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对口帮扶藏区、彝区贫困县的重大决策部署,都江堰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民生、产业、人才等多方面,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对口帮扶工作。
这期间,一批又一批的援藏、援彝干部走进了陌生的环境,他们敢于直视客观条件的差距,完成急难险重的任务,不断挑战极限,磨炼自我意志,不仅完成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脱贫攻坚的重要任务,更与当地干部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可以说是一次独特的、重要的人生经历。
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聆听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
巍峨的群山、洁白的云朵、漫山的羊群、黝黑而淳朴的笑脸,这是我们心中藏区的模样。然而,这一切对于援藏干部来说,却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高寒、缺氧、莫名的孤独、无尽的思念、刺眼的阳光、艰难的翻越……在这里,走同样的路需要付出更多的体力;在这里,做同样的工作需要更多的准备;在这里,患同样的病,也许会危及生命。援藏干部们克服了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把康定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在雪域高原上书写着无悔青春。
杨坤,我市援藏队中的一员,2017年12月,经省委组织部选派挂职康定市吉居乡党委副书记,专职负责脱贫攻坚工作。从盆地到高原,从繁华到贫困,从富氧到缺氧,从熟悉到陌生,杨坤面临巨大挑战。在康定的一年半时间里,他积极发扬“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的实干精神,主动融入藏区、扎根藏区,用心工作、用情援藏,履职尽责奔忙于吉居乡精准扶贫工作第一线,被四川省委组织部评为“2018年省内对口帮扶工作先进个人”。
心系群众 摸清致贫根源
2017年12月24日,对于杨坤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背上行囊、奔赴藏区,也意味着远离家乡、离开亲人。现在回想起一年半前留下妻子和3岁的幼子、年过七旬的父亲来到康定时的情形,他仍然心有愧疚。
杨坤所挂职的吉居乡位于康定西南部,距离城区220公里,是康定市最偏远落后的乡,也是康定唯一的深度贫困乡。一年半前,他历经了8个小时,3次转车才抵达吉居乡政府。一下车,他便出现了头痛、恶心、腹泻、心悸气短等高原反应。都说吉居乡是深度贫困乡,杨坤也着实做好了心理准备。但真正来到这里,他还是被眼前的贫穷和落后震撼了:全乡通往外界的唯一道路是无任何安全防护措施的悬崖碎石路;这里不通电,无通信网络,无安全饮水设施……那一晚,杨坤失眠了,未曾想到还有如此条件艰苦恶劣的地方,也更加坚定了他带领吉居群众脱贫奔康的决心。
吉居乡下设的5个行政村,均为深度贫困村,共有建档立卡户贫困户168户725人,异地扶贫搬迁97户440人。作为扶贫干部,他明白精准掌握全乡脱贫攻坚数据的重要性,为做到识别“精准”、信息数据“精确”,他从上任的第一天就同驻村工作组、村干部一起同吃同住。为了克服差异,他极力尝试着吃糌粑、生牛肉,喝酥油茶、睡藏床,力求迅速融入藏区生活。不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空,不怕道路崎岖艰险,不畏随时可能发生滑坡塌方,通过摩托车、步行等方式,爬坡上坎,走村串户,深入群众走访调研,摸清贫困户基本情况,宣传政策。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他每天行程几十公里,走遍了全乡所有贫困户,并同乡干部一道,逐户制定帮扶台账,完善乡档、村档和户档资料,确保了帮扶工作精准实效。
倾情倾智 带动产业发展
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吉居乡脱贫奔康的重要因素。刚来不久,杨坤被派到吉居乡吉居村担任包村领导,同时兼任第一书记。进驻村子不久,一件事深深震撼了他:村民拖麦加吉,辛辛苦苦种了几亩辣椒,要赶到镇上去卖,但由于路不通,加上天气太热,还没等到镇上就烂了一大半。那一刻,他下了决心,无论多么艰苦,无论多么困难,也要帮吉居村修一条硬化路,帮助村民“走出去”。那段时间,他带领村党员干部一起沿路勘测、编制规划、申报方案,跑资金、跑工程、跑材料……吃不好,也睡不着。常常是一瓶水、一碗泡面就撑过了一天,一个月下来瘦了好几斤。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杨坤说:“通车那天,当我看到群众亲切认同的目光时,我感到无比的开心和欣慰,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继续干下去的信念。”目前,吉居乡全面实施了通乡、通组、入户硬化路,村级活动室,安全饮水工程,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4G通信基站于2018年12月18日建成通网,农网改造于2019年1月12日顺利完成并实现通电……在这些建设项目的第一线,都留下了杨坤忙碌的足迹。
吉居村位于雅砻江高山峡谷地带,仅仅修好路,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还要发展产业。受传统观念和基础设施落后影响,很多群众“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怎样让大家自主发展产业致富成为杨坤思考的问题。贫困户志莫是一名党员,有过外出务工经历,在一次交谈中杨坤得知他有养殖藏香鸡的意愿,于是第二天杨坤就找到志莫商量,看能否让他作为党员示范户,带领大家发展产业。在杨坤的劝说下志莫同意了,杨坤又立刻联系藏香鸡养殖企业免费提供30只鸡苗,协调村农技员到现场提供技术指导,并通过村产业周转金为志莫提供了1万元启动资金。目前,志莫家的藏香鸡养殖初具规模,年收入达5万元。就这样,通过“双培双带”,全村40多户群众开始种植、养殖,实现了产业收入。
集体经济发展是带动贫困村脱贫、贫困户致富的重要手段。于是,杨坤同驻村工作组、村干部一道,通过深入开展产业发展调研,召开贫困户座谈会,带领村两委干部外出学习等方式,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在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的基础上,确立了发展大棚木耳、辣椒、仙桃等种植,藏香猪养殖等为主的脱贫致富路子。在都江堰市援藏工作队的帮助下,引进康定市三千三农业有限公司,通过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方式,全乡开展了70亩大棚木耳、400亩辣椒和100亩仙桃种植,建设藏香猪养殖基地500平方米。同时积极争取市级产业资金100万元,开展核桃、花椒品种改良种植。通过发展产业,全乡人均纯收入增加2000余元,集体经济实现零突破,每村年集体经济收入达9万元左右。
牵线塔桥 凝聚攻坚合力
作为援藏干部,杨坤还充分发挥内外相连的资源优势,积极对接联系社会资源参与到吉居乡脱贫攻坚工作中。他用尽自己所有的关系和资源,争取都江堰市各方面的援助,先后引入社会资金20余万元开展对口帮扶,其中都江堰市委办公室捐赠3万元办公设备;四川欣文隆建筑有限公司捐赠宋玉小学8万元的学习用品、校服、运动鞋;四川圣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捐赠2万元的办公设备;都江堰市银杏商会、扶贫协会、金都银行等协会和企业通过“千企帮千村”活动,分别对口帮扶吉居乡5个村共计12万元。
2019年4月,在都江堰市开展全域对口帮扶工作之际,又积极对接都江堰市银杏街道,与其签订都江堰市首个全域对口帮扶协议。银杏街道辖区13个社区与吉居乡5个村结对,在产业发展、智力支持、社会捐赠、支部共建等方面给予全力帮扶,助力吉居乡脱贫奔康。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付出终将得到回报,在杨坤和全乡各级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吉居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全乡于2019年3月通过省级验收,顺利脱贫摘帽。这一切,让杨坤心中无比自豪。
情洒雪域,圆梦高原,对口援藏工作的两年,是杨坤“融入藏区、奉献康定”的两年,也让他深深爱上了这片甘孜热土,正如他自己恪守的诺言:真情援藏,爱洒吉居;援藏两年,情系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