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2021-07/16/010026.html

等待处理…

祖父治理都江堰的对联

作者 张良羽
点击量:4823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从某种意义上说,成都平原的开发历史,就是历代蜀国人民治水的历史,而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正是这一历史长河中最著名的水利工程。

都江堰位于四川岷江上游末端龙门山脉和成都平原断陷盆地结合处,是公元前256年战国后期,秦蜀郡守李冰在古蜀国治水工程基础上组织人民创建的水利工程,历经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民国各个时代,至2021年已有2277年的历史。

世界上几乎所有古老大型的水利工程,都随时光流逝遭受泥沙冲入逐年淤满河床或管道,以致工程失效而消失。唯有中国四川的都江堰,因成功解决了分水、引水、泄洪、排沙等水利工程技术上的复杂问题而独树一帜,成为顺应自然、乘势利导、无坝引水排沙的水利工程。两千多年以来,历代治水先贤前仆后继,让都江堰独步千古,至今充满活力,输送汩汩清流滋养川西平原,成为世界水利史上的一大奇迹,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的一座丰碑。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4届大会上,都江堰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千百年来,人民造就了伟大的都江堰,同时也造就了与都江堰融为一体的名胜古迹。那绮丽幽美的自然风光和延绵不断的历代人文景观,是川西坝子一道独特靓丽的风景线。二王庙是都江堰第一园林,是纪念都江堰的开凿者李冰父子的祀庙。它位于都江堰内江东岸玉垒山麓,依山临水,楼阁凌空。庙宇掩映在青山丛中,与都江堰“分水鱼嘴”“金刚堤”隔江相望。二王庙大殿门两旁,陈列着我的祖父张沅用隶书字体挥就的一副治水对联:

“深淘滩,低作堰,懿训昭垂,为准为则;湾截角,正抽心,仪型足式,无颇无偏。”落款:“丙戌年仲秋月,四川省都江堰流域堰务管理处处长张沅敬题。”

这副对联是祖父于丙戌年(1946),受中华民国四川省政府之命,亲笔书写的。祖父以四川省都江堰流域堰务管理处处长的身份将都江堰的治水格言编入了这副对联。“深淘滩,低作堰”传为李冰治水六字诀。“深淘滩”指都江堰每年岁修淘淤时,必须淘至内江凤栖窝山脚下的河床底部所埋的“卧铁”显现为止,使内江河床保持一定的深度。这个“卧铁”的位置和深度被祖父在民国3次大修都江堰的工程中改变了3次,每次都有不少人给祖父建议:加埋一根“卧铁”在其上刻“X年张沅制”,祖父总是笑着说:“古来修堰者不计其数,何人留名。吾亦只修堰,留堰不留名。”

“低作堰”指“飞沙堰”不宜筑得过高,否则会影响其泄洪和排沙效果。“湾截角”指河床弯段采取凸岸截角,与凹岸挑流护岸相配合,使弯道改得顺直一些,减轻主流对凹岸的冲刷。“正抽心”指遇到顺直的河段,河道岔沟多时,应当疏深河槽中间部分,再利用水流冲大其过水断面,使主流改直,防止洪水冲刷堤岸。“懿训”是好经验。“仪型”是良好的制度和法规。“足式”之意是足以作为完善的模式。

70多年来,这副对联默默地见证着1933年叠溪地震以后,都江堰的重建者——张沅、张世龄父子的治水事迹。张沅父子一直被都江堰人民称为“现代李冰父子”。他们的事迹被载入《四川省志·水利志》和《都江堰志》。张沅治理都江堰的70余袋卷宗至今仍保存在四川省都江堰管理局。

我的祖父张子聪(1880-1952),字沅,号应培,生于成都,祖籍四川盆地中部、沱江中段的资中,乡下贫苦种田人的后代。光绪二十九年(1903)初,23岁的张沅通过了清政府举行的公开选拔留日学生的大会考,获得政府颁发的奖学金。张沅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土木系。他是东京“中国同盟会”会员、中华民国四川省水利知事、中华民国四川工业实验讲习所所长、民国时期三次主持都江堰大修工程和一年一度的岁修工程的设计者和负责施工者、中华民国四川省水利局首任局长兼总工程师、中华民国四川省都江堰流域堰务管理处处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高级工业学校教师。张沅连续治理都江堰近40年,是都江堰有史以来治堰时间最长的有功之臣。

我的父亲张世龄(1916-1979)1942年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土木系。他是中华民国四川省建设厅工程师、中华民国四川省都江堰流域堰务管理处工程科科长,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康省水利局总工程师、四川省农业厅农田水利局工程师、四川省水利厅水利勘测设计院工程师、四川省玉溪河流域水利枢纽的设计者施工者。1933年叠溪地震毁灭都江堰渠首工程后,1934年张世龄从高中辍学,跟随他的父亲张沅徒步勘测都江堰流域,并和堰工们一起肩挑背负,奋战在重建都江堰的工地上,让古堰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出现在玉垒山下。

1944年,美国副总统华莱士一行参观都江堰时,张世龄以都江堰工程师的身份用英语向来宾们介绍了都江堰。

1946年仲秋,中华民国四川省政府在二王庙大殿门前举行了张沅书写的都江堰治水对联揭幕仪式,张沅、张世龄父子出席了这个揭幕式。

70多年以来,这副对联被人们妥善保存至今,实在难得。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在古田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