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江社区是一个城市社区,有居民5953户、12000多人,商户745家,抗“疫”任务繁重复杂。进入春天,根据疫情形势的变化及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观江社区一手抓抗“疫”,一手抓商户复业,工作呈现出鲜明的亮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近日,记者到观江社区采访,正赶上社区党委书记王国明、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刘红艳戴着口罩从外面回来,他们告诉记者,刚才,他们分别带着几个志愿者巡查了复业的商户,检查有无违反复业有关规定的情况。
抗“疫”:社区办起电子报
在观江社区采访时,一份电子报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份电子报的名称叫《今日观江》,内容有社区主要工作、有关通知、重大事件、抗“疫”知识、相关事项的办事流程等。王国明告诉记者:“《今日观江》是今年1月29日创办的,每天一期,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宣传抗‘疫’工作,宣传有关政策,二是服务社区居民和商户。”
记者了解到,抗“疫”过程中,观江社区按奎光塔街道要求做好各项“规定动作”的同时,也在思考一个问题:社区人口多、老旧小区多、商户多,如何才能更好做到抗“疫”工作全覆盖呢?一番集思广益,《今日观江》电子报应运而生了。
这是一份几乎不需要任何成本的电子报,唯一需要的,就是精力和心血的付出。为了真正起到全覆盖的效果,社区11个网格全部建了工作群,网格里的居民每户至少一人加入此群;4个商家群(餐饮群、装修建材群、民宿群、综合群),每户商家都加入;还有一个党员群,除了年纪太大的党员外,其余党员绝大多数都加入。刘红艳对记者说:“每天的电子报编排好后,就由专人马上发到各个群里,居民和商家都可以看到。”
短短一个多月,《今日观江》已深受社区居民们和商家们喜爱,居民陈怀志一直是《今日观江》的“粉丝”,社区在如何开展工作?抗“疫”有哪些要求?居民该咋做?办事情有啥流程?社区有啥大事?打开手机就都知道。陈怀志觉得很方便,也很实用。2月的一天,因为技术问题,当天的电子报没有发到群里,陈怀志心里着急,就到社区问工作人员:“电子报办得那么好,咋没有了呢?”
居民们和商户们普遍反映:电子报很有用。
王国明说:“下一步,我们将对《今日观江》进一步完善,把社区主要干部、驻社区民警、网格员的电话号码公布在上面,同时加入各小区‘家门口’党群服务站相关内容,更好地服务老百姓和商户。”
复业:主动作为快事快办
2月7日,观江社区两委召开了一次复工复产专项工作短会,会议很短但内容都是“干货”:疫情防控仍然是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涉及“菜篮子”“米袋子”、药店等群众生活保障必需品有关商户作为第一梯队优先申请复业。其它非重要商业作为第二梯队复工复业。并就疫情防控、员工健康安全、防疫物资储备、场所消毒、测温、信息登记等提出要求。
接着,观江社区就通过微信群、微信公众号、《今日观江电子报》、网格员等向企业、商户宣传复工复业政策流程,制作流程牌,指导企业商户办理复工复业手续。
当天申请,当天审核。企业、商户感觉到了高效的“观江速度”,至今,辖区内已有近300家企业和商户通过审核复工复业。
复工复业让企业和商户很快恢复了生机,宇杰粮油经营部是首批通过审核复业的,生意一直不错,每天营业额都在8000元左右,比以往提高约20%。
企业和商户复工复业后,观江社区的另一项工作又迅即跟上——每天对企业和商户进行巡查。王国明说:“巡查的内容主要是防疫措施及防疫承诺等,未按要求落实的,责令停业整改。”
记者了解到,观江社区的巡查采取明查和暗访相结合的方式,由社区干部、市规自局下派人员、志愿者实施。王国明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确保防疫工作不留死角,发展经济的同时,疫情防控工作也丝毫不能放松。”
本报记者 刘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