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6月2日,在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会在市文化馆召开,旨在交流进一步有序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挖掘、宣传和保护工作,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市文体旅局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议传达学习了《都江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暂行),参会代表就我市非遗传承发展现状,以及与市场、文体旅融合等进行了交流探讨。
成都皮影艺术博物馆馆长赵洪介绍,皮影不仅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皮影戏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希望更多人了解皮影。目前成都皮影艺术博物馆免费对外开放。安龙川派盆景制作技艺项目负责人冷月刚介绍,早在2018年,安龙盆景协会就组织开展了进校园、进社区等公益活动,“让安龙子弟了解、学习盆景文化,在传承的基础上再发展创新。目前安龙川派盆景已和川农大展开合作。”
市文化馆馆长任宏波介绍,2019年我市对全市范围内非遗项目再次进行了普查,共收获涵盖民间文学、民间音乐、传统手工技艺、节庆民俗、传统戏剧等60余项新发现普查成果。下一步,我市将加大培训力度,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开展技能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性和业务水平;进一步挖掘各类非遗项目资源,将其全面融入“两个率先”发展布局,着力实现非遗真正融入现代生活,实现文化与旅游互动发展,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开创我市非遗传承发展的新局面。
会议要求,本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要积极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配合本级文化主管部门、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参与本级或上级主管部门、非遗保护中心组织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性宣传、展示展演、培训活动等。 (本报记者 缪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