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2021-11/05/010597.html

等待处理…

荒野古茶古堰情

点击量:589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说到荒野古茶,让人不由想起茶圣陆羽在《茶经一之源》的注解:“其他上者生烂石,中者生栎壤,下者生黄土。风艺而不失,桔而罕茂,法如种瓜,三岁可采。野者上,园者次”。从字里行间不难看出,1200多年前茶圣就认为,荒野古茶,实属山野自然生长的茶,而且,属茶中上品。

好山好水出好茶,荒野古茶更是最美的风景,好水则是她久等的归人,其茶与水的缘分,仿佛是前世的情人,在等一场千年的约会。

川西都江堰水利工程,有着2200多年的历史,仍然发挥着它灌溉“天府之国”的功能,名符其实千秋古堰。岷江两岸,山涯水畔,沃野平原,众多不种自生、吸纳天地精华、喷张原始野性的荒野古茶,与八百里青城同生,与千载古堰水共荣。

川西古堰荒野茶,紧紧缠绕“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造福人与自然,其情其景,让人吁嘘。

茶与“均贫富”

中国史上农民起义,大多因朝廷腐败、民不聊生而造成。而且每次起义,他们都有自己的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吃他娘,穿他娘,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然而,这些口号在诸多学者眼里,从骨子里,都有农民起义自身很大的局限性。

唐宋时,川境内寺院地主势力膨胀,而其中又以成都府一带大寺庙为著名。这些官僚、寺院地主在川西平原大肆兼并土地,其占地之多是惊人的。如宋太宗时,成都著名寺庙昭觉寺,就占有“常往沃土三百廛 ,涤场敛菥,岁入千耦,并归寺廪”。一廛就是100亩,300廛就是3万亩。宋太祖时,作过后蜀节度使的田钦全在成都府占有“田万亩以上”,全部“施舍”给成都正法院作庙产。青城山一带宫观庙宇多,生产茶叶的土地被地主、寺庙兼并了大多数土地。王小波、李顺等“客户”,因交不够应该贩售的马茶而破产失业,以致穷困,起而造反。

不到一年,打到成都府时,起义军人数就达到几十万人了。

尽管轰轰烈烈的王小波、李顺起义,后来还是失败了,但他们打出的口号“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等均之”,是中国农民第一次,提出“均贫富”的口号。

可见古堰不光山水悠长,其茶史也让人肃然起敬。

在如今,都江堰市的味江、堋口、灌口、蒲村等茶场,均有王小波、李顺起义时留下的茶树,仍然枝繁叶茂,有些还高硕无比,迎风招展,似乎一直还在向后人诉说着这段因茶而提出的“均贫富”故事,是那样的具有前瞻性。

茶马古道与知青茶林

茶马古道,它是唐宋以来至民国时期汉、藏之间以进行茶马交换而形成的一条交通要道。

都江堰市古称灌州,灌州城内西街,有着上千年历史,是南方丝绸之路入藏的起点,是典型的茶马古道,被誉为古时茶马古道的第一街。

据史载,古时灌州段茶马古道两旁,人们遍种茶树,一时茶马古道也因茶而集市繁荣。《宋是味儿》《明史》《续资治通鉴》等数十种古籍中找到22处茶马司设在灌州。

可以想象,老得发黑的西街青石板路上,马帮已集结,带上川西平原粮食酒,饮马岷江出山“宝瓶口”。铃声响起,浩浩马帮沿岷江一路朝西向山里进发。潮湿的雾缠住马足,铃声步步高,过汶川姜维隘口,告别灌州绿水青山,一路西行向远方,只为找到马帮人心中的梦:换回一丝生活所需阳光,换来妻儿老小富裕安康。

从此,都江堰成了名副其实的“千年茶乡”,在她宽广、湿润的大地上,至今还生长着上百株千年茶树王。

关于茶的民风、民俗,融结了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成就了都江堰独特的茶道和文化。古赋曾云:南方有嘉木。据史载,在元明时期,都江堰的“青山绿水”就入贡朝延,名噪天下。

都江堰茶在历史的血脉中生生不息地传承了数千年,犹以荒野古茶让人格外青睐、欢喜。

如今都江堰青城后山沙坪荒野古茶,就曾被明朝大读人杨慎大加赞誉:上有沙坪金地,瑞草之魁生其间。芳芽春茁金鸦嘴,紫笋时抽锦豹斑。

古堰荒野古茶故事多,宛如平常一段歌。歌声悠悠的同时,也有些哀惋凄美的曲调响起。

都江堰太平场的人工知青茶林,随着岁月荏苒,这里也成了一片荒野古茶。

据当时的知青队长艾明礼回忆说,那时青城山下可没有什么大公路,45名知青,全是15至19岁的娃娃们,来到这青城山下的荒凉野草遍生的青景大队,每天天刚亮就下地种茶,天黑尽了才收工回队部休息。

也许是天苍苍野茫茫,难见爹和娘的缘故,45个知青男女,在种茶的劳动中,苦中作乐,苦中生情,在200多亩茶园建起的当儿,他们的知青生涯结束了,回城后的他们,为了生计,各奔东西。同为天涯沦落人,有10队知青男女,还筑起了爱的小巢。

如今,知青们老了,种下的茶树也成了老茶。每当春上采茶的季节,知青们都再次相聚在这古茶林,在艾明礼的带领下,围着古茶思忆过去,感慨蹉跎岁月。

一年又一年,45名知青不间断地离开了人世,只是那古茶,依旧在春花秋月中,飘着淡淡的茶香。

艾明礼队长说,他今年已75岁了,希望在有生之年,望把这片遗忘的知青茶林,守护起来,给它修枝、打丫、施肥,让这片窠荒的古茶树,能再叶香四溢。

这也许是对那些逝去种茶知青们最好的告慰。

茶与苦苦守候者

荒野古茶,不能再让它荒野了,更不能让它因荒野而慢慢死去。于是,都江堰市从上至下,发起了一场寻荒野古茶、保护荒野古茶的系列科技活动。更有一帮都江堰市老科协工作者,不顾年迈体弱,爬山涉水,东奔西走呼号,力争在有生之年,把古堰荒野古茶奉于饮者杯中。

老科协会长刘刚和协会名誉会长冉崇朝是这群守古茶寻古茶发起人,他们先后10余次和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等一批退休的古茶研究科技专家们,深入都江堰深山老林、周边无烟人区,查看每一棵野生的、人工栽植古茶树。

每寻到一棵完好无损的古茶树,刘刚和这帮老者们就高兴得像个天真的小孩,围着古茶树,尽情地跳呵、笑呵……

但每每寻到一棵树干欲死,特别是殊于人类的保护,而将走向消亡的古茶树时,这群对古茶独有情感的老科技者们,总会彼此交流眼神,沉默无语,甚至老泪纵横。

在都江堰市特殊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条件下,造就了大面积的荒野茶,目前列为荒野茶的面积大约在1.89万亩(其中原茶园茶1.238万亩,窝子茶0.655万亩)大于人工种植茶,所以,古堰荒野茶极具开发利用潜力。

为了古堰这片荒野古茶,古堰的这群老人,死死守护,其情其景,刘刚会长近期发在“封面新闻”的诗句,是最好的印证:

那颗老茶树,浸染了青城山的幽静

在院坝,在村庄奔腾,幻化

从花瓷到盖碗

犹如时光扬起的一阵锋芒

挥之不去的

始终是岁月穿肠的青城芬芳……

古堰情未了,荒野古茶知多少?八百里青城茶样翠浪,两千年古堰茶韵悠扬。

朋友来都江堰吧,我给你泡一杯醇香古堰荒野茶。(云朝清)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公 告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