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2019-09/06/005137.html

等待处理…

老有所为 夕阳生辉

——赵德银古稀之年拾起画笔回归初心

点击量:625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本报记者 缪英 文/图

夕阳无限好,何惧近黄昏。今年76岁的赵德银,从阿坝州马尔康县某单位退休后于2001年回到都江堰市定居,当时一心只想挖掘一门爱好,找个事“混”。没想到,这一“混”,他就一发不可收拾。先是重拾摄影,其摄影佳作多次参加州内各县市展览;年纪渐长感觉身体吃不消,他又于70岁左右从头学习书画,迄今为止,创作作品近千幅。其隶书作品笔触优美潇洒,写意国画更是将山的雄浑、水的清逸一一表达。在自娱自乐的同时,他把自己的书法作品馈赠给亲友、邻居,积极参加联谊活动,真正做到了老有所为、夕阳生辉。

学习使人进步 76岁老者追求艺术不停歇

到赵德银家拜访,进门处的小间就是他的书画室,这里光线充足、案几上整齐地摆放着笔墨纸砚。进到客厅才发现,赵老的多幅画作挂在客厅、饭厅、走廊等处,其作品色泽淡雅、清新。一幅《库水笔意》,构图大气、疏朗,山有山的雄奇、云有云的缥缈、水有水的清逸,就连那柳枝都带着春天的新意。而整幅作品,色泽丰富、主次有序。山水为画作主体,青草、渔翁、凉亭只作为点缀,让整幅作品看上去明丽、清新。这样的一幅画作,让作为“门外汉”的我也被画中意趣所感染,生出欢喜。而谁能想到,赵老是前几年才开始学习画画的呢!

赵老说话带有浓重的阿坝州口音,可他却是地道的都江堰市石羊镇人。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赵老考入了汶川威州师范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马尔康县工作,先后从事教学、行政等工作。工作期间,一直喜爱写文章,对摄影也颇感兴趣。后被调任到马尔康县委宣传部工作,分管广播、电视、文化、教育,他也得以继续跟文字打交道。最后,赵老从某行政单位负责人的位置上退下来。

如何让晚年生活过得丰富多彩?最初刚退下来的两年时间,赵老欣赏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在不断的行走、游历中,他也在不断思考。“如今社会这么好,生活这么好,我不应该浪费时间。”赵老决定再重拾过去的摄影爱好,所以在60至70岁的10年间,他拍摄了大量的摄影作品,其中的人物肖像拍摄捕捉了很多动人的瞬间。他先是积极地参加了阿坝州摄影协会。随着交友的广阔和兴趣的拓展,赵老又加入了阿坝州诗书画社。

独特的“赵氏风格” 陶冶性情传播正能量

两年前,赵老就前往设立在都江堰市的阿坝州老干部管理中心学习绘画,课堂上,老师会就山、水、树这些具体事物的运笔方法进行讲解。短短的课堂学习显然不能满足赵老的求知欲,于是他购买了大量的书籍,课后就回家自己领悟,竹子、青梅、山水、花鸟等都成为他笔下主题。在反复揣摩中,赵老在学习中进步,在进步中学习,博采众家之长,短短几年时间,他的绘画进步很大,如今他的写意国画,既有现代的写意,又有仿古的细腻,而这两者相结合,就自成一家,形成了独特的“赵氏风格”。

如果说绘画还有老师领进门的话,那么,赵老的书法就纯属自学成才。他写的多为隶书,笔墨酣畅,字里行间蕴藏旷达开阔的胸襟,又有不服输的生活干劲。

从赵老书桌上摊开的笔记本看,作为一名老党员,他不仅天天在“学习强国”APP上学习,且还做摘录笔记。摘录每日金句《习近平论伟大的抗战精神》如下:“伟大的抗战精神,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生活在都江堰市,他对这片故土也赋予深情,一首《海棠》描写了春天安龙海棠花开、游人踏青赏景的盛况,“正月迎春寒未消,川西一村海棠开。百亩千树多姿彩,八方游客踏青来。”

如此热爱生活、积极追求进步的赵老,在书画中陶冶了性情,所以他的豁达、乐观也感染了周围邻居、亲朋好友,而逢年过节,他都会书写对联送给他们,平时积极参加老干部管理中心、社区等联谊活动,把笑声和温暖传递。

临走时,赵老向记者展示了他手机里保存的大量图片,原来,他每看到一张好的图片就将其收藏并反复琢磨,其中有一类写意画只寥寥几笔就勾勒出如烟如雾的山水美景,赵老说,所谓大道至简,最近他正在探索这种大写意绘画的绘画手法。“活动老、学到老,这样的生命才更有价值和意义。”赵老如是说。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蒲阳镇人大组织市镇两级代表走访重点企业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