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李伯清,在成都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有很多人都是听他的散打评书长大的。他的粉丝,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髫小儿。李伯清为什么这么受欢迎?6月23日,时值成都融创文旅城开业倒计时一周年之际,特邀李伯清在成都融创文旅城展示中心开展了一场现场说书会。现场,观众反响热烈,用观众李先生的话说:“李伯伯的评书里讲的就是我们成都人自己的生活,且他善于总结,从平实的生活中总结了很多人生智慧。”
近距离采访李伯清,发现他是一位非常“接地气”的明星,面对观众的厚爱,他说无以为报。如果有来生,他愿意化身一条斑马线,让人们从身上平安踩过。
天道酬勤 艺术家学无止境
亲眼见到李伯清本人,给人的第一印象是高、瘦、身材挺拔,健谈自不必说。他的微信公众号里发布的很多内容都非常有趣,他调侃自己是一位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全能型选手”。虽是调侃,可李伯清散打、评书、足球、书画等的确是信手拈来。面对镜头,李伯清“切”一声清清嗓子,谈起了他的艺术人生。
“学生是在教室里面读书,我是在生活中学习了一辈子。”丰富的生活经历、走南闯北的生活阅历,让李伯清善于在生活的平淡中发现新奇和亮点。他说没有天才,别人在休息时而你在工作,这就是天道酬勤。在他家里地下地上、书柜床头都摆满了书,不断学习,善于总结,就自成了“李家之言”。
李伯清的评书、散打皆是以一种轻松调侃的方式道出很多生活哲理,龙门阵里藏着智慧人生。李伯清笑说,幽默在生活中占据很重要的部分,它不仅是一种语言艺术,更是一种生活哲学,它会化尴尬于无形,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多年来,李伯清一直善用“尖起耳朵”“飞起一jio”等四川方言。四川方言作为天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李伯清表示,方言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他打比方:“成都人和都江堰人说话都比较‘软’,这是富庶的天府平原所孕育的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而重庆人说话就比较‘硬’,重庆夏天那么热,站在大太阳下,几句话说了就算了,所以他们说话听起来会觉得比较火爆。对于方言的保护,其实也是一种乡愁的寄托;乡音,就是故乡母亲的呢喃。”
反响热烈 评书里的哲理人生
此次说书会吸引了来自成都周边及我市的上千名观众参与,大家只为一睹“巴蜀男神”李伯清的风采。来自成都的张静娴女士,当天上午9点半就来到融创文旅城芙蓉花广场等候,主办方的签名留影环节终于让她如愿以偿。她兴奋地告诉记者:“我们家三代人都喜欢李伯伯,我爸爸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拿到李伯伯的签名。”来自贵州的李义女士说,她儿子在家里不仅看李伯清的散打评书,而且还跟着说,4岁的小孙女每天都吵着要“看李爷爷、看李爷爷”。
下午两点半,说书会正式开始,李伯清几个跃步上台,他的独特打招呼方式“前面的后面的、左面的右面的、楼上的楼下的朋友们,下午好”赢得阵阵热烈掌声。
李伯清从健康的生活方式、年轻人玩手机的现象以及做人“不比较、不计较”的生活态度给现场观众“幽了一默”。平实的话语、身边的案例,让观众觉得他讲的就是我们自己。市民李先生今年34岁,他带着7岁的儿子坐在前排听得津津有味,他说他最初从听磁带开始接触李伯清的评书,在他眼里,李伯清不同于别的明星,他所讲述的就是我们成都人自己的生活,而这些正是我们所经历却又被忽视的,都被他提炼出来,以此警醒当下。
现场,我市市民、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今年77岁的蓝寿云为李伯清送上一幅墨宝,上书“宏扬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他给予李伯清这样的评价:“人民的艺术家,传递正能量。”
李伯清说,他虽然不是都江堰人,但是对都江堰有着深厚的情感。今年4月,四川省评选首批天府旅游名县,他首选都江堰市,因为:“其它城市固然有好的景点和历史底蕴,但只有都江堰直到今天还在孕育着川西坝子,滋养着川西坝子上的人民。正所谓问道青城山,拜水都江堰,这一拜,情感就难以割舍。”
李伯清不仅会说,且会唱。评书讲完以后,伴随着一曲《青藏高原》嘹亮悠长,他走下台和观众握手道别。相聚短暂,但长存的记忆却不会消散…… (本报记者 缪英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