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之事,枝叶关情,最是“小事”显担当。聚焦智慧韧性安全城市建设,市委社治委将“区块链”技术创新运用在智慧治理赋能社区领域。这段时间,灌口街道南桥社区“智慧社区+区块链”场景应用正式上线。该场景应用不仅成功解决了南桥社区高龄补贴认证问题,纾解社区老龄服务痛点、难点,也有效助力了社区减负提能。
本报记者 刘晓 文/图
问需出发“上链” 服务社区老龄群体
今年84岁的刘家雍户籍所在地为灌口街道南桥社区,但最近几年,老人一直居住在重庆子女家中。针对像他这样长居外地的居民,在进行高龄补贴认证时,社区工作人员采取了一月一核验的严格“打卡”模式。“因为他人在外地,所以我们采取的核验方式是每个月会通过视频电话或者是由他本人用水印相机拍照给我们提供核验依据。”据社区负责高龄补贴认证的工作人员代胡鸿介绍,在整个南桥社区登记在册的享受高龄补贴的居民共有369人。好多老年居民都曾向社区反映过验证繁复的问题。“我们去居民院落开坝坝会,谈心会,都有不少居民提过意见,大家都觉得这个审证的方式确实是挺麻烦的。”从居民需求出发,依托以区块链技术搭建的智慧社区应用平台,如今,社区为老人们“验证打卡”找到了更为便捷的办法。“在智慧社区应用平台上有他们每个人的专属二维码,他们扫码即可认证。此外,他们还可以在手机端打开天府市民云APP,进行自我人脸识别认证,实名认证成功后,居民可查看证书,社区后台也会自动接收到认证信息。整个认证过程只需1分钟。”减少了社区居民信息的多轮审核校验程序,随时随地即可完成认证程序,借助“区块链”技术带来的智慧应用场景,社区高龄老人享受到了更好的服务体验。“我们为居民搭建的这个云端智慧服务场景还设置了他人帮助认证功能,最大程度地减轻了社区对居民信息的重复统计、多轮审核和多端上报工作症结,实现了让老年群体‘放心办’‘云端办’的贴心服务。”
智慧治理“固链” 强化基层治理能力
南桥社区位于都江堰景区核心地带,社区老龄化程度突出、原住民多又外迁,游客服务需求体量也较大。因此,这个社区的发展治理工作一直面临着服务人群多元、治理难度较大等问题。“就拿每月需对社区高龄老人进行补贴核实这事来说,我们社区专门安排了一个委员负责这项工作,但这个工作比较繁琐、高频,工作手段还比较原始,还需要跨部门协作认证,所以服务群众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南桥社区党委书记向科无奈地说道。针对社区高龄补贴认证需社区每月人工核实,高频又繁琐的工作现状,通过区块链中的“存证技术”“数字身份”“监管数字化”等技术路径,社区成功建立起了部门间信用闭环,打通以往数据互通不及时、交流反馈不彻底的工作障碍,实现了部门协同工作场景。“借助这个应用场景,我们社区工作人员不需要重复核验,工作效率大大提升了,服务的质量也得到了有效保证。通过智慧元素的融入,提升了我们基层干部的社会治理能力。”
据南桥社区智慧社区应用平台建设技术负责人杨克隽介绍,验证成功后生成的凭证真实且不可篡改,社区可直接下载验证凭证,选择对应部门需要的格式导出后上报。“这不仅实现了同一凭证在多部门间的通行使用,构建起部门间信息、数据协同处理的工作平台,也有效提升了数据共享的精准度和可信度。”
放开合作“强链” 营造融合发展生态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南桥社区已经成功完成区块链第一期老龄服务场景的试点。而这正是市委社治委在智慧治理赋能社区的一次重大创新,也是我市区块链“创新场景实验室”一次重要实践。借力我市区块链“创新场景实验室”产业集群资源,市委社治委组建区块链行业专家小组,开展为期2个月的社区调研。结合社情民意征集分析结果,会商选取社区高龄补贴认证这一典型的政府、居民、企业(医院)多方协作服务场景“上链”。通过社区专项激励资金“投入+撬动”的可持续模式,以项目化运作方式,招引国内区块链行业头部企业、社区组织深度参与,选取南桥社区作为首批“社区治理+区块链”服务场景试点社区,因地制宜开发服务内容和操作模块。“在完成试点社区居民使用反馈评估后,我们会进一步将区块链场景开放推广至全市166个社区使用。同步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打通与政法、公安立体智慧安防系统,也就是小区智慧门禁、车辆道闸等安防设备集成平台的数据融合,探索在小区(院落)内部实现老人无感认证。”据市委社治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借助社区老龄服务“上链”这一智慧治理切入口,我市还将在充分保障居民个人信息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更多社区治理场景、服务场景的深度运用,如社区常态化疫情防控、流动人口管理、小区党员服务等,集成打造社区智慧治理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