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会被推向风口浪尖,这位年过七旬的老人无疑是其中一个。任正非,一个在世界范围内都如雷贯耳的名字,他和他所缔造的“华为”就像是在风暴中屹立不倒的高山,在新的时代谱写新的传奇。老人和他的企业的一举一动都备受世人关注,就连迪斯尼新近拍摄的真人电影《花木兰》,都被网友戏称:刘亦菲额头上是不是华为logo?近日,某国际分析师在最新研究报告中表示,华为手机2019年出货量有望达到2.6亿部,有望冲击世界第一。
任正非行事却异常低调,他说:“华为没有成功,只是在成长。”在接受央视采访中,他说自己不接受“民族英雄”这类称号,并自嘲为“狗熊”,“我根本就不是什么英雄,我从来都不想当英雄”。他不希望民众对华为有什么态度,“不需要,希望他们没心态,平平静静、老老实实种地去,该干什么干什么,多为国家产一个土豆就是对国家的贡献”。而他所缔造的企业在极短的时间里荣膺世界500强、全球品牌价值100强。
华为何以如此成功?根据公开的资料可以得知:任正非曾多次游览都江堰,在这里他找到了华为的生存之本,为此曾专门撰文《深淘滩·低作堰》。
二
“深淘滩,低作堰”,这六个字对都江堰人来说并不陌生,对游览过二王庙的人来说更不陌生。
都江堰景区内二王庙三官殿的石壁上就镌刻着这6个大字,为清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知县王茂庚书,题刻高1.95米,宽3.12米。《治水三字经》有两处,一处是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五月,知县胡圻撰书,48字,嵌于二王庙三官殿左壁间,高0.8米,宽1.44米。另一处同缀于三官殿壁间,60字,其内容更丰富:深淘滩,低作堰,六字旨,千秋鉴;挖河沙,堆堤岸,砌鱼嘴,安羊圈;立湃阙,凿漏罐,笼编密,石装健;分四六,平潦旱,水画符,铁桩见;岁勤修,预防患,遵旧制,勿擅变。此为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春,知成都府事文焕书,高0.77米,宽1.77米。
在迢迢的岁月里,不知有多少人面对这两块题刻沉思,他们不仅看到了治水要诀,更品悟出人生哲理。而参透了这6个字的任正非,更是将其运用到企业经营和管理中,才有了华为今日的辉煌。
三
据说,2009年初,任正非在公司的一次内部讲话中,就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理念,叫做“深淘滩,低作堰”。
有文章说,任正非认为,“深淘滩,低作堰”的治堰准则是都江堰长盛不衰的“诀窍”,其蕴含的聪明道理,远远超出了治水本身。对于华为公司来说,“深淘滩”就是不断挖掘内部潜力,降低运作成本,为客户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低作堰”就是节制自己的贪欲,留存的利润低一些,多一些让利给客户,善待上游供给商。将来的竞争就是一条产业链与一条产业链的竞争。从上游到下游产业链的整体强健,这就是华为生存之本。
但笔者认为,任正非在都江堰所汲取到的智慧,绝不是几句话能够说清楚的。“深淘滩、低作堰”至少包括了三重含义。一是对华为商业模式的一种概括。华为历来秉持的是“低作堰”,与运营商形成共生的关系,用低价减轻运营商的成本压力,让利给运营商,赢得其长期信任与合作,最终取得合理回报。二是对华为内部运营模式的一种概括。从一线摸爬滚打出来的任正非,最重视一线的“深淘滩”。任正非作为企业创始人,从来不缺乏贴近一线的激情和对一线的敬重。他习惯于把意识化为具体行动,不断缩小自己的持股比例,扩大华为股东群体,不断把公司利润转移为员工的福利,以至于华为的高工资成为中国企业界的一道独特风景。三是对华为学习型组织的一种概括。任正非是一个学习能力很强的人,能够随时清空那些既定的经验和做法。华为只有“低作堰”,才能不断排除公司沉积下的淤泥,才能保持一双单纯的眼睛,才能把公司外部新的东西不断引进来。有了这样的氛围,才能使华为上下坚定不移地“深淘滩”。
四
6个看似普通的字,竟然是一家巨无霸企业的生存之本,这应该是每一个都江堰人值得引以为傲的一件事。但你知道这六个字的来龙去脉及本来含义吗?你或许已经“耳熟”,却没有做到“能详”。
据《都江堰风景名胜区志》记述:“深淘滩,低作堰”这六个字,传说是李冰留下的治堰准则,是都江堰长盛不衰的主要“窍门”。“深淘滩”中“滩”,指的是凤栖窝下一段内江引水河道。进入内江的沙石大部分从飞沙堰排入外江,有一部分就在这段河道沉积。每年岁修时,都要深淘这段河床。淘多深?相传李冰在河床埋石马,明代起改为卧铁,作为深淘标志,淘滩必须挖到深淘标志,内江进水量才能保证。“低作堰”指的是飞沙堰要低作。飞沙堰过高,内江进水过多,势必造成水灾。过低,内江进水不足,又会造成旱灾。飞沙堰以多高为宜?古代是“准水则第四以为高下之度”(《宋史·河渠志》)。现在飞沙堰高程为高出内江河床卧铁2.2米。“六字诀”关系内江引水大计,所以从古至今人们都对其奉若经典。1400多年前的北魏时代就将“六字诀”刊碑古堰,元代又刻于虎头岩上,明代又大书观澜亭上,世代遵从,不敢有违。
认真了解“六字诀”的含义,会发现,任正非对都江堰的了解绝非一般意义上的浅尝辄止,而是深刻领悟,融会贯通。因为他明白,这六个字是两千多年来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经过实践检验符合科学原理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记得多年前,笔者陪一位远道而来的朋友游览二王庙,这位朋友望着“六字诀”沉思良久,笔者学识有限,也讲不出个所以然。朋友却自有见解,他说,这句话是要告诉我们做事要投入,做人要低调吧!对于他的理解,很难说出对错,但毋庸置疑的是,都江堰积攒下的治水韬略,早已成为一门深厚的学问。
无论科技如何进步,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我们坚信,来自都江堰的古老智慧,必将在未来的日子里绽放出璀璨的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