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今年前7个月,四川成都市新增市场主体35.5万户、增长21.7%;进出口总额3898.3亿元、增长24.9%。大幅逆势增长是如何做到的?来看央视记者对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的专访。
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时强调,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这两天,成都正在召开第7次产业功能区大会,专题研究产业生态圈,部署高品质科创空间规划建设。
范锐平: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供应链带来极大的冲击,政府和企业都共同认识到保持产业生态圈的稳定性和企业配套链的安全性是当务之急,而规划建设产业功能区是破解这一难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之策。
成都把112个产业园区进行整合,聚焦主导产业制定产业链全景图、产业生态发展路径图、重点企业和配套企业名录表, 构建66个产业功能区、14个产业生态圈,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为了让企业尽快复工复产、稳产满产,春节期间,成都就按照党中央和四川省委的统一部署,在精准有效防控的基础上,开始分行业研究部署复工复产。
范锐平:在企业复工复产面临最困难的时候,我们组织开展了“送政策、帮企业,送服务、解难题”活动,8个产业发展专班、1万多名产业发展服务专员蹲点服务企业,面对面地听取企业意见,帮助企业解决现实难题,增强企业家恢复生产的信心。
扩大开放、深化改革是新时代成都发展的最大变量和最强动能。面对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冲击,成都打出组合拳,成效明显:今年前六个月,成都开行国际班列1810列、增长40.9%;成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增长45.4%。
范锐平:我们充分发挥泛欧泛亚国际门户枢纽的优势,一手加密国际班列,一手推动国际(地区)航线“客改货”,蓉欧班列覆盖55个国外城市、17个国内城市,有力地保障了供应链稳定,促进了国内外市场的循环。
目前,成都市主动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在拓展国际循环的同时,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国内大循环,助推新经济,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和动力源。
(据央视《新闻联播》9月5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