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五允许”
允许设置临时占道摊点摊区;
允许临街店铺越门经营;
允许大型商场开展占道促销;
允许流动商贩贩卖经营;
允许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企业扩大停放区域。
关键词:“一坚持”
柔性执法便民生
5月28日,继成都市城管委出台了“五允许一坚持”措施后,成都市再次升级出台摊点摊区设置引导、群众投诉现场快速处置、摊区安全防护等城市管理“八项机制”,进一步规范“五允许一坚持”前期实施过程中占道经营带来的部分交通和食品安全隐患、市容及环境卫生影响等方面问题。措施中提到,企业和经营者在保障安全,不占用盲道、消防通道,不侵害他人利益,做好疫情防控和清洁卫生工作等前提下,临时允许占道经营。此条措施一出台,我们身边的街巷“烟火气”愈来愈浓,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强。
为摊贩提供经营场地
居民生活更便利
“来来来,看看这又脆又甜的红富士,6元1斤啦!”顺着这样的吆喝声,记者找到了正在售卖水果的流动商贩代华兵。近日,代华兵在另一名流动商贩老陈那里得知,我市观江社区允许流动商贩在指定的区域摆摊设点,他立即到社区咨询并登记备案。从那以后,他告别了过去的流动商贩生活,开始在华侨商业城便民服务点摆摊卖水果。“我每天早上7点会到这里来,卖到中午12点左右。之前哪里合适就哪里摆,现在统一管理之后,摆在这里面就比较方便,我看到便民服务点上售卖的东西也比较多,这样群众买东西也方便。通过这样的方法,比以前打‘游击战’的收入高了不少。”代华兵向记者说道。
据了解,华侨商业城便民服务点开放时间为每天早上6点至中午12点,目前共有170个摊位,售卖水果、蔬菜、鲜肉等。家住华侨商业城附近的居民蒋南近期常到这里买菜。她告诉记者:“这里的蔬果很新鲜,价格也很便宜,离家也近。感觉这项政策非常好,不仅解决了众多人的就业生计大事,又让这些流动商贩得到了规范,还为市民提供了方便。当然也呼吁政府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管理,确保街面环境的干净整洁。”
记者在观江社区了解到,该社区根据实际情况在街巷划出流动摊贩经营指定区域,通过开放部分街道为摊贩提供经营场地,帮助解决临时经营设施的难题,实现城市摊贩规范化管理,方便市民日常生活。“我们华侨商业城实行了‘一点一策’工作方法,设置了便民服务点,规范了流动摊贩的摆放。接下来我们会对街面施行‘一街一策’工作方法,让商家真正享受到惠民政策。”观江社区党委副书记张斯东表示。
“来!外面坐”
城市生活更有“烟火气”
一座城市最让人心动的,还是美食。五桂桥街,这短短300米的街道,葱葱卷、冷串串、火爆鱿鱼、应季水果等各种美食店铺让人目不暇接。临时允许占道经营相关政策出来后,这里的美食变得更为丰富,城市久违的市井味和“烟火气”重新回归街头。“现在,我们下楼就可以买到东西了,很方便。夏天到了,还可以在楼下吃点串串、烧烤之类的夜宵。”市民曾宪兰高兴地说。
6月2日下午6点,记者来到古城区五桂桥街,街道两旁已经陆陆续续有流动商贩前来摆摊。伴随着升腾的热气,氤氲的食物香气在街道上弥漫开来。傍晚7点,街道上的人流量多了起来,不少行人手中都拿着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食。
陈家巷路边,露天桌椅摆放有序,食客用餐自在又惬意。刘红梅一直在这里经营一家餐饮店,3月底开始恢复营业。“一开始人很少,从4月开始,天气慢慢热了起来,形势好转,客人也越来越多了。一天能挣六七百元。”刘红梅表示,近日来,每天傍晚7点她会在门店外摆上2张桌子,“往年夏季管得严,在店外摆桌椅基本不可能,现在有了明确的政策,对我们来说确实是好消息。有的客人就喜欢这种露天的感觉,这样一来又能增加二三百元收入。桌子摆放的时候还是比较注意的,尽量不影响过往的行人,当然每天还要把店外附近的路面清理干净才行。”刘红梅说。
“商品可以有序摆至店外,但要适当,不能因占用人行道或盲道而影响市民出行。”当天,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执法人员在巡逻时,不断向周边临时占道经营的商家嘱咐,希望他们在经营时严格遵守有序占道“约定”。
在随后的走访中记者发现,流动商贩摆摊的位置皆未占用盲道和消防通道,并且未影响机动车和行人的正常出行。灌口街道柳河社区党委书记廖凯向记者介绍:“我们采取了‘疏堵结合’的方式来进行管理,特别是针对游商,把我们的城市卫生管理等制度严格落实下去。同时也要结合社区的实际和居民的所需来制定一些更符合实际情况的管理措施。”
柔性执法
打出精细化管理服务“组合拳”
占道经营一向是令各地城市管理部门头疼的现象,但在特殊时期,允许商户临时占道经营的做法,显然也是推动复工复产、减轻经营者压力的有益尝试,是一种最能获得商户认可的“扶持政策”。当然,临时允许占道经营并不是对我市过去城市治理的否定,也不是对占道经营放任不管,而是在保证卫生、保证秩序下开展的。
近日,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设置了一批早夜市、水果蔬菜、小商品临时市场,商户可在限定区域规范经营。近段时间,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在确保不影响居民、交通和不扰乱市容环境秩序的情况下,因地制宜设置临时经营区域,明确摊位界限,划定摊位标识,设置导识标牌,便于摆摊设点,助力商户恢复经营和经济复苏。并建立“部门—镇(街)—社区”三级宣传体系,通过网络平台、上门宣传等方式积极向企业、个体经营者、流动商贩等管理服务对象开展广泛宣传,让广大企业、经营者和群众抓住机会,尽快恢复生产经营,方便市民日常生活。
在执法方式上,执法人员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引导,从源头上减少违法行为产生。对轻微的违法行为实行首次警告,不予行政处罚;对再次产生的轻微违法行为,若能立整立改,也不予行政处罚。坚持柔性执法和审慎包容的监管,增加就业岗位,让商家有信心、有底气,增加营业收益。
除了相关部门的柔性执法,更需要商家约束自身。临时占道经营要求越门经营商家必须严格遵守“门前三包”制度和严格执行市容与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经营活动结束后,商贩、摊主要及时恢复摊区的环境卫生,确保垃圾日产日清。为了激发流动商贩、摊主的自身约束力,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还出台了专门的奖励机制。“向规范守法、积极支持和主动配合开展宣传及日常管理的商贩颁发流动红旗。”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大队副大队长任胜洪对记者如是说。
据了解,截至5月底,全市共设置临时占道摊区、夜市54处,允许临时越门、流动商贩占道经营点位2331个,增加就业岗位约5000个。下一步,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还将对街道、乡镇做好服务宣传指导,加大规范管理工作,共同营造既充满活力又规范有序的市容环境。 (本报记者 王蓓蒂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