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步入位于雅泉路的都江堰市锦堰中学,依山而建的校园清幽凉爽。说起锦堰中学,很多人可能比较陌生,但要是说水电十局子弟校,许多老都江堰人可是耳熟能详,它其实就是锦堰中学的前身。这所学校创办于1963年,于2005年移交地方政府管理,到2010年更名为锦堰学校。
至此,锦堰人开始传承水电人点亮万家灯火的情怀和逢山开路、求实创新的精神,以开放的办学视野,不断演绎“锦堰故事”。走进锦堰,一个个青春勃发的场景展现眼前:全育课堂生动有趣、校园定向魅力无穷、教师队伍团结奋发……
激发学生兴趣 创新教学模式
“导学如堰,人文添锦”。进入锦堰中学校史厅,鲜红的八个大字映入眼帘,让人不难想到学校想要培育更多优秀人才的鸿鹄之志。而一旁的学子风采展示,也印证了多年来学校守初心、担使命的实践成果。
“同学们先自己动手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三角形,旋转的过程中,观察它的形状和大小是否发生变化,位置是怎样改变的?”从校史厅穿长廊行至锦德楼,在路过七年级5班时,恰遇数学老师张先根在为学生生动讲解全等三角形。只见学生们自己动手练习,一个个兴致勃勃,十分积极。待到学生先自己学习摸索片刻后,老师这才亲自在黑板上演示,让学生先学后思,在疑问中找答案。“先学后教是我们‘121’全育课堂教学模式的独有特色,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谈及自己的教学风格,张先根如是说。而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共同合作探究问题也是全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张先根认为小组合作与个人探究相结合,更能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在他的教学中除了方式方法,他还特别强调学以致用,他说:“数学是来源于生活,能让学生学以致用是我的教学目的。基于这一点,教学过程中,首先就要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联系生活、发现数学。同时,通过强化基本概念、计算能力等,让孩子不拘泥于仅做题,而是学会在生活中应用数学解决问题,在实践中通过动手操作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无处不在。”
短暂的45分钟很快结束,学生们听得意犹未尽,学生陈睿乐说:“张老师的课太有趣了!他经常通过实践的方式让我们更具体地理解本堂课的知识点,课堂上还让我们积极参与其中,这样我们更能全身心投入,激发学习兴趣。”
据锦堰中学副校长林宏介绍,“121”全育课堂教学模式是他们于2020年不断摸索创新而成的新教育模式,即课堂45分钟按照1:2:1的比例,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5%,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占50%,剩余的25%用于当堂达标检测。其模式主要包含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当堂达标、全育评价五个要素。“我们希望通过五个要素逐步激发学生动能与活力,培育课堂创生力和精神生长力,赢得课堂高质量高效能。”林宏坦言道。他始终认为,只有以培育初中生核心素养为价值取向,以培育全面发展的初中生为目标,以“全育教育·锦堰花开”新型育人为理念,才能抓住课程、课题、课堂三个改革关键点,构建由基础课程、探究课程、实践课程组成的全育课程体系,充分挖掘学科育智、学科育能、学科育情、学科育德、学科育美的全育内涵,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与教师课程执行力的融合发展。用林宏的话说就是:“最终让锦堰学生在这里全面发展,成为新时代创新人才。”
挖掘全育要素 培养学生素养
“我们今天要利用手中的指北针和地图,依次到达地图上所示的各个地点,以最短时间到达所有地点者为胜。”体育课上,老师鲜春笋正在为学生解读定向运动规则。一声令下后,学生们迅速进入比赛状态,他们以校园为赛场,或徒步、或奔跑到达各指定地点,完赛后回到起点通过读卡器进行打卡,成绩单便会自动生成。整个过程充满未知与挑战,让学生在趣味中运动,在运动中启智,是一项集智力、毅力、体力、团队为一体的综合体育运动。刚结束课程,七年级学生周嘉颖便高兴地说:“我很喜欢定向运动,通过运动可以激发我强大的意志力,锻炼我的体能,从而让我对运动产生浓厚兴趣。”
据鲜春笋介绍,锦堰中学的校园定向运动开始于2007年,是“美丽的花朵”素质教育校本课程重点项目,每周定时开展训练,是一项科技体育运动。“这与传统体育运动不同,它不需要身体直接对抗,而是以科技为活动基础,以具备科学知识为参与前提,运用特定的知识、技能和科技含量较高的仪器,来体现参与成果与运动技术水平,达到增强人们智力和体质,培养综合素质的体育项目。”鲜春笋说道。
在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课程的前提下,锦堰中学一直致力于国家课程校本化,深入挖掘基础课程的全育要素。通过科技体育、体育技能、艺术技能、思维创新四个板块开发出19项课程,达到对基础课程的有效补充和拓展,更深层次挖掘学生潜力、全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定向运动、电子制作、车辆模型等就是其素质教育特色课程,通过多年努力已是成绩斐然:2010年至今,学校定向代表队参加了历年的成都市定向越野锦标赛、成都市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定向越野赛,连续11年蝉联初中组综合团体一等奖,获得单项团体一等奖70余个;2011年,该校学生曾晨越获得全国车辆模型锦标赛四驱车赛初中组亚军;2013年,学生杨岷江获得全国纸飞机通讯赛悬浮飞机赛初中组冠军……优异的成绩让锦堰中学于2013年4月被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科技部授予“全国科技体育传统校”称号。因活动开展出色,2018年还被永久授牌。
加强队伍建设 促进教育发展
花开是需要等待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锦堰的花开也在历经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从2012年的素质教育校本课程,到2016年的“全人教育·锦堰花开”,再到2020年的“全育教育·锦堰花开”,锦堰人紧扣“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不断摸索创新,从传统的以分数为中心,转向以人的素质发展和潜能发展为中心。
由学校整个发展过程可见,“全育教育”理念的提出并非横空出世,而是价值育人、目标育人、课程育人、实践育人、适性育人以及统整育人的综合体现。在三次荣获都江堰市名校长的都江堰市锦堰中学校长王安建心里,“全育教育”理念深度体现了锦堰中学持续践行的“和谐发展·人文见长”办学理念,即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让教师享受职业幸福。在“全育教育”理念下,锦堰中学将学校变成教师的梦工厂,更加有利于教师队伍提质,有利于学校培养出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师资基础。
王安建深知,教师队伍的质量是制约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性因素。为了切实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他们通过校内名师带动,“聚焦课堂·示范引领”,探究“素养教学”,让青年教师在学校发展的整体目标下定出个人的发展目标,由名师进行指导,有方向、有计划地培养新一代“名师”,让教师发展专业化。并带动教师把教研、科研与日常工作相结合,积极参与教学研讨、争上示范课、研究课等公开课,主动参加赛课活动,论文撰写、课题研究,形成良好教研、科研氛围,以科研促教学,以科研加快教师发展,达到教育科研常态化。
教师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作为锦堰中学老教师的李朝龙对此深有感触,他说:“学校十分重视对我们教师的培训,我们两周会开展一次专题教研,每学期都有专题培训课,经常会到其他学校听课观摩等,对提高我们教学质量很有作用。”
强将手下无弱兵,正因有一支优秀队伍,锦堰学子无论是考场还是赛场,都能取得众多名列前茅的夺目成绩,并且发展潜力大、后劲足,既有当下精彩,更有美好未来。由此也博得了许多家长青睐,家长张莉萍说:“学校老师非常敬业、负责,经常和我们家长沟通,把家长、老师、学校和学生拧成一股绳,且十分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让我觉得把孩子送到这里很放心、安心,真不愧是家门口的好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