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2021-05/25/009756.html

等待处理…

传承红色基因 讲好红色故事

都江堰融媒记者古蔺行

点击量:386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5月18日至21日,成都新闻工作者协会区(市)县分会组织22家区(市)县融媒体记者奔赴革命老区古蔺,重温峥嵘岁月,喜看革命老区焕新颜。在4天的实地探访中,记者们重走中央红军长征路,聆听红军与群众深厚鱼水情故事,感受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强劲脉动。

本报记者 刘晓 文/沙维玮

重温峥嵘岁月

古蔺是四渡赤水的重要转战地,二郎滩是中央红军二、四渡赤水的主要渡口之一,红三军团、红九军团主力都曾从这里渡过赤水河。5月19日,参加古蔺革命老区集中采访活动的成都市22个区(市)县融媒记者共同走进古蔺县二郎镇,用镜头展现“二郎滩背水战”“开仓分盐”“郎酒劳军”等史实中蕴含的红色基因。

位于原二郎滩“德华隆”盐号的二郎滩盐运文化陈列馆,建馆于2020年12月,主要展示了赤水河盐运及古二郎滩因盐而兴的历史,是泸州市首个盐运文化陈列馆。从盐铺场景到船工号子及实物展出,记者们仿佛穿越回了古二郎滩那个赤水河道川盐入黔最后一站,感受着几百年的盐运历史沉淀,也通过镜头讲述红军四渡赤水开仓分盐等一个个红色故事。

而离二郎滩盐运文化陈列馆不远的二郎滩红军历史陈列馆就坐落在原二郎滩“德谦裕”盐号旧址上。在这里,记者们通过图文及展陈的实物走近了中央红军二、四渡赤水期间在二郎滩发生的历史事件。“一渡赤水,避实就虚;二渡赤水,回师东向;三渡赤水,声东击西;四渡赤水,突出重围。红军主力于1935年3月21日至23日经太平渡、二郎滩第四次渡过赤水河,至此,告别古蔺。”手持话筒,面对镜头,温江区融媒体中心记者邓筱炫动容地讲述着这场光辉战例。这样的一次实地采访经历让她对新时期的媒体人如何讲好红色故事有了更深的体会和认识,“说实话,以前这些英雄战役都是在课本上读过,这次来到故事发生地实地采访后更有感触,真切感受到红军当时能取得胜利是非常艰辛的,这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

讲好红色故事

在古蔺县融媒体中心,记者们认真考察、学习,“取经问道”。古蔺县融媒体中心整合原古蔺县新闻中心和原古蔺县广播电视台而建,于2018年底在泸州市率先挂牌成立。该中心设立“三部一中心”(融媒工作部、事业发展部、综合服务部和大数据中心),已基本建成包括演播厅、录音室在内的3000平米融媒体办公区。

在古蔺县融媒体中心大数据中心,成都市区(市)县融媒记者们通过观看大屏幕的实时数据监测,详细了解该中心日发稿数量、影响力、覆盖用户及服务类板块、问政板块、月活动数等监测情况。

在古蔺融媒体产业孵化园,融媒记者们详细询问了入驻模式及各企业孵化情况。随后,融媒记者们还走进融媒工作部与一线记者、编辑面对面交流、学习,详细了解古蔺县融媒体中心基础建设、业务模式、专业化配置、队伍建设等情况。考察学习中,成都市区(市)县融媒记者们也纷纷表示,整合后的古蔺县融媒体中心,以“融媒建设为人民、融媒发展靠人民”为宗旨,整合各类媒体资源,倾力打造古蔺融媒集群,已成为主流舆论阵地、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基层舆情聚合平台的有效载体。而其在机构、队伍、功能、网络上形成“融媒融心”新格局的创新探索也值得大家学习借鉴。“我印象深刻的是,古蔺县融媒体中心将广播电台的场地和设备用于辖区青少年社会实践所用,以提升年轻一代用户对融媒体产品的关注度。这一创新举措我个人认为是很有借鉴意义的。今后,在我们的工作中也将对标先进同行找自身差距,希望借此次学习‘取经’来促进自身发展。”蒲江县融媒体中心记者邵榆茹说道。

感受发展动力

古蔺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重点县、四川省革命老区县和少数民族地区待遇县。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箭竹苗族乡、革命老区黄荆镇,融媒记者感受革命老区抓实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变化。在箭竹苗族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融媒体记者们详细记录了苗家博物馆里的一物一景,通过历史素材、珍贵文献文物、民间传统工艺与文化展示等方式展现苗乡独有的文化风格魅力。

据箭竹苗族乡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旅游资源丰富的箭竹乡充分利用自身优势,通过举办苗家风情节等主题活动带动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我们将以苗乡巨变为缩影,讲好少数民族乡‘话脱贫、感党恩’故事,凸显苗乡特质。融入苗家竹竿舞、芦笙舞等趣味民俗,用芦笙等苗族乐器奏响红色旋律,苗族特色舞蹈融入其中,打造旅游品牌。”

在黄荆镇香楠村红色香楠纪念馆,黄荆镇综合文化站站长徐挺正深情并茂地给记者们讲述这片红色土地上的故事,“1935年春节前,中央红军翻越四渡赤水第一高峰——虎头山进入香楠坝,在火烧寨与国民党军队发生激战,取得中央红军四渡赤水的第一场胜仗。”近年来,香楠村不断完善基础,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农耕文化资源、自然景观资源,并依托“龙头企业+村集体公司+农户”这一模式壮大乡村旅游产业。如今,香楠村不仅发展以赶黄草为核心的中药材产业,还建成了农耕文化体验中心、村史博物馆等“三馆两院”,不断壮大红色主题的乡村旅游产业。“今天走访香楠村,收获满满,亲身感受到了革命老区的变化。我也希望能借助我们的镜头能让更多人了解发生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的故事,了解革命老区正在发生的可喜变化。”武侯区融媒体中心记者朱真灼说道。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为爱表白 我市举行“5·20”青年人才联谊活动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