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上午,位于天府精华灌区核心区的聚源镇“匠心小筑”里,茂林修竹、美田弥望、阡陌交通、鸡犬桑麻,好一派田园美景,琅琅书声正伴着鸟语花香和蝉唱蛙鸣,远远地传来……图书《西道驿站》作品首发式暨阅读分享会在此举行。“畅想聚源发展,共话灌区振兴”,在阅读和分享中,泥土之香、青草之香、百花之香和书本之香弥漫田间地头和青葱林盘,徐徐展开一幅“灌区修复千家秀,乡村振兴万户春”的生动画卷。
《西道驿站》出版 展现川西生活画卷
此次活动是由市委宣传部指导,市全民阅读指导委员会、天府精华灌区功能区委员会、聚源镇政府主办,市作家协会协办的一次“田园+林盘读书会”。
市文联副主席、《西道驿站》主编王国平介绍了该书的编辑出版情况。去年,市作家协会组织作家们深入聚源(崇义)采风,书写乡镇往事、农旅发展和乡村振兴,记录了乡野的自然山水、乡镇的历史人文、乡民的日常生活,主办方希望这样一本书的首发式和分享会能够回归自然、回归大地、回归乡村。
该书集结了市作协马及时、刘刚、王国平、黎民泰、何民、文君、陈鸿飞、谢家富、田园等多位作家作品。《遥远的崇义铺情结》一文中,马及时回忆了自己陪三个弟妹在崇义铺当知青的日子,崇义铺的人好,土地丰饶,曾今碎片似的记忆长留在他的记忆中,像高家院子林盘边带露的嫩竹叶一般鲜活。
《大石桥在诉说》《寻访仙女洞》《乡村坝坝电影》等作品既有对故土风物的描写,也有对儿时记忆的怀念。清澈丰沛的金马河从崇义(原土桥)之南流过,在域内长1.5公里,而徐堰河、走马河、江安河纵贯全境,滋养着崇义的每一寸土地。
去年,乡镇规划调整,崇义合并到聚源镇,此书的出版,是向历史致意,亦为未来留白。
讲故事叙乡愁 风吹麦浪是自然的吟唱
在阅读分享会上,多位作家分别诵读了《西道驿站》中的部分篇章。聚源镇(原崇义)官家花园后人官煜分享了家德家风的传承。聚源镇乡贤唐正茂、姜康明、王尔忠分享了聚源的历史人文和如烟往事。
《西道驿站》一书的作者,同时也是聚源文化人的黎民泰、田园、李敢分享了他们的家乡情结。作为多产作家,黎民泰分享到,聚源(原崇义)不仅是生他养他的故乡,更是他文学创作的灵感,他的作品《妖绿》《紫牌坊》《川流不息》等无不是以崇义为创作背景。在他童年的记忆中,小时候上学经过油菜花地,油菜花上面带着露珠,空气的清香、花香至今还在他的鼻尖飘荡;旧时崇义种植上百亩麻地,大风吹来,麻杆摇荡,其壮丽景观不亚于北方的青纱帐,黎民泰用了一个词来形容:“呼吼”,许是在这种粗犷的环境中成长,他显得格外豪气。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聚源中国画家村常驻画家萧继东应邀出席分享会。在原生态的林盘院落举行读书会带给萧继东亲切、自然的体验感,他说:“我热爱这个地方,就很想了解更多故事。”所以,他主动提出一个想法:为都江堰百岁老人画像,画100张,主动捐给都江堰,为宣传都江堰泼墨添彩。
活动现场,读者们纷纷为读书会点赞。作家谢家富说:“畅想聚源发展,共话灌区振兴,每一次的风吹麦浪,都是自然的吟唱。”市文体旅局工作人员陈霞说:“以前的读书会大多在室内举行,今天的读书会与众不同,把会场搬到了田园和林盘里,真正回到了大自然的怀抱,回到了原生态、原住民、原乡愁的乡村。”书法家崔巍说:“这场独具创意的读书会,为今后的乡村振兴书写提供了多种可能。”
现场,主办方向市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市志办、博物馆、市作协和到场读者赠送了图书。市委宣传部、市文体旅局、聚源镇等相关负责人参加了本次活动。(本报记者 缪英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