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2019-06/28/004611.html

等待处理…

牢记使命 把爱传递

——市人民医院医生珙县救援小记

点击量:553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灾难无情,人间有爱。6月17日22时55分,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北纬28.34度,东经104.90度)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本次地震震中位于长宁县双河镇,距离宜宾市珙县县城仅6公里,珙县县城以及周边村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受灾。

当晚地震发生后,我市人民医院常驻珙县人民医院医疗队的施晓萍、高邈、翟磊3人,不顾个人安危,积极投身到震后的医疗救援中。作为对口支援单位,市人民医院又派出骨科专家前往当地支援。此次医疗救援,不仅体现了都江堰市和珙县两地的深厚情谊,更展现了都江堰市医疗人的奉献精神和使命担当。

临危不乱 积极投身救援

施晓萍是市人民医院常驻珙县人民医院医疗队的队长,她和高邈、翟磊都是今年1月赴珙县参加省卫计委实施的贫困县师带徒计划。

当晚地震前,施晓萍正在和丈夫视频,突然,她感觉地震了,“先摇了几下,马上房子就在剧烈晃动,感觉头顶上的房子要被撕裂开。我赶紧跳下床,光着脚就跑到厕所,床头的台灯倒了,灯泡也碎了,房间漆黑一片。吹风机从桌子上砸下来,呜呜的声音让我以为是哪里爆管了,吓得不行。”过了几秒钟,同住一层楼的翟磊和高邈在楼道里大声呼喊,3人结伴从医院五楼宿舍冲到楼下。

3人到了医院门前的空地上,发现很多惊慌失措的群众都聚集过来。因为3人都曾经历过“5·12”地震,再加上医生这个特殊的职业,不管是自救还是救援,他们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3人迅速达成一致救援意见,即刻分工行动。一人负责提醒,告知周围群众不要慌张,走动时要注意周围的建筑是否有掉落或坍塌迹象,如何在余震中保护自己,避免二次伤害;一人帮忙疏散群众,避免次生灾害发生;另外一人负责查看有无受伤群众并予以安抚。随后,珙县人民医院积极响应救灾机制,三人也加入到急救队伍中,搬运治疗车、准备急救物品、药品等,为第一时间抢救运送伤员做好准备。“忙乱中,我们只能靠眼神交流,都在互相加油打气,首先要保障病人的生命安全,传递坚强信念,为他们树立信心。”施晓萍说。

截止6月24日下午,经过珙县人民医院医务人员不眠不休的奋战,共计收治伤员1647人(门诊1582人,住院65人),其中,向上级医院转诊10人,好转出院13人。

积极行动 我市派专家赶赴现场

6月18日一早,市人民医院领导班子迅速作出反应,考虑到地震发生后骨科病人会相对增多,市人民医院特派出骨科主任医师徐德兴赶往珙县人民医院参与救援。

施晓萍介绍,由于骨科病人较多,所以徐医生一到珙县人民医院便进入手术室工作,连续几天都在为伤员做手术。截至24日下午,骨科共收治因地震受伤入院患者47人,转院8人,在院30人,徐德兴主刀手术5台。

6月20日一早,医疗队申请下到受灾群众安置点(僰文化广场和金河新区)开展医疗服务,震后天气异常,帐篷内极其闷热,高邈因为地震后受凉,身体不适,仍然一刻不停地为患者诊治。仅一个上午,施晓萍和高邈2人就为上百名群众提供了测量血压、消毒包扎伤口、心理健康指导、诊治建议等医疗帮助。当天上午,翟磊在珙县金河社区安置点成功抢救了一位女性患者,患者因腹泻导致电解质紊乱,出现低钾血症、伴随抽搐症状。抢救后患者情况稳定,翟磊联系120急救车将该患者送往县医院接受继续治疗。

从施晓萍提供的图片看,她所在的口腔科出现墙壁裂缝、天花板脱落的现象,但是大家依然在坚强、乐观地面对生活、工作。据悉,虽然珙县远在山区,但省、市、县各级领导都冒着余震不断前来慰问受灾群众,目前,大批救灾物资运抵珙县地震灾区,受灾群众得到妥善安置。

6月25日下午记者截稿,施晓萍发来消息称,虽然余震不断,条件艰难,但她和同事们在认真坚守岗位的同时,也时刻保持警醒,她说:“我们始终牢记使命,全力以赴,不畏困苦,注意安全,全力为灾区群众做好医疗服务。”

(本报记者 缪英 文/资料 图)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为患者送光明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