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2022-02/15/011086.html

等待处理…

都江堰市第六批对口支援工作队:

对口支援担使命 携手并进谋发展

点击量:530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2021年5月,都江堰市第六批对口支援工作队(以下简称工作队)25名队员抵达甘孜州康定市,接过第五批对口支援工作队的“接力棒”,正式扎根高原,启动为期两年的对口支援乡村振兴工作。

从海拔700多米攀升到平均3500米左右,是对体能更是对意志的考验。回首2021,工作队队员以“一入康定市便为康定人”“缺氧不缺精神”的信念,以及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精神,埋头苦干,架起了都江堰与康定两地的连心桥,围绕共同富裕和民族团结两大主题,以加强智力支援、发展特色产业、改善保障民生、促进交往交流交融、深化文化教育支援为抓手,与康定携手,在乡村振兴新征程上共筑兄弟情、携手谱新篇。

筑民生之本 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近日,上海游客张先生在康定市旅游后留宿新都桥镇,半夜突然胸闷气紧,嘴唇发绀,被朋友紧急送往新都桥镇卫生院高压氧舱,吸氧十多分钟后张先生缓了过来。事后,他感慨道:“幸亏现在高原配置了高压氧舱,关键时刻能救命。”

新都桥镇是著名的“摄影天堂”,平均海拔3700米,每年5至10月是旅游旺季,期间不少游客因为高原缺氧导致身体不适。2021年6月,工作队在走访调研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积极协调,落实资金援建高压氧舱项目。2021年9月10日开工建设,2021年12月24日正式投入使用,原计划4个月工期只用了3个半月,建成后的高压氧舱可同时满足8名患者吸氧治疗。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把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在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的薄弱环节,是工作队开出的一剂“良方”。

乡村振兴教育先行,教育作为最根本的民生需求,工作队多次组织康定教师到我市定期交流、教学教研等,与多部门签订教育帮扶协议。新都桥镇水桥村幼儿园教师洛布志玛在我市学习一周后受益良多,她告诉记者:“我们在都江堰学到了先进的教学经验和管理方法,更加明晰了今后的工作方向,将努力把孩子们培养成爱学习、求上进、懂感恩、知荣辱的好少年。”记者两次赴康定采访都前往该幼儿园探访,每次孩子们用汉语齐声同唱《再唱山歌给党听》,纯真的歌声极具感染力,唱不尽民族团结,唱不尽党的恩情,歌声令听者动容。

2021年,工作队先后开展文旅、农业、乡村振兴、基层干部培训830余人次,派出123 名农业、医卫、教育等业务骨干和专家学者赴康开展专题授课和业务指导。接收康定市文旅、医卫、教育、住建等单位82名干部人才到都江堰市对口单位跟岗锻炼。搭建农超对接平台项目1个、农特产品展览会项目1个,冬季为康定市文旅企业主、乡镇干部职工以及困难群众送上价值50万元的电器产品……一项项具体的民生实事,饱含着暖暖的民生温度,留下了工作队帮扶路上的实干脚印。

培产业之根 为当地持续“造血”

产业是根,能为当地发展“造血”,为百姓致富“生根”,因此工作队在产业振兴方面下足了功夫。工作队因地制宜,选择了新都桥镇拔桑一村、拔桑二村、塔公镇塔公村3个村庄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位,探索出一条文旅融合、农旅融合、牧旅融合发展道路。

拔桑一村有着130多亩的平整湿地,一直闲置用于村民放牧。根据村民需求,工作队帮助打造自驾露营平台。2021年10月中旬,项目进场实施,让村民看到了在家门口致富的希望。看到草地上“长出”建筑,拔桑一村村民甲马塔很是高兴,“我们村打造旅游项目以后,我可以让妻子卖些本地土特产,收入肯定比现在增加不少。”

村里产业怎么干,村里人说了算。工作队坚持因村制宜、突出个性,根据产业、文化、生态和村容村貌的不同,与镇党委组成考察组针对村“两委”拿出的方案,合理定位村庄发展主题特色。

拔桑二村位于河谷地带,拥有开阔的地理优势加上天然彩林的自然优势。工作队首期实施新都桥网红桥、风车、水车、光彩照明及部分沿河栈道5项工程,通过打造与新都桥镇地名相匹配的网红打卡点,彰显点位发展优势。着力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目前已引进海南一家文旅企业,打造轻奢度假村。

塔公镇塔公村虽然牧旅业相对成熟,可由于没有打造景区,产业特色优势未得到突显。工作队依托原有优势,计划建设游客接待中心、木雅情景剧场、赛马场等内容。通过对观景平台提档升级,充分发挥雅拉雪山最佳观景点及天然湖景倒影等区位优势,进一步提升塔公草原魅力指数。同时,拟引进文化公司将塔公草原打造为3A级旅游景区。

“要想乡村发展得好,自己得先成专家。”工作队队员们常常这样提醒自己。塔公镇副镇长青措见证了工作队队员的身体力行,她告诉记者:“乡村振兴拼的是人才振兴,立足的是产业振兴,相信通过都江堰市第六批工作队的对口支援,我们的塔公草原将从景点变为景区,不仅有颜值,也更有‘钱途’。”

铸党建之魂 打造“铁军”工作队

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座城。工作队队员在雪域高原挥洒热血,留下了一个个坚守初心的感人故事,谱就了一曲曲民族团结共同富裕的动人乐章。“两年时间转瞬即逝,要处处把藏族同胞当成亲人,才能不虚度大好时光,也无悔自己的对口支援人生。”队员王绯在微信朋友圈中写下的这段话,道出了队员们的心声。

目前,工作队25名队员在康定市党政、医疗、教育等各条战线上辛勤工作,在机关、学校、医院等民生主战场上履责担当;在乡镇,挂职干部沉下身子、扎实工作、历练能力。“在康定,因高原反应睡不着觉是常事,但乡村振兴工作不能等,队员们常常是吸几口氧,又立即投入到工作中。”队员刘永胜说。

除了高原反应,他们还面临缺水、寒冷、语言等困难,“两眼一抹黑,两耳也变聋!”工作队队员胡小平用这句话形容自己初到甲根坝镇的感受。如今,挂职康定市金汤镇党委副书记的刘强在当地干部群众配合下,编制完成了陇须村百亩金丝皇菊和花椒种植提升清单;对口支援康定市民族医院的医生田梅不仅完成本职工作,还助力民族医院完成“二甲”创建,为当地开展特色藏医、中医服务开创了良好局面……

在康定,这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每一位对口支援干部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当地发展贡献所能。“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对于工作队来说,荣誉的背后,更是肩上的责任。“工作队用脚步丈量民情,靠实干赢得民心,为康定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是一支带不走的服务队。我们将秉承工作队善思善学的精神、善谋善为的作风、善作善成的实绩,凝心聚力谋发展,真抓实干促振兴,实现乡村振兴新跨越。”都江堰市第六批对口支援工作队队长杨云飞说。(本报记者 缪英)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助走失老人平安回家家属赠锦旗表感谢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