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2021-09/03/010321.html

等待处理…

寻找韦庄归山地“白沙”

点击量:515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韦庄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汉族,长安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韦世为唐世显族,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韦庄出韦氏逍遥公房,是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

韦庄早年屡试不第,直到乾宁元年(894年)年近六十时方考取进士,任校书郎。李询为两川宣瑜和协使时,召韦庄为判官,奉使入蜀,归朝后升任左补阙。天复元年(901年)再次入蜀,为司徒,蜀王王建奏为掌书记,负责奏章文檄等文书工作,沟通王建与唐昭宗之间的联系,自此终身仕蜀。天佑四年(907年)四月,朱温表面上由唐宰相张文蔚率百官劝进之后,接受唐哀帝禅位,正式即皇帝位建“大梁”,唐朝灭亡。韦庄劝王建称帝,9月,王建在成都称帝建大蜀(史称前蜀),韦庄任散骑常侍、判中书门下事,王建开国,制度、号令、刑政、礼乐皆韦庄所定。官终吏部侍郎兼平章事(宰相),卒谥“文靖”。

在诗词方面的成就

《蜀梼杌》著录韦庄《浣花集》二十卷。《补五代史·艺文志》著录《韦庄笺表》一卷、《谏草》二卷、《蜀程记》一卷、《峡程记》一卷、《韦庄集》二十卷、《浣花集》五卷、《又玄集》五卷。今仅存《浣花集》及所选诗《又玄集》,余皆佚。《浣花集》为韦庄弟韦蔼所编,蔼序说此乃韦庄在“庚子(880年)离乱前”的作品,大都亡佚;到编集时,他才搜集到一千多首。然今传《浣花集》仅存诗二百多首,尚不足原编四分之一。此集有明正德年间朱承爵刻本(《四部丛刊》即据以影印)和晚明汲古阁刻本,皆作十卷,大致以时地分卷,各卷篇数多少不均。《全唐诗》略加归并,编为五卷,内容全同。另《补遗》一卷,大概为后人于结集后所增补。韦庄词向无专集。《全唐诗》从《花间集》《尊前集》《草堂诗余》等辑录五十四首。刘毓盘辑有《浣花词》一卷,共五十五首,刊入《唐五代宋辽金元名家词集六十种》。近人向迪琮编有《韦庄集》,收韦诗三百多首,词五十五首,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印行,较为通行。

在政治上对前蜀和百姓的贡献

天佑四年(907年),朱温篡唐称帝后,遣使者宣谕王建归顺大梁。王建则图谋北伐朱全忠(即朱温)。在天下动乱、局势难测的形势下,韦庄以“用兵乃大事,不可仓卒而行”阻止了王建北伐图谋。并为王建答复朱全忠使者说:“蜀之将士,世受唐恩,去岁闻乘舆东迁,凡上二十表,皆不报。寻有亡卒自汴来,闻先帝已罹朱全忠弑逆。蜀之将士方日夕枕戈,思为先帝报仇。不知今兹使来以何事宣谕?舍人宜自图进退。卿乃还。”梁使无功而还。王建开国,所立制度号令、刑政礼乐等都由韦庄制定。后来,朱全忠派人来要和王建称兄道弟。韦庄看了梁使者的国书后笑曰:“此神尧骄李密之意也(用唐初李密归顺唐太祖李渊,后遭李渊所疑,招来杀身之祸的故事作比)。”宋代张唐英撰《蜀梼杌》曾高度评价韦庄:“不恃权,不行私,惟至公是守,此宰相之任也。”

白沙之地今何在

《十国春秋》前蜀高祖本纪记载:韦庄于“武成三年(910年),卒于花林坊,葬白沙之阳。是岁,庄日诵杜甫‘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之诗,吟讽不辍。人以为诗焉。谥曰‘文靖’ ”。

白沙在何处?韦庄去世前吟讽不辍的诗是杜甫的《南邻》: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对柴门月色新。

从诗名《南邻》及诗意来看,诗中的“白沙”似乎就在锦江边上。但仅凭这首诗确定“白沙”之地,是有待商榷的。笔者认为,另一处的“白沙”更是适合韦庄的归山之地。

今天的都江堰市龙池镇驻地,有场镇名白沙,是原白沙乡驻地,古名白沙邮。从光光山发源的白沙河,从东北虹口方向蜿蜒而来,在都江堰水利工程渠首上游3公里处汇入岷江,折向东南。白沙场镇在两水汇合处沿白水河东岸而建。

1985年版《灌县白沙乡志》载:“白沙,古名白沙邮,为蜀国领域。秦并蜀后为蜀郡地,汉为郫县地,蜀汉为湔县地,晋及梁宋时为晏官县地,唐为盘龙县、导江县地。当时有白沙守捉城。宋代为白沙镇,归永康军治理,元代为灌州滋茂乡。明代为灌县伏龙乡。清代中叶,县分为4村,辖26甲,白沙小河及河街子一带隶属于筏村义和甲。”

《灌县白沙乡志》在“白沙名考”载:“白沙场地处白沙小河与岷江汇合处。小河从上、中游带来河沙直泻河口,由于岷江河水在麻溪乡一水西关处频受高岩抵挡,迫水经偏东,直对白沙小河口,致使这一带水势骤减,大量河沙积沉于东岸小河口。年久日深,风吹日晒,多呈白色,故名白沙。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0年,成立白沙乡农协会。1951年,灌县成立第五区,白沙乡归其管辖。2001年白沙乡撤乡建紫坪铺镇,“5·12”大地震后,镇政府驻地迁入岷江与白沙河交汇处台地紫坪村一组。2014年,龙池镇、紫坪铺镇、虹口乡合并为龙池镇,政府驻地在原紫坪铺镇驻地。由此可证,古白沙邮在今都江堰市龙池镇。

从以上考证可知,都江堰市的“白沙”之名由来已久,史不绝书。

万家生佛”墓碑帽出土

都江堰市灾后重建中对受损后的岷江河岸进行整修。2012年,在白沙场镇以南约一公里的岷江河与白沙河交汇处,挖掘机在河岸边河底四至五米深处挖出一座半圆型石雕部件,从其整体造型可以确认是一座古墓碑帽。半圆中间居下长方形框内有篆书“万家生佛”,左右两侧有二螭龙昂首相对,下有水云纹由顶到底部围绕字框,左右卷曲托住二龙。石碑整体雕刻精美,气势恢宏。碑顶有残缺,碑底下方有卯榫方孔。

“万家生佛”是旧时对百姓爱戴的地方官的赞誉。

宋朝时,著名的儒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被封为温国公,他以关心国事、清廉正直著称,被人赞为“万家生佛”。宋人戴翼《贺陈待制启》诗中称赞他:“福星一路之歌谣,生佛万家之香火。”由此可见,“万家生佛”是对为民造福功绩卓著的人物的赞美之词。如此高度赞誉官员的碑文,一般的百姓是不可能用的。就算小有成就的官吏,身后也不敢冒用此称颂。

联系韦庄生前最后十年经历,自公元901年至910年卒于成都,一直在王建部下供职,“(王)建开国,制度、号令、刑政、礼乐皆(韦)庄所定” ,累官至吏部侍郎、平章事。在唐末中原战乱民不聊生时,蜀地王建在韦庄等人的辅佐下建立前蜀政权,远离战乱纷争,减轻赋税,与民生息,在治理安抚百姓方面多有贡献,使前蜀成为五代时期最安定富足之地。韦庄离世后给他“万家生佛”的评价,实不为过。

再看“万家生佛”碑出土处,距蜀都成都市五十多公里,其地是白沙河由北向南汇入岷江之处,两江交汇的杨柳坪地势平坦,背靠的大山气势恢宏,有腾龙之姿,两江水流由湍急的山谷进入平原地带,其势“来水有情,去水眷恋”,正是风水学上难得的聚宝之地。结合韦庄生平事迹、史料中关于其归山地“白沙”之记载,“万家生佛”墓碑的主人是韦庄的可能性极大。或许韦宰相心中念念不忘、翠竹掩映的江村白沙就在这岷江河畔。(兰台居士 文/图)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蓓蕾初绽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