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2022-01/25/011021.html

等待处理…

城市通勤效率提升
“上班路”“回家路”更好走了

点击量:510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外畅内达交通体系加快形成

公共交通接驳高效优质服务

1月18日,一个普通的周二工作日。下午6时,市民张宇生驾车驶入枫尚领域小区地下停车场,这个时间点正好能赶上家里的晚饭。可就在一年前,这样的幸福场景在张宇生看来还只能是奢望。在德阳什邡工作的他,以前只能周末才回都江堰的家。“什邡回都江堰路上就要开一个半小时,进出城还要耽搁点时间,差不多回家就要花2个小时,早上还要起个大早出门才赶得上到单位打卡。所以工作日想回家基本不可能。”2021年底,德都高速通车了,这让张宇生这样在异地工作的都江堰人回家路更快捷了。“德都高速,我只开40分钟左右就能到家。最近,我妻子怀孕了,现在只要是不加班的日子,我都每天回都江堰,能照顾到家里,感觉挺幸福。”“上班路”“回家路”更好走了,这就是幸福美好生活。

一年来,我市围绕“城市通勤效率提升工程”,集中全力化解资金筹集、征地拆迁、社保办理、管线迁改等多项难题。“三绕”高速全线建成通车,“二绕”至“三绕”连接线都江堰段开工建设,“1小时朋友圈”全面扩大,成德眉资交通同城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灵岩路与龙池隧道整治、石羊镇3.1公里村道、龙潭湾广场配套道路、堰山和畔三号路先后完工,鲤鱼沱大桥全面开放,交通能级再创新局面,通行效率再上新台阶;M-TR项目土建工程达75%,即将开启示范段试运行;“都—四”山地轨道土建1标“蜀光号”盾构机成功始发,施家山隧道突破进洞1000米大关。快旅慢游支撑体系从“白纸画图”起步到“多层轨交”布局,外畅内达的综合交通体系加快成型成势。

站在鲤鱼沱大桥上,奎光塔社区居民马旭婷动容地说:“在2021年的最后一天,我们家门口的这座鲤鱼沱大桥双向通车了。大家都觉得这就是一份最好的新年礼物。早、晚出门不用再绕行了,‘上班路’‘回家路’更畅通了,我觉得对我来说这就是幸福。这种幸福实实在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

一年来,成灌快铁正式实行“天府通”扫码进站,基本实现公交化运营,平均发车间隔时间缩减至15分钟1班,高峰时段发车间隔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全市公交车实现“天府通”一卡通刷,9折票价惠及民生;新开行“都江堰—金堂”“都江堰—温江”“都江堰—天府机场”3条跨区域网络预约定制客运专线,再增“点对点、门到门”优质出行服务经典案例;完成乡村客运“金通工程”,实现标识、招呼站(牌)、车辆外观、驾驶人员管理“四统一”,托起群众便捷平安出行幸福梦;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运用,更新纯电动出租车172辆,提前下线47台柴油公交车,进一步提高公共交通绿色水平;以“一山、四纵、五横、九河、多园”为脉络,积极将绿道延伸至产业功能区和居民生活社区,新建画家村绿道、金胜社区绿道、问花村绿道等天府绿道40公里。

交旅融合发展开创全新局面

平安智慧城市韧性有机更新

刚刚过去2021年,对于居住在灌口街道灵岩社区的居民们来说,最幸福的一件事是家门口的灵岩路在整治提升后“重装”亮相了。按照灵岩山国际禅文化旅游区项目示范点打造及环境整治工作需求,灵岩路整治提升工程正式实施。道路黑化、景观绿化、设施优化后的灵岩山路蜿蜒盘旋于灵岩山间,像是镶嵌在这抹清幽中的墨色丝带一般。无论是开车、徒步或是山地车骑行,沿路而上的感觉都是那么赏心悦目,脚下的路似乎完美地融合在风景中。老百姓路好走了,出门安全了,日子也更有盼头了!当地人曾定辉在山顶的灵岩古街经营农家乐已有20多年,她笑着告诉记者,“2021年夏天,很明显来山上避暑休闲的人比往年更多了。借着这条路修好的好时机,大伙儿都是卯足了劲多挣了点钱。钱揣荷包头了,幸福!”

聚焦“示范创建”,这一年来,我市交旅融合发展开创了全新局面。按照“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总目标,不断深化“路长制”管理,落实多层级道路管理体系,让“四好农村路”建设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召开20余次专题会议对创建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对内业资料与迎检线路进行全面自查与整改完善,成功创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紧扣三级责任、资金保障、管养机制三个方面制订《都江堰市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加强财政资金有效使用率,坚持花一分钱办大事的原则及时实施公路小修,尽全力做到“有路必养、有路必管”;全年修补公路坑凼5.4万余平米,施划标线4000余平米,200余处公路隐患得到及时整改,农村公路PQI路面使用性能指数达83,重要干道路况得到明显改善,成青路获评第二届全国美丽乡村路,青城山路入选2021年度“十大最美农村路”;对侵害路产路权违法行为坚决予以打击,处理公路私接道口、非法挖埋管线、违规设置广告招牌各类违法行为57起,道路占道经营与非法开口现象明显下降。

同样的,对于驾车的市民来说,城区里一路绿灯的“小确幸”也是幸福美好的一种。“是有变化,像我每天上、下班开车经过二环路、都江堰大道这些大路口的时候,第一个路口遇上绿灯通过后,后面似乎就都是绿灯了,通行是变快了。”与市民王俊鹏有着同样感受的人不在少数。这份幸福感源自市交管部门在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城市通勤效率提升工程中亮出了实招:根据不同时段、不同季节的通行需求,对市域内多路口交通信号灯配时进行优化调整50余次;完成对彩虹大道、都江堰大道、永安大道等主干道信号灯绿波带设置;完成蒲阳路与建设路、彩虹大道与宝莲路等5处路口交通组织改造,规范路口交通通行秩序;优化41个不合理临时占道停车位,切实提高道路交通通行效率;拟定《都江堰市共享单车管理办法(试行)》,每月定期与不定期开展共享单车乱停乱放专项清理;开展占道施工专项整治行动,规范各类占道施工80余次,严格查处违法开挖、超限开挖等行为,切实降低占道施工对道路交通的影响程度。

推动职住平衡出行便捷

当好新征途的开路先锋

2022年,城市通勤效率提升工程专项推进组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旅游城市功能定位,以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为引擎,推动职住平衡与出行便捷,努力当好构建“五大新城”征途上的开路先锋。

首先要抓住“重点”,完善交通运输网络。补齐对外辐射短板,争取天温都快速路、成都西部区域旅游轨道、成都外环铁路都江堰段等项目从规划走向落地;“二绕”“三绕”连接线实现建成通车;“都—四”山地轨道完成车辆基地搬迁腾地;重启重庆至都江堰专列动车;铆足全力打通内部交通瓶颈,紧盯玉堂区域交通遗留问题“硬骨头”,深入调研论证当好市委决策参谋助手,促进G317改线与青城大桥改建以最优方案加快实施,消除客货混行交通安全隐患,拓展城市发展空间;M-TR旅游客运专线开启示范段试运行,主线土建全面完工;都江堰综合交通枢纽TOD与青城山旅游交通枢纽开工建设,壹街区站TOD完成二次供地。

其次要围绕“难点”,丰富绿色出行体系。全力保障群众出行,坚定不移实施公交优先战略,稳步推进公交国有化改革,擦亮优质服务品牌;以“轨道+公交+慢行”三网融合发展为目标,持续优化调整公交线网、共享单车停放点位,实现轨道交通、地面公交、单车慢行全面无缝衔接;积极推动交通领域碳达峰,推广新能源运输车辆应用;以市场为导向,统筹推进道路客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农村单纯客运向综合运输拓展;结合“金通工程”,开展“天府交邮通”建设,加快市、镇街、社区三级快递物流体系建设,节点体系全域覆盖率达100%。

三要诊断“痛点”,提升公路生态环境。打破公路“重修不重养”的局面,合理统筹日常养护与大中修,分轻重缓急拟定五年计划,争取聚青路、玉沿路、彭青路等超期服役道路优先实施大中修,完成2021年3座危旧桥改造与蒲虹路、虹宽路水毁整治,促进道路状况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吻合、与人民群众要求相适应;规范使用道路养护资金,严格农村公路属地化对标考核,探索养护领域多元化筹资,全力保障市域道路得到精心管养;坚持道法自然的都江堰特色,实施公路“黑、净、绿、美、亮”五化提升,构建出“遥路与长天一色、阡陌与雪山交融”的灌州美景,以 “一路一景一特色”再创全国最美乡村路。

四要疏通“堵点”,构建智慧管理体系。强化交通领域大数据智慧赋能,应用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前沿科技探索打造一体化智能平台,提升综合交通感知能力;根据道路潮汐交通特征,科学设置交通信号灯配时,优化主干道“绿波带”,有效缓解交通压力;分阶段优化整合全市停车资源,合理利用城市空间“边角余料”推广停车场商业化改造,挖掘盘活存量停车资源,积极推广停车资源共享利用;强化占道施工管理,建立“部门联动、一点一策” 治理机制,完成道路交通“微整治”改造10处;开展占道施工专项整治行动,解决“超期打围、超限打围、围而不动”等突出问题,促进占道施工规范有序。(本报记者 刘晓 文/图)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没有了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