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2021-02/19/009219.html

等待处理…

牛年话牛

点击量:618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牛在十二生肖和六畜中都排名第二,可见人们对它的看重和喜爱。2021年是农历辛丑年,按传统的十二生肖计算,今年是农历牛年。

牛全身是宝,对人类贡献卓著:人们吃牛肉,喝牛奶,穿牛皮衣、皮鞋,住牛皮帐篷,睡牛毛毡子,烧牛粪……不仅如此,牛骨可制钙,牛角还可制作各式各样精美的工艺品。

牛能耕田犁地,又能拉车驮运货物。它忍辱负重,“经岁勤劳,食不过刍秣,与鞭策相始终”。生活在西藏和四川阿坝州的牦牛就有“高原之舟”的美誉。

牛在历史和现实生活中都留下不少佳话和趣闻。《史记·田单列传》记载:战国时期燕将乐毅率兵攻打齐国,很快便席卷了齐国大地,只剩莒和即墨两座城池没有攻破。后来齐国用反间计,在燕军疲于战事、放松警惕之际,驻守在即墨的田单,聚集千余头凶悍强壮的牛,牛背上披着画有五色金龙的彩衣,牛角上捆绑利刀,牛尾束着浇油的芦苇,点燃芦苇后,打开城门,群牛受惊冲出城来,5000壮士呐喊紧随其后,城楼上的军士击鼓助威,火牛冲入敌营,横冲直撞,锐不可挡,所触皆死,燕军一败涂地。田单用火牛阵大败燕军,创造了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可谓“成事在人,谋事在牛”,千古流传,成就不朽佳话。

古人勤奋学习,“挂角读书”便是一例典范。《唐书》记载:隋时,青年时期的李密骑牛去缑山寻访包恺,将《汉书》挂于牛角,一手执鞭,一手翻书阅读。途中巧遇越国公杨素。杨催马上前问曰:“何处书生,如此好学。”李密认识杨素,遂下牛拜见,自报姓名。杨素与之交谈,惊叹其博古通今,后委以重用。从此,“挂角读书”便流传开来。

写牛的佳作精品甚多,不少诗词文字精美瑰丽、美不胜收,李纲的《病牛》值得一读:“耕犁千亩实千箱,历尽疲惫谁复伤,但能众生皆饱暖,不辞羸病卧残阳。”孔仲平的《禾熟》中写牛同样寓意深刻:“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彰显了先生爱憎分明的坚定立场和高尚的人格魅力。诗人臧克家的“老牛亦解韶贵,不待扬鞭自奋蹄”脍炙人口,寓意深刻。书法家赵柏月的“默默无闻事农家,耕耘日下滚泥沙,汗水流入神州土,浇灌江山锦绣花”,写出了牛忍辱负重的驯良品格和牛惟妙惟肖的情态。

在西藏和四川阿坝地区的藏族人民,在欢庆丰收和喜庆的节日里,把赛牦牛作为传统的比赛项目。

比赛前,十多头生性强悍倔强而又憨态可掬的“庞然大物”聚集在平地草甸河滩上。它们披红挂绿,头戴挂有编号的红花,项挂铜铃,驮鞍图案五彩缤纷,尾巴梳成扎有彩线的辫子。牦牛在骑手们的牵引下绕场一周后,比赛开始了。骑手们精神抖擞,耀武扬威骑上牛背,只听一声号令,扬起鞭子猛抽牦牛屁股,顿时,牛群像开了闸门的洪水,猛冲出去,人群沸腾了,各种乐器声、呐喊助威声、欢笑声如春雷滚动。

牛,收获耕耘,默默无闻,真是令人可亲可敬。(彭安宁)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年是一缕墨香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