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2020-08/21/008156.html

等待处理…

医者仁心 感恩有你

——记逆行而上的王刚和下沉基层的张大铮

点击量:2440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8月19日是中国第三个中国医师节。全市广大医务工作者立足平凡而忙碌的工作岗位,奋战在抗击病魔的前线,用心用情呵护生命之光,竭诚护卫群众健康。特别是在抗击新冠疫情工作中,我市医务战线涌现出了一大批感人肺腑、催人奋进的先进事迹。从本期起,本报将陆续刊登优秀医师代表报道,分享他们的感人事迹,以飨读者。今天,让我们走近王刚和张大铮两位优秀医师。

王刚:逆行而上书写男儿担当

让我们把思绪拉回到2月21日。

当天,在都江堰市首批援湖北医疗队集结出征仪式上,肩负着特殊使命的都江堰市援湖北医疗队临时党支部诞生。市委书记李云为之授党旗队旗,并叮嘱临时党支部书记王刚:“把人给我全部平安带回来!”毅然接过队旗的王刚坚定地说:“一定!”

4月3日,在市人民医院举行的援湖北医疗队凯旋欢迎仪式上,王刚将折叠得整整齐齐的党旗和队旗郑重交还:“这是党旗、这是队旗,我把人全部平安带回来了。”

回忆往昔片段,依然让人泪目。

梳理王刚的履历,我们发现这位平凡的医师有着不平凡的经历。今年49岁的王刚是都江堰人,自1996年毕业后,一直在市人民医院工作,曾从事急诊急救工作,现从事危重医学工作15年,长期坚守在医疗战线一线,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王刚总是冲锋在前。2008年王刚参与了“5.12”汶川大地震抢救,而在平时也积极参与都江堰市大型活动的保障和义诊、扶贫等工作。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初始,王刚递交了3份“请战书”,自愿到湖北一线支援。因年龄较长和业务过硬,王刚被任命为四川省第九批援湖北医疗队临时党委组织委员、成都市第六批援湖北医疗队队长兼临时党支部书记。2月24日,王刚带领成都医疗队正式进驻武汉市武昌医院重症医学科,开始为期一个月的抗疫支援。

全身严密防护,从头到脚都包裹在密不透风的防护服里;为了节省抗疫物资,工作期间连水都不敢喝;每天面对病毒和死亡,还要担心队员们的安全……作为队长的王刚,硬是顶住了重重压力,这位个头不高、言语不多的朴实汉子展现了古堰男儿的勇敢和担当。

病房内,王刚凭借精湛的医术救治病患;病房外,王刚又化身医疗队队员的“家长”。他带领队员们反复学习防护流程和注意事项,时刻关注队员的健康状况,利用休息时间帮助队员解决生活困难。王刚说:“作为队长,在协调做好各项医护工作的同时,我有责任确保医疗队队员‘零感染’,一个不落地把队员们平安带回去。”

这一声承诺,终于在4月3日兑现。都江堰市13名援湖北医疗队队员经过30天的援助,再加上14天的休整,平平安安地回家了。脚踏古堰热土,拥抱家人同事,经历44天的分别,这份重聚有了更加坚定、踏实、珍惜的多重意义。

张大铮:下沉基层诠释医者仁心

每周一至周五,张大铮在市人民医院坐诊;周六上午,到青城山镇卫生院名医工作室坐诊,平常还要经常出差,参加学术会议等,张大铮的日程排得满满的,可是他还有个愿望:“我还想在青城山镇卫生院加增半天门诊,希望用我的技术为更多患者送去健康。”

张大铮,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现任都江堰市人民医院院办副主任(挂职),都江堰市中医博士后工作室负责人,省卫建委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省中医管理局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都江堰市拔尖人才,都江堰市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建设专家组成员,都江堰市西医学习中医指导教师。

拥有这么多头衔的张大铮最喜欢人们叫他一声“张医生”,他最喜欢的工作就是和患者面对面交流,他最有成就感的是看到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治疗。这样的情怀,我们把它称之为“医者仁心”。

2017年,年仅35岁的张大铮在青城山镇卫生院建立全国首个基层中医博士后工作室,除接诊患者外,他还负责带出一个中医团队。因为他的存在,即服务了本地患者,还吸引甘肃、青海、重庆等外地患者前来就医。

2019年,都江堰市推进“名医+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将基本医疗服务与个性化医疗需求有机结合,张大铮博士带领医疗团队与患者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包,为患者提供24小时“在线”服务。

退休后定居都江堰养老的黄新生、汪忠慧夫妇就是家庭医生服务包签约受益者,今年77岁的黄新生老人是位高级知识分子,患有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疾病的他最初也有着就医的担忧,自从去年在博士后工作室看病并与医疗团队签约了家庭医生C包之后,老人的就医后顾之忧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在市卫健局的统筹推进下,将专家进院落、进家庭服务常态化,发挥名医专家资源优势,我市“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地人群将都江堰作为康养目的地。据统计,去年留在我市过冬的康养人群已过万,我市正向康养旅游综合功能区迈进。

(本报记者 缪英)

上一条:作家马平新书签售暨分享会举行
下一条:没有了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