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2019-05/24/004329.html

等待处理…

灌县文庙今昔

作者 黄代凤
点击量:794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汉代以来,孔学成为社会教化和社会稳定的主流学说,被历代皇权和执政者逐步推上学术顶峰,孔学的代表人物——孔子也被皇室尊为“公卿”进而封王。文庙是纪念和祭祀孔子的寺庙,也叫孔庙、文宣王庙等,最早为孔子立庙的地方是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唐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唐太宗下诏令天下州县立孔子专庙,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唐玄宗又下诏追谥孔子为“文宣王”。宋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宋真宗改谥孔子为“至圣文宣王”……在一波波尊孔建庙的浪潮中,灌县(今都江堰市)于五代时创建了自己的文庙。

文庙兴衰

灌县文庙由五代邑绅捐建,初建时地处城西北盘龙山麓,左邻文笔山,右靠玉垒山,历宋、元两朝。文庙是儒家思想传播的圣殿,其建筑本身就是一部儒学文化的百科全书。庙内供有孔子及四配十二哲神像、孔子五世祖、历代先贤先儒、乡贤名宦,庭院遍植花草,古木参天,林荫蔽日,是游人到都江堰市必游的观光胜地,更是国家级的国学基地。灌县文庙是成都地区最大的县级文庙,既具有各地文庙之共性,更具地域人文风水之个性,因而在全国文庙之林中独具风韵。文庙的共性,集中体现在中轴线的构建,中轴一线贯穿,殿宇左右对称分列,层次递进,供奉“孔子牌位”的大成殿位于中轴线的最顶端。这种布局体现的是儒学中的中庸之道,不偏不倚。灌县文庙当然也具有这种共性,而共性之外,它的个性则基于它处于都江堰市这一天府源头的特殊地理和人文环境。

千年来,灌县文庙历经风雨,兴衰各有时。明洪武年间庙址迁至杨柳河东岸,后毁于明末兵灾。清康熙元年,知县马矶恢复城东文庙。康熙二十七年,知县聂有吾将文庙迁回原址。雍正、乾隆两朝,修葺扩建“东西庑”“崇圣祠”“明伦两斋堂”“官宦祠”“乡贤祠”“圣域贤关”“金声玉振坊”,并配“庙门”“戟门”及匾额,庙制完备,规模初就。同治二年,知县李天植筹款移向新建,至光绪七年始行完工。共有大成殿5间,周围走廊,崇圣祠3间,东西庑各7间,戟门5间,棂星门3间,殿左祭器库,连下排楼与金声亭各一,右尊经阁连下排楼与玉振亭各一,以及露台宫墙,圣域、贤关二门、泮池均依制建修。1929年,文庙改设县立初级中学校。1952年,改为灌县中学(简称灌中,今都江堰中学)。2010年,文庙按清代形制和布局重建,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

文庙重游

灌县文庙于一个灌中学子而言并不陌生,它伴着无数青春少年走过了青葱岁月。犹记得,无数次从泮池上走过,穿梭于高大的楠木间,数着石阶上下,时光瞬间回到了16岁花季那年。第一次站在学校大大的操场上,被学姐告知“红墙”就是“万仞宫墙”,当时只知是一面状元过的墙,心里莫名地肃然起敬,继而仰视。现在回想起来,将文庙改作学校,虽然贵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的孔夫子几十年“居无定所”,但在这几十年间,数以万计的学子在这里求学,也算“庙有所用”,合乎“庙学”的目的。文庙虽经半个多世纪的办学,期间历无数次的改扩建,然作为文庙标志建筑“万仞宫墙”却完整地保留下来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众多的学子就在这面墙前的操场中操练,借助这道墙,让莘莘学子感受文庙精神的存在,何其幸也。惜乎一场大地震,将万仞宫墙和大成殿震塌,迁建学校,重修文庙,也是顺应民意之大举。

2013年春,灌县文庙完成重建并正式对外开放。多年后再次重游文庙,伫立万仞宫墙前,抚摸墙面,无不倍感亲切。文庙内依旧楠柏四绕,古朴苍劲,正对万仞宫墙的是棂星门,庄严而神圣,步入此门,顿感文气袭人。过棂星门便是泮池和泮桥,泮池和泮桥为文庙最久远的规制建筑,《诗经》中就有“思乐泮水,薄采其芹”之说。古时科考时,学生均要过泮桥前往大成殿去拜孔,称为“入泮”,可见其历史久远。泮池和泮桥是灌县文庙中唯一仅存的原物,更见其弥足珍贵。

过桥拾阶而上,便是文庙的中枢大成殿。重建后的大成殿巍峨壮观,重檐叠彩,飞檐凌空,气势非凡。大成殿是文庙中奉祀孔子神位的主殿,在封建时代,也是知识分子设馔祭孔的场所。每年春秋两季,本地的主要官员,都要到文庙行“释奠”礼。学童入学和年轻知识分子考中秀才后,也要到文庙行“释菜”礼。所以大成殿是文庙的核心。曾经无数次经过这里,如今总算在殿内叩拜至圣先师,也算今生有幸。

全国文庙众多,著名的如被称之为“国庙”的曲阜孔庙,还有浙江衢州的南宗孔庙,北京的孔庙等,但就县级文庙而言,灌县文庙是值得一书的。它历史悠久,依山取势,由东向西,由低到高,层层递进,至大成殿,有居高临下之势,与文庙山上的红塔相映生辉,彰显其魁星之气。大成殿两侧有“名宦祠”“乡贤祠”拱卫,但凡在本地任职而勤政爱民,有卓著业绩者,本土人士才高德勋,多行善举者,可入祠受后人祭祀。为了普及国学知识,文庙设有国学讲堂,长年开办各种国学讲座。

灌县文庙作为儒家文化遗存,已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都江堰市崇文重教的传统象征,伴着浩荡岷江,润育天府之国,泽被巴蜀文明,永久性地灌溉着中华文明。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没有了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