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2020-03/31/007339.html

等待处理…

4月美味小龙虾率“鲜”上市
你准备好了吗?

本报记者 缪英 文/图
点击量:626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只要气候温和,本地产小龙虾可于4月上市。”3月26日,青城山镇蒲津社区蟹天蟹地养殖基地负责人杨帆自信地说,虽然受疫情影响,今年小龙虾投苗比原计划晚了一个月,但产量和品质会有所提升,目前市场回暖中。

看好今年行情,是业内的共识。聚源镇崇义几位虾蟹养殖户表示,预计今年总产量比去年增加二成以上。

期待 30万苗龙虾预计4月上市

3月26日,走进杨帆的养殖基地,记者眼前一亮:田埂上被清理得干干净净,200亩的虾蟹池塘蓄满了水,每个池塘都用塑料布和钢钎围成一圈,整体更规范、更整洁。极目四望,远处野花绽放,近前水波荡漾,养殖基地呈现一派勃勃的春和日丽景象。

中午时分,杨帆又在田间转悠。受疫情影响,原计划2月上旬就投放的虾苗、蟹苗直到3月10日才投放。“虽然投放推迟了一个月,但是准备工作做得更充分,消毒更彻底,所以只要气温逐渐回升,4月份30万苗小龙虾就将陆续上市。”杨帆静心期待。

杨帆说明年他更要赶早。“如果去年龙虾育了秋苗,那今年2月份第一批小龙虾就可以上市。因为迟了一步,只育了春苗,所以上市还得等一个月左右。”

龙虾苗是杨帆自己培育的。育苗是个漫长的过程。头年6月放进种虾,经过交配、产卵、孵化,赶在冬季之前出苗,第二年春季一到就可上市。杨帆是去年9月放入种虾的,抱卵后直接进入冬季休眠状态,直到今年2、3月才出苗,所以差不多4月中下旬才能上市。

20万只蟹苗来自江苏阳澄湖。经过多方联系,3月上旬,杨帆亲赴阳澄湖将蟹苗带回。杨帆掰着指头数,“前期,蟹苗已经过9个月的孵化、海籽等前期培育,我带回来的是‘扣蟹’(纽扣般大小的蟹),再有7个月的养殖,总共历时一年半左右,到今年9月阳澄湖大闸蟹就可以上市了。”

尊重 和大自然合作存敬畏心

2019年,杨帆通过一年的虾蟹养殖,总结出很多经验和教训。他说:“和大自然合作要心存敬畏,每天该干啥干啥,用心去做某一件事,一定会成功!”

为此,杨帆总结了“解肥试选浸放查”7字诀的养殖经验,即:解毒、肥水、试苗、选苗、浸苗、放苗、查苗7个步骤。他严格按照程序走,该消毒消毒,该处置水草处置水草,不敢有一丝马虎。“任意一个环节稍有疏漏,都有可能前功尽弃。要对自然存敬畏之心。虾蟹都是有生命的,你投入多少,它就产出多少。”杨帆说。

杨帆的这番心得可是花了大价钱“买”来的。

去年10月,大闸蟹成熟的季节。某天,杨帆发现有个池塘的水漏得特别快,虽有人提醒,但杨帆没在意,他心想漏点水不算啥。谁知,两天之后他看到很多人在池塘外的沟渠里捡螃蟹才发现,2个池塘价值20万元左右的大闸蟹全都集体“越狱”逃跑了,而“罪魁祸首”就是池塘边一个直径约15公分的缺口,水从缺口往外流,蟹也从那里纷纷逃走。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通过一年时间,杨帆说他真正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说起过去一年的经验教训,杨帆直呼庆幸,“我把所有的错误都犯了,把所有的可能都预想到了,那我今后就可以避免再栽跟头。”善于思考和总结的杨帆今年信心满满。

信心 产量和品质再上台阶

去年,杨帆养殖所在地的蒲津社区举行了首届虾蟹节,带动了周边产业,形成了产销旅游链。蒲津社区11组的多户村民都加入到农家乐之一的行业中来。“江湖味道”老板詹莉就是受益者之一,去年虾蟹节开业前两天,她家收入就达到1.3万余元。她告诉记者:“去年,很多成都游客都跑到我们这儿来吃虾,杨帆的虾蟹都是活水养殖,个头大,外表干净,客人来了我们就去养殖基地现捞,从加工处理到上桌就十几分钟的时间,游客们都夸食材鲜,味道巴适,纷纷表示今年还要再来。”

游客的好口碑给了杨帆更多的信心。杨帆说这得利于天时、地利、人和。独特的地理位置让这里的温差不大,夏天不热、冬季不冷,适合虾蟹生长;来自岷江的水源让这里时常保持活水流通,所以他养殖的虾蟹具有特有的清香味;人和则是来自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青城山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对蟹天蟹地虾蟹养殖基地,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将以技术指导跟进复工复产,期待今年虾蟹上市再次带动周边餐饮业和旅游业。

今年,杨帆将在提高产品品质和产量上下工夫。这个春节,杨帆待在养殖场哪儿也没去。他说在养殖场守着虾蟹,这里就是心安之处。极目四望,这片美丽的田园馈赠给杨帆经济财富的同时,也让他收获到更多的精神财富。亲子乐园、帐篷营地、烧烤天地的打造,杨帆正逐步实现他的梦想,也将实现更多人对田园美景、美味的追求。

记者了解到,聚源镇崇义去年也举办了虾蟹节,辖区养殖户蟹走天下、环山鱼塘、藕田花海、虾米农场都养殖有虾和蟹,其“农商文旅”融合发展全景式地展示了我市的生态宜居和乡风文明,线上线下的多元化营销,让全国各地的客商、游客和省内媒体走进生态都江堰,品尝到鲜美虾蟹。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行动,是最好的“口号”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