒者迅速转移至户外,但要注意保暖。中毒者躺着的时候头部侧歪,保证嘴巴的位置稍低,以便呕吐物能吐出来。
第四步:拨打“120”。
第五步:对中毒程度比较深的患者,如已经昏迷不醒或脸色异常,在等待医生的时间里,应该马上就地抢救,即体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
第六步:及时送往医院。
怎样才能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室内一定要注意保持良好的通风。
不要在室内用煤炭取暖或烧烤,如果非要这么干,一定要打开门窗保持空气流通,长期取暖必须安装烟囱,烟囱应严密且通风良好。
不要将燃气热水器安装在密闭浴室或通风不良处;注意检查连接燃气具的管道是否松脱、老化、破裂,超过使用年限的定期更换,使用时应开窗保持通风。
长时间在开起空调的汽车里面,一定要保持空气对流,打开部分车窗。
不要在密闭的空间内使用发电机,应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使用,使用时尾气要排向室外。
(转自《成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