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由四川省委宣传部牵头的“一年看变化”首批天府旅游名县集中采访报道活动走进了“三遗之城”都江堰市。市委书记李云接受了媒体专访,围绕协调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深化开放合作、提升城乡环境和旅游功能、凸显旅游业战略支柱产业地位和进一步“做实、叫响、擦亮”天府旅游名县金字招牌等5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张亚丹在专场新闻发布会上向媒体记者介绍了都江堰市获评首批天府旅游名县以来发生的显著变化和取得的突出成就。
一年多来,我市深入贯彻四川省委文化强省旅游强省战略,切实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实、叫响、擦亮天府旅游名县金字招牌”的要求,从“国际化标准、全域式推进、特色化彰显”三方面持续深化“天府旅游名县”建设,大幅提升旅游产业能级、城市功能品质、旅游品牌形象,奋力推动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四川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贡献都江堰力量。一系列有力举措正让旅游产业日益成为推动都江堰市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强劲动力。
1.文旅经济再创新高
坐拥优势资源、手握“天府旅游名县”的金字招牌,一年多来,我市坚持以建设国际化生态旅游城市为目标,聚焦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从空间布局优化、顶级IP打造、多元场景培育、国际营销拓展、品质服务提升等方面入手,按照李冰文创旅游主消费、精华灌区康养主延伸、青城山旅游装备主配套的差异化功能布局,完成三大旅游功能区更名、总规和“两图一表”修编,全域旅游产业生态圈加快形成。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通过不断努力,我市在2019年成功创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天府青城康养旅游度假区也成为四川省第二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呈现出旅游经济快速增长、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三遗”品牌价值不断彰显的良好局面。
数据显示,2019年,我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4.5亿元、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53.2亿元、增长12.1%;旅游综合收入达到308.14亿元、增长19.28%;接待境外游客80.65万人次,同比增长13.91%。
更加可喜的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市旅游产业在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率先释放出强劲动能,成为带动地方经济恢复振兴、重回高质量发展之路的重要力量。
截至目前,全市在建文旅项目、A级景区、规上限上企业、公益文体场馆复工率达100%。我市在疫情稳定后迅速策划组织实施了天府绿道健康行、双遗马拉松健康跑等“体育+旅游”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和市民参与其中;春暖都江文旅网络消费季、川人游川省内主要客源地落地推介等活动大大加速了文旅经济复苏……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全市接待游客102.91万人次,达去年同期89.18%;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4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0.47%。
四川大学旅游学院教授杨振之评价说:“虽然同比增幅不大,但在疫情影响之下,这绝对是一份超过预期的‘成绩单’。这不仅表明都江堰市的文旅经济正在快速恢复,而且也展现出都江堰市旅游产业的强大生命力。可以说,都江堰市无愧于‘天府旅游名县’的称号!”
2.产品体系日臻完善
走进成都融创文化旅游城雪世界,全球最大的室内滑雪场立即让人精神为之一振。1200米的雪道、21度的最大坡度、60米的最大落差,能够满足初学者到发烧友的全面需求,驭雪飞驰点燃速度与激情。“实在是太刺激了,孩子玩得都不想走。”成都游客王云曦带上家人在这里体验后说,“有了融创文旅城,今后在家门口就能随时享受到滑雪的乐趣了!”
成都融创文化旅游城总投资达到550亿元,目前雪世界和水世界已经进入试运营,受到了广大游客的热烈追捧。成都融创文化旅游城既是我市获评“天府旅游名县”之后在旅游产品创新方面的代表作,也是我市不断涌现的旅游新业态、新产品之一。
在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的统领下,我市通过深入挖掘“山、水、道、熊猫”世界级文化旅游资源,着力打造以水文化为脉络的“都江堰”精华灌区景观、天府源湿地公园、天府绿道锦江绿轴体系和田园综合体等;依托优良的空气、水源、森林等自然生态环境,突出打造康体养生、休闲度假旅游产品;面向游客差异化需求,着力打造时尚游乐、山地运动等旅游产品。
到现在,无论是青城山、都江堰、灌县古城,还是夜啤酒长廊、虹口漂流,又或是近年来新近开放运营的安缇缦度假区、融创文化旅游城,以及遍布全市的特色旅游小镇、川西林盘、网红街区,日益丰富多元的旅游产品深深吸引住各地游客。
按照“农商文体旅医养”融合发展思路,我市自去年以来成功引进安缦、悦榕庄等知名酒店品牌15家,培育“见素山居”等精品民宿38家,创建成都市A级林盘景区8个,提升打造6条主题文化街,以滨江水幕光影秀、青城·蜀秀精品演艺、融创酒吧一条街为代表的夜间消费新产品不断涌现。与此同时,青城山—都江堰景区获评“国内最佳旅游景区”,七里社区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飞虹社区、泰安社区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公示名录,虹口漂流入选全省唯一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日益完善的旅游产品体系已成为我市文旅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
3.公共服务显著提升
来到青城山—都江堰景区的第三卫生间里,除了普通卫生间应该具备的设施与功能外,只见安全抓手、呼叫按钮、轮椅回转通道、儿童坐便位、婴儿护理台、儿童安全座椅等一应俱全,大大方便了特殊人群,引得无数游客为此点赞。青城山—都江堰景区第三卫生间的改造提升只是我市近年来大力提升旅游公共服务的缩影。一年多来,一系列软件和硬件方面的旅游公共服务提升,让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天府旅游名县的魅力及内涵得到更加充分的展现。
在城市品质和旅游服务功能上,我市完成M-TR旅游客运专线基础施工,实施都江堰、青城山快铁站TOD开发和都江堰—四姑娘山观光轨道建设;启动5G旅游示范城市建设,建成开通5G基站240个;新建小游园微绿地5处,新增城市绿地70.8万平方米,新改建绿道96公里,新改建旅游公厕25个;上线倾城旅游运营平台,推出金牌解说一键游都江堰等智慧旅游产品。目前,我市旅游信息数据已全面接入“智游天府”文旅公共服务平台,这既有利于旅游管理和旅游营销,又便于游客有效掌握旅游信息、提升旅游舒适度。“这些年市里搞全域旅游,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市民杨灿说,“不仅环境越来越好了,可供我们休憩游玩的地方也多了,而且都是免费开放。”
在营造健康有序、文明温馨的旅游消费环境方面,我市通过优化提升“1+3+N”综合监管体系效能,建立执法信息实时互通联络机制,高压震慑“黑车”“野导”欺诈消费等违法行为;理顺“96526”咨询投诉处理机制,完善“7×24小时”线上线下投诉受理服务,对各景区景点周边商场、酒店等严格督查,并将全市景区景点全部纳入应急监测平台实时监测;常态化开展旅游志愿服务,游客满意度稳步提升。
“吃得好、耍得好、住得好!”这是内江游客安先生一家在我市度过今年“五一”假期后的评价,短短几个字却道出了众多游客的心声。可以看出,通过全域范围内的公共服务提升,满意的不只是广大游客,还有当地市民。“近者悦,远者来”的美好愿景正在我市成为现实。
4.稳定投资助力发展
在旅游产业的发展进程中,我市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尤其是成功创建“天府旅游名县”以来,文旅产业吸引力持续增强。稳定投资不仅成为我市文旅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
去年以来,我市新签约灵岩山国际禅文化旅游区等10亿元以上重大涉旅项目13个,开工建设环球融创·青城溪村等10亿元以上重大涉旅项目5个,在建文旅项目完成投资114亿元。这些投资拉动都江堰市GDP、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分别增长7.8%、11.1%、13.6%。能够吸引到众多文旅项目签约落地,除了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更加得益于我市党委、政府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的决心。“从6月30日熊猫冰雪节开幕1个多月时间里,已接待游客超过50万人次。”成都融创文旅城副总经理万志恒对未来发展前景充满信心。除融创文化旅游城这样的大手笔投资,许多中小投资者也非常看好我市旅游产业的发展,纷纷抢滩“三遗之城”。
来到位于石羊镇川西音乐林盘的“猪圈咖啡”,只见主屋是由猪圈改造而成,喝咖啡的桌子用猪槽改造,凳子由打谷子的拌桶改造……返乡创业的宋建明坦言,当初创办猪圈咖啡的信念之一,便是将儿时的回忆搭配川西林盘的自然景观,激发游客的乡愁共鸣。“目前,我已先后投入1500万元以上,下一步还打算继续投资,主要用于完善和丰富乡村民宿、夜间产品、水上产品等业态。”宋建明说,“成都市提出川西林盘保护与修复,都江堰市也高度重视乡村旅游的发展,让我看好这里的发展前景。”
坐落于青城后山半山腰的“青暇”民宿掩映在苍松翠竹之间,生态环境绝佳,开业不久便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民宿。“今年暑假期间,我们每个周末都是满房状态,平时入住率也在70%以上,每月营业收入均在50万元以上。”投资者之一的杜果告诉记者,该项目总投资2000余万元,目前回报率能达到预期。
旅游产业的长足发展,不仅让投资商们获得了丰厚回报,也让众多都江堰市的百姓因此受益。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旅游从业人数已经占到当地从业人员总数的36.52%,农民(居民)因发展旅游业获得的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3.46%。其中,融创文化旅游城目前已提供3000个就业岗位,本地人员占员工总数的绝大部分。
5.对外开放创新出彩
今年4月,眼见新冠肺炎疫情趋于稳定,我市主动出击,前往四川省内南充、绵阳等重点客源地开展文旅营销活动,为全市文旅经济的快速恢复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事实上,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依托“天府旅游名县”的强大品牌影响力,我市一年来的对外开放活动远不止此。
2019年以来,我市已先后举(承)办成都双遗马拉松赛、都江堰放水节、虹口国际漂流节、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熊猫超级山径赛、高地美路大青城自行车赛、第十六届北京世界华人篮球赛、“决战青城”世界功夫冠军赛、世界警察和消防员运动会(都江堰赛区)、世界体育舞蹈节等重大旅游节庆赛事活动。
借助“天府三九大,安逸走四川”品牌魅力,我市举办了“欧洲知名旅行企业赴都江堰旅游线路考察”等国际营销活动,吸引德国途易西南总部落户;开展大熊猫主题公园规划全球招标,有效扩大了熊猫品牌的国际旅游市场影响力。作为天府旅游名县文旅发展联盟理事长单位,我市还牵头组织首批“天府旅游名县”命名县,先后前往北京、重庆、西安等地开展文化旅游推介会。在区域合作方面,都江堰市联合阿坝州汶川县举办了熊猫超级山径赛、高地美路大青城自行车赛等赛事活动;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三九大”文旅联盟,先后与重庆市南川区、大足区,阿坝州九寨沟县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市场互动、客源共享、线路互通、品牌共建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更为重要的是,文化旅游已经成为我市持续深化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平台,日益肩负起提升本区域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任务。
依托“天府旅游名县”的品牌影响力,一年多来,我市先后承接外交部、四川省、成都市各项重要外事活动150余批次,圆满承办2019中国(成都)国际会议发展大会、第八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中日双边活动,国际友城增至25个、海外推广站达到9 个。
6.乘势而上再铸辉煌
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已进入常态化,我市文旅经济发展也实现从“暂停”到“快进”的迅速切换。下一步,我市将坚持把旅游产业放在重要位置大力发展,带动全市经济社会重回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今年,我市将以李冰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功能区为引领,完成产业投资超100亿元,打造文旅消费新地标;以青城山旅游装备产业功能区为引领,转型发展新兴产业,打造产业创新平台,建设国内一流的旅游装备产业示范区;以都江堰精华灌区康养产业功能区为引领,持续壮大都市现代农业,全面完成天府源田园综合体、农业农村部“产业强镇”项目建设,精准实施精华灌区修复和川西林盘保护,加快形成生态农业、田园颐养、乡村旅游高度融合的精华灌区“乡村振兴”新样板……
按照相关规划,到2022年,我市将力争实现接待游客3000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突破12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过450亿元,游客人均消费突破1500元。
“下一步,都江堰市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四川省委文化强省旅游强省战略、成都市委‘西控’战略,牢牢把握成都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的重要契机,坚定文旅主导,突出全域旅游发展,创新生态文旅与其他产业融合互动发展模式。”市委书记李云说,“我们将力争经过三年努力,实现旅游产业体系发达、旅游品牌世界知名、旅游服务国际水准、旅游带动强劲有力,建成成都旅游消费中心、四川旅游中心和国家全域旅游发展典范,初步建成国际化生态旅游城市。”
站在新的竞速赛道上,我市将继续按照四川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持续巩固和深化“天府旅游名县”创建成果,以高站位、高标准、高质量为指引,从城市生态本底、产业布局、国际视野等方面入手,探索打通“两山”转换通道新路径、构建新型全域旅游城市体系、持续提升国际化开放合作水平,在四川从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的跨越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由市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