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彝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作为一名民盟盟员,更深知3年援彝责任之重、任务之艰。为更好地在党的指引下投身脱贫攻坚的宏伟实践,2019年3月,我毅然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大凉山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守初心、担使命,尽医者之本能,倾医者之博爱。”援彝干部陶启冬如是说。
2019年年初,凉山州布拖县帮扶力量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授予我市援彝医疗干部、市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布拖县特木里镇四且村“四治”专员陶启冬“优秀帮扶干部”称号。
真情实扶
“陶伯伯,你看下,今天我的手洗得最干净、最白……”“好的,陶伯伯有奖励……”陶启冬所在的布拖县特木里镇四且村常年缺水,平时在外玩耍的小孩无法洗手,常用脏手拿东西吃后导致生病。陶启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自己买来香皂、洗手液放在村委会的窗台上,让常来玩耍的孩子们勤洗手。他还组织洗手比赛,给洗手洗得最干净的小朋友发一些糖果、书本、衣服奖励。行为改变习惯,通过近半年坚持,当地小朋友已养成勤洗手、讲卫生的好习惯。
“这里条件艰苦,但都能克服,不仅仅因为我是农村长大的孩子,适应能力强,更因为援彝所赋予的使命担当。”陶启冬告诉笔者,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他常常开启“白加黑、5加2”的工作模式,走进彝族同胞家里,与他们拉家常,了解家庭情况,分析致贫原因,宣传党的惠民政策,将防艾禁毒、控辍保学等工作适时开展。通过精准识别、建立台账、更新数据等,对所在村实施动态监管和精准施策;鼓励建卡户富余劳力到广东佛山等地务工;动员农户参加种植、养殖技术培训和农民夜校培训;与村第一书记、驻村综合帮扶队员、村干部齐心协力,共同引导当地群众破除陈规陋习,树先进模范带头作用,扶贫扶志更扶智。
爱暖彝乡
2019年冬的某日,关于“凉山下雪”的新闻刷爆了援彝队员们的朋友圈,他们纷纷晒出属于自己所在乡(镇)的“第一场雪”。遥寄于都江堰市的爱心包裹比凉山的第一场雪来得更早一些,件件暖衣、双双新鞋成为这白色世界里最闪耀、最温暖的星光。“感谢赵阿姨、赵妈妈,感谢陶伯伯,我一定会珍惜机会,好好学习,回报社会,卡沙沙(谢谢)——热可子列。”当“陶伯伯”为子列穿上都江堰医者赵丽遥寄的新衣后,他写下了这封朴实无华却又感人至深的感谢信。他曾告诉陶启冬,长大后也想要报考医学院校,将来要做一个像陶伯伯一样的好医生,不仅仅是治病救人,也要去帮助和温暖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今日又收到来自民盟都江堰市总支盟员陈新寄来的140余套新羽绒服,上午将已收到的衣服全部发放给建卡户和适龄儿童。满满的爱心在传递。”……由陶启冬发起的“暖冬行——爱心捐赠活动”把爱延续。援彝工作以来,陶启冬先后通过个人、组织、社会力量向所在村捐赠药品价值近4万元,捐资助学3名贫困儿童每年每人5000元,累计捐赠衣物近5000件。
父亲在凉山脱贫攻坚,也深深影响着远在千里之外的儿子陶俊林。陶俊林利用各种机会,为父亲帮扶的布拖县尽自己的力量。2018年,他促成自己工作的视源股份公司在2018年希沃公益行中,向布拖县特木里镇则洛小学捐赠了成本价值60万元的6个希沃大板。同年12月,陶俊林从广州飞抵西昌,几经转辗到达布拖县则洛小学开展支教生活……。
后记:
经历过思乡念家辗转难眠时的月亮下开荒种菜;经历过跋山涉水送健康磨破鞋子十余双;经历过走村入户钉子刺穿鞋子用502胶粘;经历过衣服被荆棘划破后的“偷学”缝补;经历过母亲83岁高寿依然坚守在大凉山,唯有把《致母亲》遥寄故乡……
走过冬雪中的布拖,雪花静静地飘落,冰冷的空气里,一束阳光冲破云层直抵云霄,那是来自都江堰医者的光芒,把彝乡人民通往幸福小康的道路照得通红透亮。(通讯员 陈小玲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