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都江堰市卫健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扎实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坚决守好都江堰这道大门!”全体卫健人誓言掷地有声。在这场持续几个月的战斗中,他们为都江堰这座城市持续“绿色”贡献了卫健力量。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近两年来,全市卫生健康工作紧扣“两个率先”大局,瞄准“奋力提质创优、锻造精进卫健”目标,立足都江堰国际旅游城市定位,始终将人民群众健康放在首位,实现了健康都江堰的跨越和腾飞。
抗击疫情 为生命保驾护航
时间要回溯到2020年春节以前:1月6日,我市疾控中心接到成都市疾控中心关于加强不明原因肺炎监测与报告的相关信息;1月9日,市卫健局召开工作培训会,提出全市所有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进入应急状态;1月22日晚,发现一例不明原因肺炎患者;1月24日大年三十除夕,全体卫健人返岗,至此,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战役在都江堰全面打响。
市人民医院作为我市三甲综合医院,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成为成都市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定点医院,该院全院动员、全力应对,将党支部建在抗疫火线。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作为抗疫前沿先锋,全体医务人员用责任和信念为人民撑起健康保护伞。胡蝶是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被任命为临时党支部书记,这既是医院对她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的肯定和信任,也是她勇挑重担的责任和担当。在感染科,医疗救治重要、护士护理同样重要,护士长王丽萍、马立鹏每天给护士护工强化防护流程,为了节省防疫物资,护士承担了护工本该完成的厕所消杀任务。抗疫以来,大家各司其职、团结协作,创下了“0”疑似病例、“0”感染记录。
2月21日,我市13名医护人员奔赴湖北前线支援,一个月后安全归来。面对荣誉和鲜花,他们话语朴实自然,“我们只是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他们的胸襟和付出,让我们对救死扶伤、白衣天使这些名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一位位医务人员给我们留下一个个“逆行”的身影,他们用温暖的胸膛去直面每一位患者,因为有他们,面对病魔,我们无所惧并坦然托付。
市中医医院作为一家三甲专科医院,在中医预防、强身健体方面为市民开出了一剂剂良方。市妇幼保健院为武汉籍孕妈妈成功接生……他们与时间赛跑,为生命护航。
发挥优势 全面实施精准扶贫
近两年,我市紧紧围绕“两个率先”,完善城市综合服务配套,拓展城市发展格局。市卫健局以打造“泛成都西部——阿坝州区域性医疗中心”为目标,辐射都江堰市、阿坝州及周边区(市)县120万人口,让藏区人民享受到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
2016年11月,为全面贯彻落实四川省、成都市以及都江堰市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和健康扶贫有关要求,我市坚持问题、目标、效果精准导向,全面实施“传帮带”工程对口支援康定市、宜宾市珙县,多项医疗技术业务在康定市和珙县从无到有,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2018年,首例腹腔镜手术、首例全髋关节置换术、首例无痛胃镜等新技术新业务在康定市相继开展。2018年9月上旬,市人民医院对口支援康定市巡回医疗队来到康定市人民医院,对于泽仁(化名)一家人来说,医疗队的到来是他们期盼已久的事了。原来,一年前,8岁的小泽仁被查出患有先天性疝气,由于当地不具备手术条件,病痛给小泽仁的生活学习带来很多不便。市人民医院普外二病区主任杨康和麻醉科主任陈峰共同协作,为小泽仁实施手术并进行现场教学。康定市人民医院多位医生观摩手术后连连感叹:“原来手术还可以这么做!”
留下一支带不走的优质医疗队,是市卫健局对口支援的核心宗旨。都江堰市卫健局和康定市卫健局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期间通过设备捐赠、软件更新等措施,于2018年8月25日成功开通“区块链+大数据”远程技术,为相距800里的康定架起了一座健康彩虹桥。同年8月27日,都江堰市人民医院皮肤科医生张兴露和心血管内科医生张超等通过“区块链”技术平台,成功为康定市一位带状疱疹病人进行远程会诊,并共同制定出最佳诊疗方案。定期或按需开展远程教学和示教,真正为藏区建立起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深化合作 医疗服务和国际接轨
2018年10月30日,在成都东软学院就读、来自非洲卢旺达的留学生比利莎因为静脉血栓造成左下肢肿胀疼痛难忍,在市人民医院血管外科精心治疗后,仅仅一周就痊愈出院。2019年6月26日下午,72岁的美国人马克斯威尔到市人民医院眼科复查显示,他的右眼实施白内障手术后视力已经从0.1恢复到1.0。市人民医院良好的就医环境和精湛的医疗技术,得到外国友人纷纷点赞。
记者了解到,市人民医院通过就医环境等改造提升,对医务人员进行礼仪、语言等方面的培训,为外籍人士提供无障碍就医环境。近3年,有近百人次外籍人士在该院顺利就诊。
近年来,我市与丹麦VIA大学开展深度交流合作,相继分批次派出博士、硕士前往奥地利等国外医院学习交流,在学习先进理念的同时也提升了我市医务人员的业务能力。语言是基础,我市还组建了一支以英语为主要语言的对外服务团队。去年3月,市人民医院、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以外语为枢纽,在外语翻译、培训及护理教学实践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着力提高医院外语水平,加强国际交流,提升医院整体实力,为更多的国际友人提供国际化医疗服务,为都江堰市加快实现“两个率先”贡献卫健力量。
惠及民生 构建三级会诊网络体系
遇到疑难杂症怎么办?都江堰市还借助互联网开展了远程医疗服务,使群众就医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区县”。在幸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去年新添置的设备有心电图一体机和心脏监测一体机。该中心负责人王壮介绍:“有部分患者会出现血压不稳、心肌缺血等症状,当时来检查却未发现异常。这时就需要‘健康一体机’,只要患者将其背在身上,就能进行24小时实时检测,准确捕捉到患者病发时的情况,通过电子化数字传输还能请求上级医院进行远程会诊。”
“张姓病人是61岁的男性,在劳动时突发心悸晕厥,起病急,平时有饮酒的习惯。我们怀疑是急性心肌梗死,或者是感染性休克。”在都江堰市远程医疗会诊平台上,来自幸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通过电脑视频,向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专家请教。通过远程会诊,病人很快被确诊了病情,并得到最佳治疗方案。远程会诊让社区群众看病再也不用跑到大医院排队等候。
近年来,通过不懈努力,都江堰市已构建起三级会诊网络体系,包括以市人民医院为龙头的中国基层胸痛中心和高级卒中中心建立,多学科联合规范技术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对推动区域危急重症救治水平及构建上下联动、快速反应的疾病救治体系发挥着积极作用。建成以成都市三医院、一医院为龙头,市人民医院、中医院为枢纽的两大综合医联体,以省妇保院、成都市四医院为龙头,市妇保院、精卫中心为枢纽的两大专科医联体,市妇保院成为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联盟医院,市精卫中心成为华西精卫联盟医院,医联体覆盖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良性就医格局,县域内就诊率达95%以上。
市卫健局党组书记黄芳表示,下一步,卫健系统将紧紧围绕都江堰市“两个率先”目标,以龙头医院提档升级为引领,布局医疗发展矩阵;以医疗高水准和国际化为主攻,力促服务提质提速;坚守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建设与“两个率先”相匹配、布局更优化、功能更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本报记者 缪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