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自远方来,自然应热情接待。夏日的一个下午,成都市作家协会的朋友黎明等一行四人来到都江堰市。在宾馆小歇后,他们建议徒步到街上走走,看看市容市貌。
街道两旁绿树成荫,凉风习习,小桥流水,柳俏花娇,蝶舞蜂飞。黎老说:“都江堰太漂亮了,不愧是‘三遗’城市。”在南街一家回民餐馆用餐后,我们来到南桥。飞檐画栋,碧瓦朱甍,朱栏玉砌的南桥已夜色朦胧,霓虹灯下可见壁上诗画和木柱上的对联牌匾。桥下流水湍急,绿波翻滚,夹杂着宝瓶口如雷的水声,使人心情激荡,有人赞曰:“太美了,此乃天下第一桥的夜景也!”我冒昧吟到“南桥胜迹垂千古,赢得游人赞誉声”。
日出东山隅,第二天一早我和几位作家朋友从都江堰市出发,经过巍峨壮丽的奎光塔和青城大桥后,便进入了绿树葱郁的林间夹道,远处山崖危峰高耸天际,乳白色的云纱飘浮山腰,偶尔还看见放牧人出没在云雾缭绕的丹崖翠岭之间……
车到青城山,一行人悠然登山,随着起伏绵延的彤梯云栈而上,青城山果然峰峦险峻,苍岩翠谷,古木参天;秀竹老松,翠连天际;奇花异草,点缀山崖。峰回路转,瞬间山岚冉冉,薄雾如纱,飘然而至,我们仿若置身于仙境一般,同行人赞叹:“进得此山来,如入画图中。”
青城山是一个幽静的世界,这里远离城市,一尘不染,纯天然绿色大自然原貌。游人行走于曲径,步入密林,行过深谷,攀上绝壁,登上险峰,处处是空灵深邃的境界。倘若在“天然阁”林荫处留步,可见白鹭翩然起落,若在“云巢”旁小歇,可闻林涛轻呼;穿过“偏桥”,又传来杜鹃的啼唱。登上高台山彭祖峰绝顶的“呼应亭”凭栏四望,白云缭绕,如丝、如带、如缕,盈盈绿意、悠悠白云,映衬着蓝色的天,分明是一幅悬挂天际的天然图画。向东遥望,岷江如带,广袤千里的川西平原尽收眼底;西看巍巍大面山,林壑莽莽,云天雪岭;近看绿意幽郁、林木献翠,把人带入似痴似梦的幻境之中。
夜宿上清宫,已是日坠霞落,暮色四合。用餐时,一位白发银须、头戴道冠、身着道服的老者和我们攀谈起来。得知我们都是从成都市来青城山观光的文化人,便和我们讲起了青城山的由来:青城山的“幽”和“静”,自古以来就成了道教的发祥地,自魏、晋起,陆续建起了数十座庙宇和宫观。唐末五代这里是皇室郊游的地方,后来又成了遁世之人隐逸或避难之所。道家崇尚“清静无为”,倡导“道法自然”,因此青城山的建筑庄重肃穆,古朴典雅,庙宇大多依山临谷,取材石木、格局简练,色调素雅,毫无粉饰。接着他说,2000年青城山、都江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又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重要组成部分后,游人蜂涌而至,盛况空前。此时他十分感慨地说:“5·12”大地震后,党和政府十分关心青城山的重建工作,使青城山的建筑、道路得以尽快恢复。特别是2018年都江堰正式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后,都江堰成为世界“三遗”城市,至此中外观光客和朝拜者络绎不绝,纷至沓来,青城山、都江堰时值鼎盛时期。
在上清宫旅居一宿,清晨4时多,一行人赶往“观日亭”。此时,丹崖翠林,万壑千岭半藏半露,半掩半遮,尽在茫茫薄雾中,群峰沉浮,气象万千,大家等候多时,突然云海中出现一条淡淡的红带,红带慢慢展开,起来越红,越来越亮了,晨风中仿佛是一条巨龙在搅动天际,雾随着晨风徐徐飘逸,瞬间红日喷薄而出,状若硕大赤球。此时,红霞满天,群峰初醒,青绿色的山野裹上了一层血红的霞光。漫漫的青城山在青青苍苍中露出了古老而迷人的姿容。凭栏眺望,远山雪岭,红云飘浮;碧江似练,穿山越岭来,又回环蜿蜒而去;回望“伏龙”,烟笼岚消,瑞霭飘飘。
离开青城山时,思绪连绵,感慨万千。我多次游历“青城”,自以为对她了如指掌。此次游览后,深感自己幼稚可笑,见识短浅,对天外有天、山外有山、景外有景、奇外有奇,有了深刻的体验和感悟,更引发哲理的反思。真是不虚此行,青城山我还会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