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一场别开生面的乡村美学讲堂在我市青城外山青峰书院开班。乡村美学讲堂由市委宣传部主办,青峰书院承办。在青峰书院创办人何洁的邀请下,巴蜀文化专家袁庭栋、成都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周东、文化学者蒋蓝开启首场授课,为我市部分基层干部和相关企业负责人等40余人带来了一堂生动的乡村美学讲座。
开班仪式上,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唐小峰表示,为切实提高乡村文明高质量建设中的审美意识,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加快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经过精心策划,我市依托青峰书院开办了乡村美学讲堂。讲堂的举办将极大地提升我市的文化品位,为加快乡村全面发展搭建崭新的文化平台。
老师传道授业 学员受益匪浅
“都江堰最初的功能是什么?”在袁庭栋的《六论都江堰》主题讲座中,一开始的首发问便引起了在场听众的兴趣,大家纷纷发言,课堂氛围十分活跃。在袁庭栋看来,乡村美学是文化内容的具体体现。为什么开展乡村美学课堂?他举了一个例子,乡村现在房子修漂亮了,马路宽阔平坦了,但看门口的对联,平仄不分,酒柜有了却没有书柜。“硬件好了,软件有所欠缺。如何教育下一代?如何让文化沁入人心?漂亮房子里应该装什么?是我们急需解决的课题。我们讲座虽然主题是美学,但也是文化的传播,是为了提高大家的文化素养。”袁庭栋讲道。
袁庭栋认为,爱都江堰就需要深入了解都江堰,才会从热爱发展到建设,因此他围绕都江堰的功能、历史、经济、文化等六方面论述都江堰,深入浅出地为大家展示了都江堰之美。课堂上,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并积极讨论,围绕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树立遵循乡村美学规律的理念,保持乡村多样性,发挥文化和美学的引领作用,共同营造出美丽和谐的乡村文化氛围,让美丽乡村在乡村美学中提升展开深层次探索。
随后,周东和蒋蓝先后以《李冰的大江大河》和《天府文化中百科全书式的人才特殊性》为题,就新农村文化、林盘中的建筑、人才的重要性等阐述了在生产生活中融入的乡村美学。
当天,前来听课的不乏从事旅游的人士,其中,青城第一峰民宿负责人马越听过老师的讲课就颇为感慨,他说:“乡村美学讲堂为我们搭建了丰富优质的学习平台,通过乡村美学探索新型城乡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以美作为我们追求的终点,让乡村和城市在现代化的进程中焕发出应有的生命力。”
石羊镇党委书记杨源宝则感叹:“老师的讲课不仅可以提升我的文化素养,还让我联想到在川西林盘修复中需要运用乡村美学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和思考乡村振兴,做到景区化、景观化、可进入、可参与。希望多开一些这样的课,让我有机会听取文化大家的思想,启发引导我们,把理论运用到工作实践中。”
乡村美学讲堂缘起 何洁的家国情怀
“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做一些造福后代,给历史留下文明记忆和精神瑰宝的事情。”在当天的乡村美学讲堂上,何洁深情地对大家说道。在何洁看来,乡村美学不只是一种美学,更是一种精神。
年近八旬的何洁是“2019年青峰书院乡村美学讲堂”号召人,大家平常都亲切的管她叫“何妈”。早在20世纪50年代,何洁就与都江堰结下了不解的情缘。2006年,本着要自创一片文化净土的初心,年过甲子的何妈妈用8年的沥血垦荒,投入到青峰书院的修建中,让青峰山的这处荒芜变为一方文化传承的热土。
青峰书院北接幽幽青城,南临森森古刹,东瞰千里平原,西望万古雪岭。书院坐西向东,是一所求索问道、集贤参学、休闲颐养的清净地。书院三面环山,层峦叠翠、森林合抱、古木簇拥,为四合两楼一底仿明清建筑,内设青峰山房、图书馆、讲堂、会议厅、创作室等。其中图书馆藏书45000册,各种图书散落在书院的各个角落:走廊里、壁柜里、茶坊里,甚至在亭子里,到处都安放着每一本书的青春。
岁月如梭,一晃到了2019年,不久前的一次生病让何洁陷入深思,她在想如何把生命的最后期限变成最大的生产力?她想到了高质量发展乡村文明建设和普及美学常识,于是,乡村美学讲堂便应运而生。乡村美学讲堂是都江堰市在乡村美学领域的一次专业培训和学术探索,更是成都首个以乡村和美学作为主题的讲堂活动。
据悉,从即日起,乡村美学讲堂将在青峰书院每半月开课一次,一直持续到今年年底。将陆续邀请著名艺术家李伯清、四川大学博士生导师易丹、四川省川剧院院长杜建华等20多位专家学者、文化大家进行授课。乡村美学讲堂将借鉴传统、穿越古今,努力提升基层领导干部的文化素养和美学修养,拓宽思考都江堰市在乡村振兴发展中的思路举措和现实路径,把学习效果转化为加强和改进工作的实践能力。(本报记者 黄代凤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