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都江堰市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北街坊一期安置房交房仪式举行。“现在国家政策好,我们移民户真正享受到了政策带来的实惠。新修的90多平方米的房子宽敞明亮,我非常满意!”蒲阳镇花溪社区地灾避让安置户肖萍在参观完新房后高兴地说道。
干净整洁的住房、平坦宽畅的道路、水青岸绿的小河……一座座别具风格的移民安置小区尤为引人注目,成为青山绿水间的一道独特风景。为了从根本上消除地质灾害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我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结合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开展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把避灾移民搬迁工作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来抓,高标准推进,大力度实施,使一批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通过移民搬迁走出大山,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居。
着力避险搬迁 保障住房安全
记者在灌口街道的北街坊一期安置房交房现场看到,地灾避险安置户正在工作人员引导下依次向5个现场窗口递交相关资料。不到十分钟时间,来自蒲阳镇银杏社区的冯道明便办理完交房所需手续,成为现场第一个拿到钥匙的安置户。在工作人员陪同下,冯道明前往新房验收。
“如果你的卡拿到了,你的水电有问题你就可以找我们,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忙的也尽管联系我们!”在前往新房的路上,工作人员对冯道明说道。冯道明的新房在五楼,面积有90多平方米。虽说没有原来的老宅宽,但却是让他们爷孙3人心安的安全居所。冯道明说:“这个房子比我以前的就好多了,不管是户型也好,采光也好,各方面都好,以前老宅后面容易发生泥石流,一到雨季,就让人提心吊胆的。”
谈起现在的居住环境,搬迁户个个都点头称赞。据了解,为确保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生命财产损失,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按照“分类处置、确保安全”的原则,对仅需采取简易工程措施消除隐患的隐患点,拟定治理方案,实施工程治理。对受威胁程度一般、危险性较小的隐患点,继续开展群测群防监测工作,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后实施提前避险转移。结合专业单位排查成果,对危险性较大且工程治理措施不能消除威胁的隐患点,将依据农户意愿,开展城区范围内灾毁地块选址工作,做到“应搬尽搬”。
据悉,2015年我市完成搬迁10户23人,2016年完成搬迁218户518人,2017年完成搬迁60户139人,2018年完成搬迁300户801人,2019年完成搬迁71户162人。如今,我市已有659户1643人完成地质灾害移民,彻底摆脱了地质灾害的威胁。这些祖祖辈辈生活在大山深处的移民群众,不仅实现了“住新房、进社区”的安居梦,正朝着“挣票子、奔小康”的致富梦阔步前行。
记者从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了解到,下一步,该局将根据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三年攻坚行动”,对拟实施搬迁的635户1619人的搬迁意愿进行统计,全面完成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任务。
强化源头预防
全面推进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在地灾防治中,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做到未雨绸缪,早部署、早准备、早防范,牢牢把握了防范和应对地质灾害的主动权,以便在地灾来临时能够把损失降到最低。
截至目前,2019年纳入我市民生工程任务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为实施6处,已完工3处,即龙池镇云华社区2组磨刀沟泥石流治理工程后期管理维护项目、深溪社区锅圈岩泥石流治理工程后期管理维护项目、蒲阳镇长河社区练家沟泥石流治理工程后期管理维护项目,已完成2019年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民生工程任务,其余3处项目正在实施过程中。
在地灾防治工作中,根据各自实际,筑牢地灾防治的“生命屏障”。入汛以来,共发布地灾气象风险提示13次、地灾气象风险三级预警11次并更新5次、地灾气象风险二级预警1次。部分乡村道路出现零星落石和边坡局部垮塌现象,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格按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应急响应要求,做好了提前避让、主动避让、预防避让,累计临时避险4185人次,转移游客1万余人次。
今年,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开展了4次地灾隐患全面排查。对30个高陡边坡威胁到的人口密集区采取现场踏勘、无人机巡查、槽探等方式进行了详细调查。并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综合排查和风险区划,目前详查成果已通过专家评审,并根据防灾建议,全面落实了各项防治措施。通过风险调查,强化了潜在隐患的排查识别能力,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更加精细准确,为科学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提供了充分依据,更是最大限度降低了高位滑坡造成大规模人员伤亡风险,实现了平安度汛。
在监测预警方面,落实608名监测人、75名监测责任人、14名防灾责任人。通过地质灾害天网监控二级平台对61处地质灾害隐患实施天网监控,对威胁50人以上的48处地质灾害隐患点部署了自动化监测设备。建立由8个基站、220台对讲机和4个车载台组成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应急通信网络,实现了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全覆盖,地质灾害隐患点覆盖率达90%以上。
同时,还制订了《都江堰市处置自然灾害类和安全生产类突发公共事件联席会议制度》,为机构改革期间自然灾害类和安全生产类突发公共事件处置提供制度保障。组织开展地灾防治知识集中宣传培训36场,受训人员3229人,发放宣传培训资料10000余册;开展全市地质灾害应急“双盲”演练一次,所有威胁到人的364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现了简易演练全覆盖。
据介绍,下一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将结合机构改革,完善地质灾害防治体制机制深化改革实施方案,并制定实施细则,落实到操作层面。结合2019年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风险区划成果,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灾知识宣传、汛期隐患点巡查、核查工作,加强监测预警、提前避险转移、监督检查等工作,力争2020年无因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
在地质灾害治理工作中,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做到对排查中发现的隐患,及时编制应急预案,落实防御工作措施。及时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信息,确保第一时间将预警信息传达给防灾责任人、群测群防员和受威胁的群众。
地质灾害工程治理不仅是民生工程,更是“生命工程”。只有做好地质灾害治理,及时消除受威胁群众的人居环境、生产生活安全隐患,才能有效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本报记者 王蓓蒂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