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统揽全局、站高谋远,围绕绿色发展发表系列重要论述,作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供了根本遵循。
四川省委提出,要聚焦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牢牢把握将清洁能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的着力方向,走出一条服务国家战略全局、支撑四川未来发展的绿色低碳发展之路。近期召开的中共成都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成都市委关于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优化空间产业交通能源结构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标定了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方向路径。这次会议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优化空间、产业、交通、能源结构,积极探索以绿色为普遍形态的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胸怀“国之大者”,不负绿水青山。我市坚定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力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务求更好地服务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全局,落实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成都都市圈发展等重大部署,切实履行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神圣职责,立足生态治理由“价值守护”向“价值创造”转变的新阶段,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高质量建设“五大新城”的新路径。
生态之城
生态福祉是最大的民生福祉
新年伊始,有两则新闻在都江堰人的“朋友圈”刷屏。1月6日,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公布最新DNA对比结果,证实2021年11月底四川都江堰龙池镇国有林区红外相机拍到的大熊猫为2018年12月27日放归的圈养大熊猫“小核桃”,这是首次在野外拍到“小核桃”。1月7日,在2021年度“新成都人”安家置业白皮书暨第二届置业总评榜活动中,我市斩获“生态宜居区域典范大奖”。
看似不相关的两条新闻,折射出我市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硕果。在三年前“琴心”“小核桃”放归时,相信很多人脑子里会有这样的疑问:“两只圈养大熊猫是否能具备野外生存和适应能力?换句话说,她们的未来会怎样?”专家根据收集的数据分析,“小核桃”在野外有了自己的领地,夏季最高活动点位在海拔3000多米,而冬季最低在1300多米,在野外存活并可进行长距离迁徙移动,完全适应了野外环境。“小核桃”在都江堰的幸福生活,充分说明了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大熊猫主食竹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
“生态宜居区域典范大奖”也绝非凭空而来。我市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和成都平原水源涵养地,气候宜人、生态绝佳,森林覆盖率达 60.23%,年均气温15.2℃,空气、水质常年保持国家一级水平,空气负氧离子最高达 1.2万个/立方厘米。这里是枝繁叶茂的植物家园,为1万多种植物提供了生活空间,银杏、珙桐、水青、连香等珍稀植物随处可见;这里是生机勃勃的动物乐园,金丝猴、羚羊、绿尾虹雉等珍稀动物自由快乐地生活;这里绿道纵横、美田弥望,是中外闻名的长寿之乡;这里盛产茶叶、猕猴桃、川芎,品质享誉中外。当市民在河边、山间、林中逍遥漫步、舞动太极,会发现居住在这座城市是何其幸福!
这几年来,“绿道”已成为我市随处可见的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无论是城区、乡村、山野,彩色的绿道都会让人心旷神怡、身心愉悦。有人说,绿道的一头连着自然生态,一头连着民生福祉,成为串联起城市美好生活的绿色动脉。的确,一条条家门口的绿道,让都江堰人的生活平添了许多诗意。据了解,近年来,我市累计建设绿道230公里,新增城市绿地124公顷、立体绿化21788平方米,建成20处小游园、微绿地……我市牢牢把握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时代契机,规划体系不断完善,全域生态绿色品质跨越提升,城市宜居宜游环境持续改善,产城融合的生态价值高速转化,为市民提供了更多憩息、休闲的好去处。
“奋力构建‘五大新城’、精准推进科学复兴。”这是全体都江堰人的奋斗目标和共同愿景。“五大新城”,无一不与生态有关,无一不与民生有关。市第十五次党代会召开以来,着眼未来立足长远的重大举措已经开启: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主要生态指标领先全国,公园城市形态基本呈现、人城境业有机融合、生态产品价值有效实现,奋力担当“两山”理念转化的城市先锋,建成高品质生活宜居地、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首善地!
产业之城
以绿色产业推动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
产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根基与命脉。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产业是城市发展的脊梁,是赢得发展主动的核心竞争力。我们要坚持‘创新赋能、开放支撑、消费引领’的产业发展路径,增强创新能力、提升经济密度,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集群化和低碳化转型。”应该说,努力探索提升产业发展能级,推动产业绿色化转型的新路径,强化产业优化提质对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带动作用,这是我市当下的应有之义。
我市把生态资源的文旅化开发作为推动生态价值转化的最优路径之一,实现文化传承与生态赋能相互促进。乡村旅游的蓬勃兴起,便是最好的见证。位于成青路旁的“七里诗乡”景区,已成为市民游客热门打卡地,每逢周末和节假日,总是游人如织。这里有30个林盘院落和旅游景点,小桥流水、曲径通幽。“猪圈咖啡”充分利用传统养猪场进行改建,以食槽、石磨、簸箕、拌桶等传统农具为饰,以原生竹林、乡间小径、花田池塘筑景,成为凸显川西生活美学、顺应消费升级的网红打卡地。
而在龙池镇飞虹社区,村民潘筱玲勇于尝试,推倒农家乐重建民宿。为了打造出特色和个性,做出样板和典范,她高薪聘请了台湾著名设计师刘佳丰进行实地考察,运用老物件、几何元素等,在原址上打造出以药膳养生为主题的“山猪迷路”精品民宿。这样的民宿,更与青山绿水相得益彰。
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之路已经开启,长峰钢铁集团目前已完成冶炼装备升级改造建设项目。董事长陈香官说,项目筹备之初,公司管理层曾多次到德国、意大利等工业发达国家进行考察,最终决定与普瑞特冶金技术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共建国内第一条PT设备短流程标杆生产线。长峰钢铁何以投入巨资开展冶炼装备升级改造建设项目?陈香官说:“这次技改,我们的初衷就是为了节能减排。都江堰市是一座生态、绿色之城,要求我们的企业必须是绿色、环保的,我们此前到多国企业考察时,最注重的就是他们的环保和节能工艺。通过技术升级,我们工厂的电能消耗会大幅下降,实现低碳排放。”
创新驱动的关键在于“两手”发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强化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导向,用好各类市场交易机制,增强科技创新驱动,强化绿色消费场景拉动,充分激活绿色低碳发展的内生动力。这也是我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活力之城
以丰富活动塑造城市新优势
如果说,绿色、生态为都江堰搭建了漂亮的舞台,那么丰富多彩的节会赛事活动,则是舞台上精彩的大戏。2022年1月6日,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中国传媒大学共同主办,成都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十届大学生电视节在我市开幕。在为期两天的第十届中国大学生电视节期间,主办方推出电视精品创作论坛、影视教育论坛、高校面对面、闭幕式盛典等一系列线上、线下的精彩活动。闭幕式上,刘涛、涂松岩、郭晓冬、陈鲁豫、王丽坤等知名演员、主持人也悉数登场。线上、线下互动不停,精彩不断。
一个月前的2021年12月7日,由高端旅游杂志《悦游Condé Nast Traveler》创立的“悦游金榜”盛典在我市举行。本次盛典以“对话·无界风光”为主题,在千年传统与活力精神的碰撞中构建艺术与生活的对话,快耍慢活中展现无界风光。盛典中,赢得旅行消费者眼中“黄金标准”美誉的 2021“悦游金榜”全域发布,成都成为“悦游金榜”上榜活力城市。段奕宏、张嘉倪、周笔畅、黄米依、纪凌尘、赖冠霖等一批演员出席活动。
优越的生态、厚重的历史、便利的交通,我市成了举办节会赛事的不二之选。2015年的成都双遗马拉松赛,成都选手李永远当时获得了男子组第一名,他说的一句话让人印象颇深,“这次应该不算是我最好的成绩,原因可能是一路上的风景太美了,跑一路看一路,有点儿忘了比赛。”一位来自自贡市的跑友说,“以前老听说都江堰的空气质量好,果不其然啊,空气质量太好了,特别是到了青城山以后,哇,终于知道为什么大家都爱叫它为‘自然氧吧’,都快‘醉氧’了。”
节会赛事除了促进经济发展,还彰显了这座城市的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快旅慢游,人们愿意留在这座城市,是因为这座城市有着无限的精彩。“有山有水有风景、有情有调有生活”,我市将不断丰富新消费场景,积极培育节会展经济。可以说,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给了城市最大的活力,更对城市未来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市绿色低碳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构建生态优先宜居公园新城,就是要提升城市的生态价值、宜居品质、宜业优势,把建设发展成果转化为人人可感可及、普遍受益的社会认同。“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我市正以绿色低碳发展的铿锵脚步迈向“五大新城”,推进科学复兴! (都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