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月14日聚源镇启动以“清洁美化环境、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人居环境整治暨“百日攻坚”专项行动以来,该镇以镇主要领导为一线总指挥,各社区党组织主动将人居环境整治与党员教育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全镇上下齐心协力,彻底清理道路沿线、背街巷道、公共场所、河道沟渠及其它卫生死角,积极控制扬尘污染,整体提升城乡环境。
近100天的时间里,聚源镇城乡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群众清洁卫生文明意识普遍提高。不仅城镇小区、街道变绿变美了,乡村道路也非常干净靓丽,城乡卫生得到有效净化,不少社区还建起了一个个漂亮的小游园,休憩健身赏心悦目。环境整治还带动了产业发展,让群众得到了真正的实惠。
昔日“金三角”
今日换新颜
在离聚源场镇不到1公里的徐堰河滨河东路与国道317线之间有一块三角形地块,人们称之“金三角”。本是处于交通要道的一处“风水宝地”,但是2008年地震过后就一直闲置下来,慢慢变得杂草丛生,甚至不时有人干脆把各种建筑垃圾堆放于此,既影响了周边环境的美观,还对周边道路出行带来潜在的隐患。
聚源镇启动人居环境整治暨“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后,导江社区两委研究决定借此契机彻底改变“金三角”的环境囧况,将“金三角”打造成居民休闲广场。于是,导江社区组织人力和物力淘边沟、除杂草、搞绿化,投入花、草、树、木等共计资金7万余元,“金三角”打造已初见成效。
在修缮一新的“金三角”休闲广场,记者见到在附近源江庭院小区居住的退休教师陈列世和几个好友正在此悠闲地锻炼身体,他们表示这里环境大为改观,现在才是名副其实的“金三角”。据导江社区主任徐勇介绍,陈列世在维修之初就非常热衷于建言献策,也经常义务帮忙参与“金三角”的打造,现在“金三角”呈现出的模样,都是很多热心群众集体的智慧和功劳。
“源江庭院居住着135户居民,社区还将配套建设更多的运动健身设施,让更多居民能在这里锻炼、休闲和娱乐。目前,道路两旁的汽修厂众多,对道路环境和安全影响都较大,社区还将建设一个专业汽车维修市场,将附近30余家维修厂纳入市场集中管理,进一步改善国道317线的环境水平和提升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徐勇说。
推广垃圾分类
村容村貌更美
“桂桥社区于去年8月份在1组启动垃圾分类试点推广工作,经过近3个月的宣传和推广,又正式启动散居居民垃圾分类工作。目前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积极参与度与认可度非常高。”聚源镇城管办相关负责人对桂桥社区的垃圾分类试点工作表示了极大的认可。
记者来到桂桥社区采访,发现一条普普通通的村道。虽然不算宽敞,但是非常干净整洁,而且两旁用竹子扎成小栅栏,一路的金黄小菊花在微风中摇曳,不时飘来阵阵清香。附近居民纷纷出来散步、休闲,很是惬意。
道路两旁散居着不少住户,他们的小院被鲜花包围,走进庭院会发现无论有无人在家,户户的环境卫生都保持得非常干净。最醒目的是每户门前都摆放着一只蓝灰分类垃圾桶和一只可降解类垃圾桶,很多人家墙上还贴着垃圾分类示范户的门牌。
再往道路深处走去,来到绿树掩映的一排民居,一看就知道是建筑风格完全相同的2户人家,都是垃圾分类示范户,一排垃圾桶整齐排列非常美观,整个院子环境非常干净舒适,让人赏心悦目。其中一家的女主人王代群正好在家,她告诉记者:“这2栋房子是陈大君、陈大贵两兄弟的家,院子虽然很大,但是不管我们两家谁在家,都会主动把大家的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的。现在桂桥社区正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我们把各家环境都变美了,也是为社区的乡村旅游发展尽一份力。”
干涸沟渠通水
花农喜笑颜开
在泉水社区境内,有一条长达4000余米的叫做柏木河右二支的农业灌溉沟渠,因常年干枯,堵塞物和杂草已经快要把沟渠填满,社区两委多次组织人工、机具进行清淘,但都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几年来沟渠两旁没有灌溉用水不说,还经常有村民不小心掉进隐蔽在草丛的沟渠里,群众怨声载道。
“要不我们自己组织人力把路边的沟填平,让道路宽敞一点好吗?”泉水社区党委书记肖太明被村民问得面红耳赤。启动人居环境整治暨“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后,肖太明痛下决心,在边防疫边复工复产的情况下,组织动员辖区党员群众从源头出发,从厂库洞子开始,把3、6、16、17组的沟渠彻底淘了个遍。
看到社区两委干部和党员带头,居民群众也陆续加入了进来,参与人数达到50余人。通过近一个月的共同努力,清淘沟渠4000余米,清运垃圾淤泥200吨左右,干枯已久的沟渠终于水流通畅了,千亩良田的正常春耕灌溉得到了保障,辖区村民生活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老百姓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水渠通水的当天,17组组长潘昌久就迫不及待地带领种植户们取水灌溉。花农汪天全流转了70余亩土地种植红继木、木春菊、红叶石兰等苗木,他告诉记者:“非常感谢聚源镇和泉水社区能及时疏通这条灌溉渠,让我的苗圃有了灌溉用水。下半年我还准备扩大规模成立合作社,带动更多的农户来种植苗木和鲜花。”(本报记者 洪伟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