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温度、有灵魂、有情怀是人们对民宿这种住宿体验的描述。作为融合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新旅游经济形态,民宿已然成为乡村旅游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我市坚持政府主导、业主主体,培育民宿品牌;坚持特色发展、融合共生,激发民宿活力;坚持保护引领、创新发展,优化民宿资源。民宿产业发展势头迅猛,翻开了产业发展的新篇章。
分享交流 民宿“萌新”取得真经
“卿宿青城君且醉,浮名浮利总输闲。”取“卿宿青城”四字为名。2020年10月,北京女孩何思思和她主理的“卿宿青城”民宿出现在了大家面前。“民宿主人希望我能放弃北京的工作专职帮他打理这家刚开业不久的民宿。其实我和民宿主人一样都是外行,零经验,大家都是被都江堰—青城山大IP吸引,带着对民宿的一腔热情和情怀来到了青城山。”
卿宿青城就坐落在青城后山半山的沙坪社区5组,依山势而建的一栋主楼,采用古典元素与现代材质的巧妙兼融,显得简约而不失高雅。附楼则是5间特色霍比特主题房屋,大量使用天然材料布局,呈现生态和谐之美。“民宿从装修设计到管理,我们都是跟着自己感觉走,但经营后会发现,对于民宿经营、管理,我们这种‘小白’可进步的空间还很大。”何思思说,在她和卿宿青城最需要帮助的时候,“靠山”来了。“我们加入了都江堰市民宿协会,协会里有不少经验丰富的前辈,大家都很愿意交流、分享经验,这对新手来说很受用。”除了协会会员间的资源共享,青城山民宿学院组织开展的客房服务、消防卫生等专业培训也让何思思和卿宿青城“上道”更快。
“我是特意从南宁过来的。”游客李女士表示自己在社交平台看到相关分享,特意来体验霍比特主题房屋。“整个体验感很棒,感觉自己进入了童话世界,房间内布置也非常具有童趣。”民宿开业近一年,如今再看,以春夏秋冬四季情境命名客房里,无论客人住进“哪一季”,都有看不完的“花开花落”,望不尽的“云卷云舒”。“我们增加了很多包含当地文化元素的互动环节,客人们也很喜欢。目前,我们的主力客源地在成都、重庆,当然还有三成客人来自北京和上海等。像这个暑假,我们几乎每天都是满房状态,民宿的一切都在朝着我们期望中好的方向在发展。”何思思如是说。
健全标准 老牌民宿提档升级
“我喜欢旅游,国外、国内去过不少地方,住过各式各样的酒店。因为喜欢都江堰这座城市,喜欢青城山的环境,就想着自己也去做一个民宿。”和何思思一样,学铁路工程设计的麦洋同样是因为情怀而选择跨界经营民宿。但不同的是,在麦洋经营民宿的第三年,他就迎来了自己在青城山的第二家民宿。“我们是在2018年选址泰安古镇附近开的第一家桐去隐泉,2020年,在沙坪社区这边又开了桐去山境。”桐去山境由4栋大小不一的建筑组成,4栋楼的装修风格也各异。在麦洋看来,他的民宿经营理念由两个关键词组成:“用心”和“主人视角”。“我希望我的民宿是以内容取胜,打造住客可以频繁光临的‘微度假’目的地。而不是仅仅因为好看的装修、设计来打卡一次。”
为了解决冬季客流明显减少的问题,麦洋在桐去隐泉首次尝试用冬日汤泉引流。“当时效果很好,在民宿协会的交流活动中我也分享了这个做法,周边民宿和农家乐都开始尝试。到后来,你会发现冬天也有住客愿意来青城山住上几日了。其实这就是把区域品牌价值做起来后,大家都可以分食‘大蛋糕’的道理。”不断学习先进同行的发展经验,同时输出自己设计、投资、管理模式,民宿协会内如此往来,大家在共同提升。而更重要的是,行业标准也渐渐明朗。“民宿经营有了行业标准,品质就更有保障了,第二家民宿桐去山境相较于桐去隐泉的运营情况明显有了更大的提升。我自己觉得是1.0到2.0的一个版本跃升。”麦洋说,在桐去山境的经营中,除了品质提升,他更注重将青城山的人文和自然特色融入住客体验中。“我们会有一些山野探秘、手工制作等活动开展,很受住客特别是亲子家庭的欢迎。这也是我们想给大家营造的‘微度假’模式。”
集群抱团 擦亮都江堰民宿品牌
从“卿宿青城”“桐去山境”的经营历程中不难看出,“各自为战”走向融合式“抱团联盟”已成为都江堰民宿行业内共识。据市民宿协会副会长、七只雀别院创始人尹春梅介绍,我市现有民宿810余家,其中精品民宿、特色民宿190家。近年来,已先后成立了市民宿协会、以赵公山区域精品民宿为主体的民宿经营联合体、以女民宿业主为主体的市巾帼创业者协会民宿专委会,依托青城山民宿学院,搭建“青城民宿”分享平台。
“协会成立的初衷,一方面是通过联盟实现交流互通和资源共享,另一方面也是通过协会搭建民宿企业与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的一个桥梁。”除了协会搭台,在行业主管部门的“领航”下,我市民宿行业管理更规范,在市场培育方面、宣传推广方面也更加突出亮点。“我们探索构建了‘一学院一基地一平台一机制’民宿人才培育模式。同时,也在探索‘住宿+研学、住宿+康养、住宿+社交、住宿+酒庄’等复合模式。按照国际化发展要求,都江堰民宿不断学习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同时输出设计、投资、管理模式,经常举办国际性研讨、会展、游学等。”据市文体旅局行业管理科科长王甫介绍,“目前,我市民宿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主要表现在服务链条不断延伸。民宿不仅提供住宿产品,还向多领域延伸拓展,很多民宿推出特色服务,提供个性化旅行解决方案。集聚发展态势明显。民宿集聚在品牌塑造、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业态布局、营销推广等方面形成合力,并朝着区域民宿专业化运营方向发展。人才培训优势明显。全市有6所涉旅高校借助校地企合作开设了民宿学院,民宿协会正在与成都外国语学院共同打造民宿产业发展国际化培训基地。”
据统计,今年春节,都江堰精品民宿出租率超85%,酒店民宿订单量排序位列全国前十,2021年一季度住宿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64%,排名成都市第一,领跑成都市平均水平。接下来,都江堰市还将多措并举,推动民宿高质量发展,焕新营销,多渠道促进住宿业消费。让都江堰市民宿产业逐步向提供旅游服务个性化、区域民宿运营专业化、校地合作培育民宿人才高端化转型,让“中华新民宿看青城山、看都江堰”变为现实。(本报记者 刘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