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2月27日,我市召开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成果评审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晋,副市长陈丽娜,市政协副主席韩冰出席评审会。四川省普查办驻我市外业工作组工作人员,市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专家委员会成员,市级有关部门和部分乡镇(街道)负责人参加评审会。
会议听取了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工作整体情况汇报,市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专家委员会专家对旅游资源评级情况发表评审意见,参会市领导对资源普查工作提出完善意见。
据了解,我市是全省第二批7个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试点县(市)之一。今年9月,按照省文旅厅的统一部署,我市全面启动了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工作,在省普查办、省文旅厅技术总包单位和成都市文广旅局的大力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的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下,普查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截至目前,我市共登记六大类文化资源16086处,其中新发现52处(非遗50处,传统器乐2个)。分别为:非物质文化遗产76处(其中国家级非遗1处),传统器乐2个,古籍4634册,不可移动文物312处(其中国家级文保单位8处),可移动文物11062件(其中珍贵馆藏文物1049件,一级文物12件,二级文物26件,三级文物1011件),无馆藏艺术品和地方戏曲剧种。
截至目前,已完成旅游资源调查2065处,较前期调查成果增加1086处,其中新发现旅游资源273处。按类型划分,地文景观59处,水域景观63处,生物景观273处,天象与气候景观20处,建筑与设施929处,历史遗迹434处,旅游购品88处,人文活动199处。按资源级别划分,五级28处、四级69处、三级314处、二级814处、一级840处。数量和质量均位居全省区(市)县前列。
(本报记者 王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