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为生动讲述社区历史文化故事,本报开辟了《社区故事》专栏,记者带着对历史的敬畏和传说的向往,翻阅志书、走访前辈,并实地踏访了几个社区,去感受这片土地上积淀的历史底蕴以及这些社区历史文化空间的文态传承。
在都江堰市,最为著名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非“李冰父子”莫属。无论是史书还是坊间,既有“李冰化牛斗犀”“李冰锁龙”的英雄神话,也有“二郎擒孽龙”“二郎担山赶太阳”的壮美传说。李冰父子俩灵化升仙显圣,不仅留下了众多遗迹,在天马镇还有一个村以二郎命名,现在叫做二郎社区。今天,就跟随记者去二郎社区一览“水韵二郎”的前世今生。
来到二郎社区两委办公所在的院子,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院墙的装饰壁画,色彩鲜明、形象逼真,既有反映李二郎传说的诸多画作,也有生动展示坝区农民耕作、收获、安居乐业的图景,仔细一数,足足有13幅之多。
相传在很久以前,川西平原有两条孽龙:一条水龙,经常涌水作乱,时不时就翻江倒海,把川西坝子搅成一片泽国;一条火龙,时不时吐火烤土,将方圆百里变成一片焦土。居住于此的人们纷纷举家外逃,另谋生路。蜀郡守李冰率子李二郎巧施妙计先擒水龙,再降火龙,造福一方百姓的佳话流传甚广。
据了解,天马镇民间广泛流传着《二郎担山赶太阳》的神话故事,故事发生地就在如今天马镇境内的柏条河畔,二郎村也因此得名。村里还有涌山、童子山、马家堆子等古老地名与传说中的故事情节相印证,极为传神。
《二郎担山赶太阳》的民间传说版本很多,本文引用天马文化名人兰字尧用方言口述并收录于《都江堰风景名胜区志》里的版本加以整理转述,为读者展示二郎社区这片不平凡的土地上流传的神奇传说。
相传二郎收了水龙,拿铁链把它锁在伏龙潭里,让它吐水灌田,不许兴妖作怪。从此,川西坝子就四季水长流,庄稼也长得绿油油的。只是,灌县北边的山头,还有一条火龙在作怪,特别是夏天,它吐火把禾苗烧死,把大地烤焦,害得农民颗粒无收。李冰得知此事,命二郎去降服火龙。
可是,火龙见到二郎就躲到山里,二郎走后它又回来吐火害人。二郎通过观察,掌握了火龙随太阳起落而出没的活动规律,决定担(挑)山开沟,在太阳落山前引水断火龙退路,降服火龙,后来便有了《二郎担山赶太阳》的传说。话说二郎一边组织民工在岷江开沟引水,一边在玉垒山找来一根神木做扁担,又去赵公山竹林编了一副装得下两座山的大竹筐,自己开始把龙泉山脉的土山担来垒土引水。
说干就干,二郎头顶青天、腰缠白云,扁担一闪,挑起两座大山一步十五里,来回跑趟,累了就放下担子在天马的河边休息,偶尔也抖抖鞋里的沙。因此,二郎抖沙留下了今天二郎社区的马家堆子,每次歇气时两边箩筐里漏出的沙土垒成了两座小山,一座叫涌山,一座叫童子山。如今,在二郎社区人们依然能很容易找到这2座山丘和一个小山堆,而且现在已经在马家堆子旁建成了一个叫马家堆子的集中安置小区,在涌山旁建好了一个漂亮涌山花园小区,人们对该传说也是耳熟能详。
传说还有细节,太阳快要落山,引水将要成功,人们眼看就要断了火龙后路,火龙见势不妙,一边喷火,一边向太阳落山的方向退去。二郎担着两座山又走在天马境内,见火龙又要逃走,一换肩,框里掉下一块石头成了走石山,二郎顾不了这么多,加快脚步,但用力过猛,结果扁担断掉,筐里的山石泥土散落下来,就形成了今天天马镇和崇义镇交界处的横山子。此时,二郎急了,把扁担一扔,用手提起两个箩筐,追赶过去,奋力将两座山甩出去,终于在太阳落山之前垒好土引伏龙潭的水流至此,成功地截住了逃跑的火龙,这条河就是今天的柏条河。
再说火龙被二郎困于河中还想奋力逃跑,不停地翻滚,连续滚了七次,拱出七座山包,这就是天马人口中的七头山,也叫七条山。相传七头山上的黄泥里还有红石骨子,那是火龙的血染的,再往下挖,可以挖到龙骨,传说后来是越传越神奇。
为害一方的2条孽龙都被降服,从此成都平原“水旱从人、旱涝保收、不知饥馑”,被誉为“天府之国”。二郎担山赶太阳智斗火龙的传说虽然非常夸张和离奇,但表现了人们对英勇善战、为国为民的李二郎的无比崇敬和景仰,因而人们将自己的村子命名为二郎村。
如今的二郎社区已经完成了“水韵二郎”的美丽新村规划编制,正在整合社区资源,着力推进精华灌区耕地、渠系、林盘修复保护、农耕文化和传统文化等景观节点的打造,已成功招引了锦兰儿童农场、古韵清泉农旅观光点、“稻之韵”水产养殖基地、朴树园林、瑜伽自然疗愈村等多种业态,为实行产村融合、文旅配套完善,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郎社区党委书记王显成告诉记者:“社区两委将持续不断推动产业转型,积极争创乡村振兴战略先进社区,倾心构建农旅融合、田园交融的休闲农业乡村,努力打造景村一体的‘水韵二郎’文化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