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好群众最急、最盼的事,让他们在公平正义中感受到‘检察温度’。”对都江堰市人民检察院第五检察部而言,这就是她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工作信条。第五检察部是一个由陈红艳、谢晓珂和张迪3朵“铿锵玫瑰”组成的小分队,她们干练利落,坚守原则,秉公执法,苦干实干,甘愿奉献,以实际行动捍卫着法律权威和公平正义,以求真务实的作为践行着对检察事业的赤胆忠诚。
让群众“进得了门”“办得了事”
“请问你有什么需要控告申诉举报的吗?”4月29日一大早,陈红艳就在市人民检察院12309检察服务中心开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作为市人民检察院第五检察部主任,她用33年的时间去历练、去探索、去积累,深刻践行着“一身检察蓝,一生检察情”这句话。在她的带领下,第五检察部立足检察职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通过“搭建一站式对外服务平台”“信访容缺式受理工作机制”“引入律师参与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开通四级六点位远程视频接访系统”“司法救助+社会化救助”等创新工作的开展,促进了控申检察全面发展,取得较好成绩。2004年连续四届被最高人民检察院授予“文明接待室”、2017年被最高人民检察院授予“文明接待示范窗口”,办理的“唐某某刑事申诉”入选高检院“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十大典型案例,办理的“朱某某司法救助”入选高检国家司法救助五大典型案例,办理的“钟某某司法救助”获评成都市检察系统年度典型案例,司法救助工作经验在全国检察机关国家司法救助工作助力脱贫攻坚战调研会进行交流,钟某某国家司法救助案例在全省检察机关国家司法救助融入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上作为典型案例进行交流推广,2019年荣获“四川省政法系统先进集体”。
在12309检察服务中心,第五检察部工作人员的身影无处不在。据陈红艳介绍,自从实现了一个窗口对外,人民群众便实现了“只进一个门”就能办成事,她说:“在解决好‘进得了门’的同时,要确保‘办得了事’。我们着力把解决群众实际问题贯穿于服务工作始终,切实加大群众诉求的受理、办理、交办督办力度,做到7日内程序性回复,3个月结果答复,严把质量关,用实际行动为群众办实事,赢得群众信任。”
每天,第五检察部都会及时处理来信来访,统一受理控告、举报、申诉,进行法律宣传和咨询活动,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司法公正,维护社会稳定。对第五检察部全体成员而言,她们所在的控告申诉举报窗口其实就是和人民群众“面对面”交流,让人民群众“找得到地”“见得到人”,提供更加精准、亲和、周到的检察服务。
让群众充分感受“检察温度”
“除了受理人民群众控告、申诉和举报,我们还受理案件程序性信息查询,办理国家赔偿、国家司法救助等事项。”在第五检察部工作人员看来,有些案件虽然结了,但这件事情还没了,而这些“案结事未了”的案件很多是需要司法救助的,在她们心里,只有做到“案结事了”才能真正体现“检察温度”。她们都知道,法律是冰冷的,但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她们需要为社会注入更多温暖。
“通过调查取证,朱某某符合司法救助条件。”“我建议对她进行司法救助。”3年前,与同事讨论“朱某某司法救助”案时的对话,陈红艳记忆犹新。记忆中,当年的朱某某刚满8岁,其父亲在杀害其母亲后,还将其砍伤,致使朱某某受到犯罪侵害危及生命,急需救治,但因家庭突发变故,年迈的爷爷、奶奶无力承担朱某某的救治费用。“我院侦监部门将该司法救助案件线索移送控申部门,经调查核实后,承办人认为朱某某属于司法救助对象,于是依职权启动司法救助案件办理。”陈红艳回忆道。这对当时朱某某的家庭而言无疑就是雪中送炭,到现在朱某某的奶奶都还满怀感激,她说:“我儿子因抑郁症伤害了儿媳和孙女,出事前,家里靠儿子儿媳打工养家,出事后儿媳被杀、儿子入狱,我和老伴儿年龄大,又没有养老保险,完全没钱给孙女治疗。多亏检察院及时救助了我们,不仅资助医疗费,还到家里来进行帮扶,帮助我们渡过了难关,真得非常感激他们。”
在第五检察部,类似的司法救助案还有许多。在陈红艳记忆中,前期办理的陈某某国家司法救助案也很典型,针对陈某某在母亲被杀、父亲关押在看守所、外婆又在重庆居住的情况,为强化川渝检察“一盘棋”思想,他们及时联合重庆市南川区检察院协调江北区检察院,将陈某某的户口由都江堰迁到重庆,依托“1+N”多元化司法救助综合体系,向新阶联、社会企业家募集社会救助资金近5000元用于陈某某的学习、生活,就是希望通过人民检察的温度、温情和温暖,帮助其走出生活困境,迈上健康快乐成长的人生道路。
“司法救助一头牵着老百姓疾苦,一头系着司法关爱的民心工程。对于被害人给予及时的司法救助,帮助他们摆脱生活困境,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维护司法的权威和公信,也是对检察机关助力脱贫攻坚战的必然要求。”陈红艳感慨道。她表示,今后第五检察部将继续大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创新信访接待、容缺受理工作方式等,做到群众来信件件有回复。同时,积极推动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见成效,进一步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理念,不断拓展服务保障民生的路径和方法,提高执法水平,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检察温度”,感受到公平正义。
(本报记者 黄代凤 韩晓曼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