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坐落在“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诗歌之乡”“中国田园诗歌小镇”的柳街小学五、六年级6个班的257名学子,迎来了盼望已久的开学时刻。
“上放学、分时段,车单行、不调头,进校门、测体温,间一米、两点行。”早上8时,学生们在家长的陪同下佩戴好口罩,整齐列队于校门外指定位置,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温习起了在这个特别的寒假网课期间学会的防疫“三字歌”。为了切实做好校园疫情防控工作,柳街小学师生共同创作的上放学、大课间活动、课间休息、就餐和就寝五大场景的防疫“三字歌”,成为该校开学第一课的重要内容。
防疫“三字歌”入脑入心
开学复课有条不紊
报告完自己的健康状况,测过体温,五、六年级的学生有序进入布置一新的校园。和以往不一样的是,校园里多处悬挂着防疫横幅标语,过道、教室墙上显眼的位置都增加了易懂易记的防疫“三字歌”,随时提醒着学生做好个人防护。
“同学们,欢迎大家回到美丽的校园。新学期由于疫情防控,我们的大课间活动与往常是不同的。有谁能告诉老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在网课期间,学校通过微信工作群、QQ群让学生和家长在线学习了校园五大场景防疫‘三字歌’,于是,在开学第一课,五年级一班老师肖花向学生们提出了这个问题,检验一下在线学习效果。
“老师,我知道。大课间活动时,‘三字歌’要求我们要做到:一米远、是底线,列队时、莫拥挤,班与班、不交叉,若相遇、礼让先,勤锻炼、身体棒。”杨秋炀同学流利地背出了大课间活动的防疫“三字歌”。为了解学生对防疫“三字歌”的掌握情况,肖老师还分别抽同学们分场景来背诵,并说出自己对校园疫情防控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两个年级的老师纷纷反馈,学生们对防疫“三字歌”掌握得非常好,牢记于心。
随后,校长李树齐发出指令,学生们走出教室,进行课间活动和就餐就寝等场景的疫情防控演练。在食堂里,食管办主任郭志强带领孩子们首先背起了就餐防疫“三字歌”——“排好队、隔米远,餐厅前、先洗手,用餐时、不讲话,吃完饭、勿逗留”。120余名住校学生则一边背诵着就寝防疫“三字歌”,一边有序进入寝室进行就寝防控模拟演练。
李树齐告诉记者:“结合学校特色教育的实际,教师集体创作了朗朗上口的疫情防疫‘三字歌’。不仅普及了疫情防控知识,而且通过‘三字歌’配合演练,进一步提高了师生员工的防疫意识。从目前效果看,学生们都能正确领会校园防控要领,做到自觉遵守校园防控纪律和规范,为下一周开学的中低段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示范榜样。”
诗意教育如火如荼
打造地域特色诗歌校园
柳街诗风纯正、诗意浓郁,诗歌文化源远流长。南宋诗人陆游早在800多年前就来到柳街布金寺游览,有感而发写下《夜宿布金寺》七言绝句,让柳街这片土地与诗歌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这里,诗歌文化与农耕文明碰撞出了火花,反映川西平原农民劳作的“柳街薅秧歌”一唱就是300多年,还入选了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3年,这里成立了中国第一家农民诗社——柳风农民诗社,2008年柳街被原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诗歌之乡,2016年被中国诗歌协会命名为中国田园诗歌小镇。
柳街小学历史悠久,可以追溯至清代同治七年水月义馆,是孕育并成长于诗歌之乡的一所地方小学。为传承诗歌文化,2005年,柳街小学成立了以师生为主体的咏柳诗社,提出把诗歌文化作为特色教育的地方校园文化建设。柳街小学将童谣的学习和创作引入语文课堂,作为语文校本教程开展教学活动。每个寒暑假,柳街小学将“创作一首诗歌”作为三至六年级每位学生的一项德育课程。每一学期都会涌现出不少优秀学生诗歌作品,学校则将这些优秀作品装裱呈现在学校走廊、楠木诗廊等地方。目前,学校内呈现的学生作品已超过千首,整理出版学生诗歌集两本。
柳街小学定期会组织学生参加各类高规格的诗歌交流活动。2012年中秋,柳小小诗人登上大雅堂,参加纪念杜甫诞辰1300周年诗文朗诵。2016年端午节,柳小小诗人参加“新诗百年·梦回柳街”暨中国田园诗歌节活动。2017年,柳街小学举办“六讲”进万家活动,优秀选手获得四川电视台采访。2017、2018、2019连续三年,柳街小学诗歌节目《稚子学文》《大国礼仪》等节目,均登上我市文化艺术节舞台。2019年9月,中国首个农民丰收节六个分会场之一设在柳街,柳街小学的诗文展演在家门口的舞台上亮相,向全国人民展示了诗乡学子风采。
目前,柳街小学把诗意教育作为教育实践研究的重要课题,组织教师进行专题研究,“疫情防控三字歌”就是诗意教育课题的重要体现。李树齐表示,作为柳街特有的诗歌文化传承载体,柳街小学将在“共度诗意时光·同享成长快乐”办学理念的引领下,依托七里诗乡的地域文化,致力于打造“七里诗乡地域特色诗歌校园”,让诗意教育成为自由、创新、幸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