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2021-12/10/010803.html

等待处理…

丁宝桢与川芎巅

点击量:580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都江堰市是川芎“胜”产唯一产地,早年即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性保护产品。在传统中医药文化呈现逐年上扬趋势的今天,我们关注川芎产业供给侧,就是关心民生福祉。川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风土人情。种植川芎并不复杂,人人皆可,并能收获农耕文化带来的喜悦。

川芎,属“上品”中药材,一身都是宝。在中医配方中随处可见。而且,具有药食同源特性。其苗(嫩茎,或称巅)鲜嫩可口,具有一般蔬菜所没有的特异可口和香味,故,乡人历代皆喜以佐餐。外地客人也视为珍品,以待食为幸。

据《灌县石羊镇志》记载,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五十六岁的丁宝桢由山东巡抚调入四川任总督,主政十年中,在主导修缮都江堰灌溉天府粮仓时,委实对民生贡献极大。

有一年,都江堰岁修之际,丁宝桢沿岷江巡河到达石羊段,夜宿石羊场“全义合”客栈。当时,该镇历史悠久的著名商业有二:一是宜盛店,从事蚕丝、茶叶、麻纱、织染生意;二是全义合,由韩仲金、高茂如、付和庆组成的仓储业营商联盟机构,从事川芎产业一条龙服务。

这天,丁宝桢从徐渡淘修现场回到石羊场已经很晚了,当地官员执意留宿,丁宝桢满心应允。乡官便安排本邑著名乡厨罗鸡肉(老家原在青龙乡元定桥附近)做乡味凉拌菜——“川芎巅”以献。不料,丁宝桢食后大赞,不知其为何物,只觉食之不厌,胃口大开,便问其详。经介绍,得知是川芎嫩叶,便关心川芎特产种植情况,并盼能常食此菜。陪同的县令好奇地问乡官,还有如此地道的名菜!罗鸡肉连忙又做一道“川芎肘子”,随同官员情不自禁地悄然询问乡官可否常供,乡官应答可供。从此,一品乡菜,被总督品鉴誉满四川。

都江堰市种植川芎由来已久,源于唐梁,盛在宋代马祖寺“农禅并重”传承。从广东回蜀的云门宗第二代祖师 “澄远禅师”,率寺院周围农户大量种植川芎,将寺院易名为香林院,将“农禅并重”作为修身养性之法教化于人,丰富了“上九”庙会,博得法号“益州”或“青城香林澄远禅师”,惠及一方民生经济。

川芎,伞形草本植物,常用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辛温香燥,走而不守,既能行散,上行可达巅顶;又入血分,下行可达血海。活血祛瘀作用广泛,适宜瘀血阻滞各种病症;祛风止痛,效用甚佳,可治头风头痛、风湿痹痛等症。

川芎的药理作用,大大超乎我们的想象:经研究表明,川芎含有的川芎嗪和阿魏酸可明显扩张冠脉、增加冠脉流量及心肌营养血流量,使心肌供氧量增加,促进心肌供氧和耗氧的平衡。此外,川芎嗪等还能提高人的耐缺氧能力,降低其心肌耗氧量,对心血管系统有强心之作用。

川芎不仅因可行气开郁而成为养生佳品,而且还是守护生命的神符——速效救心丸的主要成分。

采摘川芎嫩苗叶,约在头年冬季至第二年开春时节。烹调时,以鲜嫩的“药巅子”或开春后的“嫩苓杆子”为宜,将其采摘后淘洗干净,用开水适时涝出沥水凉拌。以食盐、醋和生清油凉拌为基础,此法为家常简法。食之开味,健脾、理气、解郁,所谓“下饭菜”中之佳肴。马祖寺僧人将此菜称为“养心菜”。怪不得五代十国时,乡女徐花蕊把川芎带入宫中作为养生之用,蜀主孟昶获悉后,命御医年年配方享用,留下称号“贡王芎”。

古时又将川芎嫩芽作为茶肆佳品。

北宋政治家、词人韩琦(公元1008—1075年)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省安阳市)人。宋仁宗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进士,历任将作监丞、开封府推官、右司谏等职。曾奉命救济四川饥民。宋夏战争爆发后,他与范仲淹率军防御西夏,在军中颇有声望,人称“韩范”。之后又与范仲淹、富弼等主持“庆历新政”,至仁宗末年拜相。他曾专为川芎写诗一首:

蘼芜嘉种列群芳,禦湿前推药品良。

时摘嫩草烹赐茗,更从云脚发清香。

李时珍把川芎立为药之上品,孙思邈把川芎命为养生仙草,屈原在《楚辞》中大肆宣传,西汉东方朔、刘向、王褒,宋代的苏东坡,清代的赵瑾叔及灌县知县王梦庚等人,皆是川芎的“铁粉”。川芎的茎叶部被称作蘼芜,常在古文中比喻与人的情感有关;土里的块根被称作芎藭,寓意为头脑智慧。这些说法广为流传。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达,将会发现川芎更多的药效,为调养人的气血,疗治人的疾苦作出贡献。

所以说,川芎并非仅是丁宝桢喜爱的特色名菜,还是人类健康的好伴侣。(赵志伟)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每一个努力的人,都是“YYDS”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