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2018年,都江堰市吹响了创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的号角,从此,全市上下同心协力,迈开了创城的铿锵步伐。
三年里,市委、市政府坚持以打造文明宜居生活环境、满足群众美好生活向往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创建文明城市确定为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综合性的战略目标,争取要让老百姓获得看得见、摸得着、有温度、暖人心的实惠。
三年里,背街后巷整治了,小区楼道灯亮了,城市道路干净了,绿树草地茂密了……老百姓所盼、所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一一得以实现,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倍增。
全城动员 吹响文明创建“冲锋号”
自创建工作开展以来,都江堰市成立了党政主要领导牵头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1名市级领导、2个市级部门和N名党员干部对口联系1个镇街、2个城市社区和N个街区院落”的“1+2+N”对口包片工作机制,构建了“横到边、纵到底”的三级联动创建工作体系,形成党政高位推动、上下协同作战态势。
同时,坚持社会全面参与的方式,各社区小区常态化开展环境治理、邻里互助等创建活动。全市各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和志愿团体组成的文明交通志愿劝导员队伍,在城区重要路段、交通路口开展文明劝导引导活动。
此外,在窗口单位、行业领域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经典诵读等核心价值观实践活动,推动机关单位深度参与创建工作,推动创建宣传进小区、进院落,夯实基层基础作用。在中小学校常态化开展文明校园创建、“美德少年”评选等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做到中小学生发动全覆盖,并通过“小手牵大手”带动家庭参与创建。坚持督导全力落实。开展测评指标体系培训活动进机关、进行业、进社区活动,全面细致解读指标体系,努力提高创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全情投入 奏响文明创建“交响乐”
文明城市创建,既要改变城市面貌,更要丰富城市的精神内核。都江堰市聚焦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做到与社会治理相结合、与文明实践相结合、与行为养成相结合,不断夯实文明城市环境条件。
今年5月以来,全市开展市容秩序整顿、城市绿化等活动680余次,持续强化小区院落、背街小巷常态化管理,为全市实现新冠肺炎疫情零病例奠定了坚实基础。精准锁定居民、游客社区服务需求,打造“家门口”小区党群服务站57个,推出社区“众筹食堂”29家,创新实施节假日面向游客开放机关停车场和食堂等便利措施。新建117个平安智慧小区,实现“群众工作之家”城乡社区全覆盖,成立140个社区环境与物业管理委员会。深入实施“厕所革命”,完成农村户用厕所改造30568户,完成2个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建立“绿色银行”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激励机制,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推动文明城市创建不断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
围绕全国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区(市)县建设,组建市、镇街、社区三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983支,开展文明实践主题活动2000余场次,培育出“ZHI在社区·文明实践”“我和不文明行为杠上了”“我们在一公里”“林盘诊所”等10余个在群众身边的志愿服务品牌,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各类主题活动中润物无声、潜移默化。
不断涌现的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讲述着崇德向善的动人故事,带动人们见贤思齐提升文明素养。全市共涌现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个、“中国好人”15个、四川省道德模范2个、“四川好人”26个,文明村镇占比超60%。制定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推荐评选、礼遇褒奖等政策措施,2020年为112名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给予免费体检礼遇。拍摄“文明健康·有你有我”快板情景剧,推出具有地方元素的方言诗短视频,设计制作“都江堰十景”系列公勺公筷,开展违反道路交通秩序、不文明遛犬、不文明吸烟“三大不文明行为整治行动”,广泛倡导社交文明礼仪,提升市民文明素质。
全民共享 唱响文明创建“幸福歌”
在全市大街小巷,创建文明城市的公益广告抬头可见、驻足即观;交通路口文明出行宣传广播持续不断,车辆礼让行人蔚然成风;一条条道路宽阔平坦,市民惬意出行……文明创建的成果对于广大市民来说,不仅仅是环境的改善,更在于生活品质的提高。
石羊镇柳凤路竣工通车、熊猫谷到青城山景区公交通车、蒲阳至磁峰开通客运班线……目前,全市已开通10条乡村公交,全市建制村实现公交客运全覆盖,获评四川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8月25日,都江堰市举行新建商品房“交房交证”改革试点启动仪式,全面推进新建商品房“交证交房”改革试点工作,这也是以“最多跑一次”为目标的“放管服”改革工作之一。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24小时全天候出入境自助服务,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缩减至80个工作日内,行政许可集中度达87%,实现114项许可事项全流程网上申报。企业开办实现“3小时注册、一分钟打证、8小时开业”,赢得群众广泛认可。
在教育教学方面,启动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建设,全面推行义务教育学校课后延时服务,切实增强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在改善宜居环境方面,建立健全大气、水质两大数字化监测平台,实施污水厂提标扩容、管网修复、生态治理三大治污工程,空气质量优良率增长3%,出口断面水质监测全面达标,荣膺“2020中国净水百佳县市”榜首。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0.23%,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成为了最大的民生福祉。
处处满目葱翠、小街小巷干净整洁、老旧小区焕发新颜,一个个小区蕴涵着和谐与温馨,一张张笑脸抒写着幸福与快乐……城市环境得到改善,民生短板逐渐补齐,全民文明素养提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路上,幸福在整个城市流淌。
(本报记者 王蓓蒂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