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怀千秋伟业,恰似百年风华。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伟大时刻,是“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都江堰市场监管人初心依旧,使命弥坚。他们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生机;他们强化市场监管执法,牢牢守住安全底线;他们加快自我创新与提升,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他们以“优”字当头、“严”字为要、“新”字助力,奋力擘画市场监管新蓝图。
“优”字当头 激发市场活力促发展
“全域市场主体65535户,数量较2016年底增加98.3%,注册资本1484.57亿元,数额较2016年底增加131.73%......”这样一组数据带给人最直观的感受是近年来我市的企业“密度”持续扩大,市场源头活水充分激活,经济发展底盘稳。数据背后凝聚的是我市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的决心与举措。这其中就有市场监管人所做出的一份努力。
位于青城山旅游装备产业功能区内的成都市容华电子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于2011年的电子元器件生产企业。2019年,企业财务人员在填写企业年报信息时,不慎将股东信息一栏信息填报错误。但报错一个字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像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企业在招投标、上市、银行贷款等环节审核不予通过。一旦发生,对企业发展影响相当大。而该企业的这个失误是在事发一年后才发现的,更改程序必须报送成都市市场监管局审核。所以,得知企业面临的难题后,我们第一时间便行动。”据市市场监管局信用监管科科长马刚介绍,他们一方面受理企业申报,将其信息列入异常并报送成都市市场监管局,一方面迅速进行企业信息摸排、实地查看企业档案等核查工作。法定10个工作日内办结的业务,只用了不到一周便办结了。而这正是市市场监管局坚持以商事制度改革为主线,加强涉企事项服务,持续激发市场活力的一个缩影。5年时间里,市市场监管局企业年报工作先后被上级主管部门通报表扬4次。2019年,被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评为“成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先进集体”。2020年,被成都市市场监管局评为“2020年商事制度改革工作成绩突出单位”。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牵引,市市场监管局也在不断推动质量强市建设和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建设向纵深发展。2021年,以地理标志产品都江堰猕猴桃为特色的“天马镇知识产权镇”获得四川省知识产权服务促进中心成功立项,但在申报过程中却历经波折。“当时是国外某大型企业以我市猕猴桃公共品牌图形商标与其商标雷同为由,要求国家商标局停止该商标注册。在认真学习研究相关条文后,我们借力专家学者的智力支持,依法依理阐明正当理由,驳回了外方的无理要求。”据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科科长方锐介绍,借助“天马镇知识产权镇”立项这一契机,市市场监管局也依托猕猴桃协会和猕猴桃龙头企业等主体,开展政策引导、标准规范、监管保护、区域品牌提升等一系列工作,有效促进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注册商标11395件,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48件,培育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个,设立8个知识产权维权工作站。指导企业开展专利培育,争取上级扶持资金290余万元。
“严”字为要 筑牢民生底线保安全
服务对象面广量大是市场监管工作的一大特性。这也意味着市场监管工作一头事关发展,一头连着民生。如何把民生底线切实兜牢?“强监管、保安全”是市场监管人给出的答案。以创建国家、四川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抓手,市市场监管局加强日常监督检查,聚焦食品生产、经营、三小等重点环节,开展餐饮“适旅性”提档升级和后厨整治。
孟涛在灌口街道南桥社区西街经营着一家餐饮店。地处旅游景区,餐馆的生意自然不愁。但忙着照顾生意的孟涛却在食品安全环节有了疏忽。“我们在检查中发现他家的餐具保洁、三防设施存在瑕疵,就立即提出了整改要求。”市市场监管局餐服科科长钱福友说,按照整改意见,孟涛及时给店里增设了制冷、餐具保洁、三防等设施,规范食品加工流程,通过透明围挡将厨房展现在顾客眼前。“说实话,以前游客往厨房瞟一眼,我心里都紧张,遇到投诉就更恼火。现在在市场监管局的指导下,我通过新增设施、规范操作流程规避了很多风险。”看着如今客人在热闹的大堂内安全、有序就餐,孟涛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据钱福友介绍,截至目前,全市已有937家餐饮商家完成后厨整治提升工作。“我们也希望能通过积极探索社会共建共治的模式,助力全市食品安全水平总体向好,稳步提升群众的满意率。”
近年来,市市场监管局严格履行监管职责,加大执法力度,切实保障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产品质量“四大安全”。累计完成食品药品监督抽检14986批次,开展各类专项行动100余次,圆满完成食品安全保障活动125次,查办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知识产权、商品价格等违法案件1500件,罚没金额1147.32万元,开展突发事件应急演练4次,通过166个社区科普宣传站开展系列宣传活动300余场次,进一步保障群众利益,规范市场秩序。2017年、2018年,我市连续两年被成都市评为食品安全监管A级市。2019年、2020年,我市连续两年被成都市委评为食品安全党政同责先进单位。2020年,我市成功创建四川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2021年,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迎检验收工作稳步推进。“在疫情防控期间我们也全面落实‘六稳’‘六保’要求,开展农贸市场‘禁活’、冻品肉品核酸检测、防疫用品质量监管和价格监督,压实零售药店疫情防控责任,筑牢食品安全底线。”据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羊晓介绍,疫情防控期间,共建立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压实143家冷库库长责任,指导全市408家食品经营企业在“川冷链”平台录入信息。因疫情防控工作表现突出,市市场监管局被成都市总工会授予“成都市五一劳动奖状”,该局市场科被成都市委、市政府授予“成都市模范集体”称号。
“新”字助力 强化责任落实敢担当
创新是根植于市场监管人血液中的传承基因。近年来,市市场监管局创新推出具有都江堰特色的“八要素”餐饮菜单,打造餐饮精细化标示化示范单位1614家。探索实施乡村旅游“四改一提升”行动,督促指导完成189家餐饮改厨改餐。创新建立都江堰市食品安全联盟,被评选为“全国第三届市场监管领域社会共治十佳优秀案例”。创新推进包容审慎柔性执法,更是为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公平的法治环境。
2021年,我市某食品店销售的“泡盐蒜”因抽检不合格被市市场监管局立案调查。在调查过程中,执法人员发现当事人是因为缺乏相关法律知识,才未履行进货查验义务。“我们考虑到当事人收入微薄且家庭负担较重,而案子没有造成其他不良社会影响。秉承包容审慎柔性执法理念,我们只对当事人实施了警告处罚。”据市市场监管局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专职副队长程材介绍,经过执法人员的耐心解释,当事人意识到自己的违法行为并积极配合调查,迅速整改。“事实上这样一次执法过程正是我局创新推进包容审慎柔性执法的一次探索,在严守法律、安全底线的前提下,对这类轻微的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建议、行政提示、行政辅导或是行政回访,其实会更有执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坚持创新开展“以老带新、师徒结对”轮训带教,实行“科长讲堂”制度。组建旅游消费维权快速反应队伍,在全市设立17个消费维权服务站点,打造43个放心舒心示范点位,营造优质旅游消费环境。我市荣登《小康》杂志2020中国食品安全百佳县市榜单。
创新也融入了市市场监管局的党建工作中。强化党史学习,坚持双线发力,该局党组创新了“六维度”工作法,以“看、说、听、读、写、行”为六大切入点,推出“学‘党史’·忆初心”系列活动,开展读红色书籍、走红色之旅、讲主题党课、“青春向党担使命 接力奋进新征程”“永远跟党走·庆祝建党100周年”文艺汇演等10项特色鲜明的主题活动。同时,通过微信公众号推出“音为初心”系列音频党课,通过“党员讲党史故事”的方式,带领广大党员聆听党史,重温党魂,让线上平台成为学习教育的移动“资源库”。2021年,在都江堰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庆祝建党 100 周年党史知识竞赛和“永远跟党走·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党课大赛中,市市场监管局分别荣获二等奖、三等奖。
采访中,市市场监管局党组副书记、局长罗斌表示,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市市场监管局将以“两个率先”为目标,以“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和“高质量发展攻坚年”为主题,以十一项高质量发展“起步工程”为抓手,凝心聚力促发展,扎实履职强监管,为我市经济发展贡献市场监管力量。(本报记者 刘晓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