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枪会”是以向峨一带一部分狩猎农民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它是党组织领导的一只农民原始武装,后来编入岷江纵队四支队,是“岷江纵队”灌县地区的骨干力量。
向峨地处山区,山高林密,不少农民有狩猎的习惯,家里都制备有一支或两支猎枪。他们自发地成立了带着迷信色彩的松散组织“梅山会”。借此有利条件和基础,党组织决定在“梅山会”的基础上,把这些有猎枪的农民组织起来开展革命活动,建立一支由党组织领导的农民武装力量。秦世禄开始着手这方面的工作。
1947年,成都“六二事件”后,《华西晚报》社进步青年秦世禄等先后撤离成都,以恢复向峨煤厂名义来到向峨,以经营小商店或办农村义务小学为掩护,开展进步活动。尤其是他在农村义务小学的开办中很快打开了工作局面。他以公开合法的教师身份,一面从事学校教学工作,一面以教师家访的名义深入农村,访问家长,了解农民疾苦,在和农民拉家常中揭露社会的黑暗,给农民讲革命道理,启发农民的阶级觉悟,激发农民的革命精神。他经常帮助农民买药,为农民治疮治病,帮助农民解决困难,和农民交朋友,因此深得农民尊敬和信任。他在向峨山区中的农民活动,为当地农运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在他的联络和动员下,杨荣泰、杨伯良、袁大成、张兴武、千焕廷、霍玉廷、黄丕富等有猎枪的农民纷纷组织起来,1948年2月,“猎枪会”正式成立,由杨荣泰具体负责,党组织有了一支由自己领导的农民武装力量。
猎枪会成立后,在向峨当地伸张正义,打击地方恶势力,深受群众欢迎和拥护。1948年6月,向峨地方反动势力贾维舟和曾诚志、任代俊之间发生矛盾,双方都想给对方有力的打击。党组织掌握这个情况后,决定利用他们之间的争斗,趁此机会打击贾维舟的势力,除掉其在当地无恶不作、欺压百姓的大管家唐少安。一日,唐少安外出赶场,在返家途中,被猎枪会负责人杨荣泰、曾大高和猎枪会会员等4人伏击,因火药受潮,导致唐少安负伤逃跑,行动失败。这次行动虽未达到预期目的,但也给向峨地方反动势力以很大震慑,极大地鼓舞了群众,让农民群众看到了自己武装的强大力量。
猎枪会主持正义,打击邪恶,为老百姓撑腰,在群众中的影响不断扩大,不少人要求参加猎枪会。
1948年秋,猎枪会在石庙子召开会议,根据群众的要求,决定扩大组织,接受新会员。会议沿袭传统的发展会员形式,接收了向峨和崇宁的桂花及丰乐等地一批农民参加。此外,新会员中还有铁匠、医生以及国民党的保长和保队附等基层政权人员。这支名为狩猎,实为党领导的农民武装以它合法的“狩猎”身份在群众中逐步发展壮大。
桂花党小组的同志反映,桂花欧家山的欧保长,恣意欺压百姓,老百姓深受其苦,恨不能除掉他。党组织研究后,决定顺应民心,为民除害。1948年9月的一天晚上,夜幕沉沉,在夜色的掩护下,猎枪会负责人杨荣泰率领四五个猎枪会会员趁欧保长请巫婆跳神为家人治病的机会,夜袭欧保长,欧保长见势不妙翻窗户逃跑。这次袭击,欧保长虽未毙命,但受惊不小,被震慑之后,躲避外地几天不敢回家。此后,再也不敢恣意欺压百姓了,老百姓拍手称快,同时,也懂得了“用革命的暴力对付反革命的暴力”的朴素道理。
通过斗争的锻炼,至1948年下半年,党组织在猎枪会会员中发展了20多名党员,壮大了党组织。猎枪会也在“狩猎”名义的掩护下,在斗争中得到锻炼和发展,成为了一支有一定影响的党领导的农民群众武装,为党的武装斗争和游击队的建立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在迎接灌县解放时,成为了灌县地区地方革命武装的基本力量。
(市档案馆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